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活性污泥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特征及作用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三种,此外还有真菌、病菌等。微生物中细菌是分解有机物的主角,其次原生动物也有一定的作用。活性污泥中主要以菌胶团和丝状菌存在,游离的细菌较少。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较多,经常出现的原生动物主要有钟虫类、盾纤虫、漫游虫、吸管虫、变形虫等。此外还有一些后生动物,如轮虫和线虫。因此,活性污泥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世界。对工艺管理者来说,应会识别微生物,并了解它对污水处理过程的指示作用。

下面是几钟生物相对活性污泥的指示情况:

1、活性污泥良好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钟虫类、盾纤虫、盖纤虫、累枝虫、聚缩虫、内管虫、独缩虫等吸附性原生动物。如果此类微生物占总数的80%以上,个体在1000个/mL以上的话,应该判断为具有高净化效率的活性污泥。

2、活性污泥处于恶劣状况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波豆虫、豆型虫、草履虫、弹跳虫、屋滴虫(大多数为游泳型),可以判断为絮凝体细碎。严重恶化时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消失。 3、在活性污泥分散解体时出现微生物:辐射变形虫、多核变形虫、扇形变形虫等肉足类。可判断为絮体变小出水混浊,SS升高,而这类微生物急增时必须调整工艺状态,减少回流污泥量和通气量,则可以印制污泥解体。

4、在活性污泥出现恢复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漫游虫、徐叶虫、徐管虫、尖毛等(全毛类)

5、在活性污泥膨胀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浮游球衣藻和霉菌。丝壮菌是造成污泥膨胀的诱导生物,丝壮菌大量增殖是,则吸附型的原生动物急剧减少,污泥性能恶化,形成所谓的漂泥现象。一旦出现丝壮菌增殖的趋势,4-7天后SVI急剧上升甚至会超过200。 6、进水负荷低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游仆虫、狭甲虫等生物。判断为有机物较少,应增大曝气量。溶解氧不足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扭头虫、丝壮菌等,此时污泥发黑并放出腐臭味,应增大曝气量。曝气过量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肉足类及轮虫类,包括阿米巴虫,高负荷和毒物流入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盾纤虫和钟虫的锐减是负荷过高和毒物流入的征兆,大多数微生物灭绝时活性污泥已被破坏,必须进行恢复。

7、钟虫不活跃或呆滞,往往是曝气池供气不足。当发现没有钟虫,却有大量的游动纤毛虫如个种数量较多的草履、漫游虫、豆型虫、波豆虫等,而细菌则以游离细菌为主,此时表明水中的有机物还很多,处理效果很差。如果原水水质良好,突然出现固定纤毛虫减少,游泳纤毛虫增加的现象,预示水质要变差,逐渐出现游动纤毛虫,水质将向好的方向发展,直致变为固定纤毛虫为主,则水质变得良好。

8、镜检中发现积硫较多的丝硫细菌,游动细菌时,往往是曝气时间不足,空气量不够,流量过大,或水温较低,处理效果较差。

9、在大量钟虫存在的情况下盾纤虫数量多而且越来越活跃,这读曝气池工作不利。要注意,可能悟泥会变得松散,如果钟虫量递减,盾纤虫量递增,则替伏着污泥膨胀的可能。当发现等枝虫成堆出现,并不活跃,肉眼能见污泥中有小白点,同时发现贝氏硫菌和丝硫菌积硫点十分明显,则表明曝气池溶解氧低,一般在0.5mg/L左右。

10、如果发现单个钟虫活跃,其体内的食物泡都能清晰地观察到时,说明污水处理的程度高,溶解氧充足。二沉池的出水中有许多水蚤,其体内的血红素低,说明溶解氧高,水蚤的颜色很红时,则说明出水几乎无溶解氧。

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主体作用物质,在废水生物处理中,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构筑物及何种工艺流程,都是通过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或生物膜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使活性污泥具有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机物的活力,在有氧的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机物,从而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处理后出水水质的好坏同组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活性有关。

活性污泥是由细菌、微型动物为主的微生物与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杂在一起所形成的茶褐色的絮凝体。其中的微生物主要由细菌组成,细菌主要有菌胶团细菌和丝状菌,数量可占污泥中微生物总量的90 %~95 %左右,细菌在有机废水的处理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如在A/O活性污泥法中,A 段在很高的负荷下运行,停留时间、污泥龄期都相对较短,在这种情况下,较高级的真核微生物无法生存,只有某些短世代的原核细菌才能适应、生存并得以生长繁殖。此外,活性污泥中还有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微型动物。

在处理污水的活性污泥中存在大量的原生动物和部分微型后生动物,通过辨别认定其种属,据此可以判别处理水质的优劣,因此将微型动物称为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指示生物。

1、微生物类群的分类 (1) 肉足虫

其细胞质可伸缩变动而形成伪足,作为运动和摄食的胞器,常见的有变形虫和表壳虫。 (2) 鞭毛虫

具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鞭毛,鞭毛是其运动器官,常见的有滴虫、聚屋滴虫、眼虫、豆形虫和粗袋鞭虫等。 (3) 纤毛虫

动物周身表面或部分表面具有纤毛,作为运动或摄食的工具,具有胞口、口围等吞噬和消化的器官,分固着型和游泳型两种,常见的游泳型有漫游虫、草履虫、管叶虫、斜管虫等;常见的固着型有钟虫、盖虫、独缩虫、聚缩虫、吸管虫、累枝虫等。 (4) 后生动物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是不经常出现的,在出水水质较好或较稳定时出现,常见的有轮虫、红斑票贝体虫等。根据污水厂两年的镜检记录,红斑票贝体虫平时几乎不见,多在8 ,9 月份出现,这时水温较高,一般为22 ℃左右。 2、代谢捕食方式

(1) 通过体表吸收溶解性的有机物,吞噬废水中细小的有机物颗粒,经过新陈代谢作用,然后使之氧化分解为稳定的无机物。

(2) 捕食细菌或游离细菌,维持活性污泥系统中生态平衡及改善出水水质。通过捕食细菌,能促进细菌的生长,使细菌的生长能维持在对数生长期,防止种群的衰老,提高细菌的活力;由于游离细菌密度小,较难沉淀,易被出水带出而影响水质,微型动物吞噬游离可大大改善水质。

(3)固着型纤毛虫及吸管虫还可分泌粘液,使之附着在絮凝体上生长;对悬浮颗粒及细菌均有吸附作用,从而有利于菌胶团及絮体的形成。 3、提高出水水质方面的作用

(1) 通过某些原生动物的分泌物,在沉降过程中促进游离细菌的絮凝作用,提高细菌的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