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政治学原理》综合习题二及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综合习题二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 )。 A 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 B 官本位 C “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D 权力本位

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 )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A 经济秩序 B 阶级状况 C 政治力量分布 D 政治秩序 3、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 ),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A 法 B 势 C术 D 变

4、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

A 制度研究途径 B 权力研究途径 C 政策过程研究途径 D 政治功能研究途径 5、马克思主义创立的( )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也为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政治的含义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A 阶级分析方法 B 经济分析方法 C 历史唯物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 6、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 )而展开。

A 治臣之道 B 治民之术 C 合法性 D 治国之道

7、1949年—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 )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 A 民粹主义 B 无政府主义 C精英主义 D 民众主义

8、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 )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A 民粹主义 B 民族主义 C精英主义 D 民众主义 9、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 )。 A 自由 B 民主 C 法律 D 国家

10、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 )研究高度结合,因此,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

A 管理 B 文学 C 历史 D 社会伦理

二、填空(每空l 分, 共6 分}

1、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 ,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2、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和 三大结构。

3、 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4、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 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5、 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6、 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 分, 共1 8 分}

1、重叠共识:

供参考2、公共利益: 3、比例代表制:

四、简答题(每小题1 2 分, 共3 6 分}

1、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有哪些? 2、统治模式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3、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何意义?

五、论述题( 2 0 分}

1、试述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BCD 2、A 3、ABC 4、B 5、CD 6、D 7、D 8、C 9、D 10、D

二、填空

1、公正 2、意识形态 3、政治权力 4、理性经济 5、理想主义 6、马基雅维利 三、名词解释

1、重叠共识:指的是持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的人们在根据其各自的学说,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

2、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3、比例代表制:又称比例选举制,即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制度

四、简答题 1、(1)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是满足社会需求的人类劳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所以,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可以获得支配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必然成为政治权力的主体。

(2)物质财富。物质财富一般是指劳动形成的物质产品。任何物质财富本身都代表着一定的力量。掌握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物质财富,也就具备了对他人的支配能力。

(3)暴力。暴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因此,它构成了政治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暴力具有直接强制力。

(4)其他。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还包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时机以及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心理等等。

2、(1)政治色彩浓厚。在古代社会,政治、行政二者合一,以统治为核心理念的政治管理行为是作为政治的附属行为,公共性尚未得到充分自觉。此时的治理基本上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而很少具有公共利益的色彩;

(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神权论大行其道,最高统治者——君主或教皇被认为是神在人间的代表,政府权力来源于神,来源于最高统治者。权力的拥有者和行使者在欺压愚弄人民的同时,居高临下地统治着人民,防止人民起来反抗;

(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在古代社会,国家与社会领域的界限是模糊的,国家和社会高度融合。国家可以随时侵入社会,但社会力量对于政府的参与也往往缺乏制度化的渠道。国家与社会的界限不明导致国家权力的分化程度也比较低,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统揽于政府。政府职能一方面非常广泛,另一方面专业化程度低,这使得治理的效率非常低下;

供参考(4)治理方法单一。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以统治为核心理念的治理主要运用酷刑和宣传教化的手段。统治者一方面用残酷的刑罚威慑民众,另一方面用教化的手段用宗教或宗教化的思想禁锢民众。治理方法的单一从根本上说是古代治理中缺乏平等协商精神的结果。

3、(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

(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 (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 (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五、论述题 1、(1)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具体说来,公民权利属于社会领域,是私域的范畴,它以公民个人为本位,强调的是公民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在利益分配中应有的资格,政治权力则属于国家领域,是公域的范畴,是国家拥有的统治和管理社会成员的强制性力量。因此,对权利与权力进行划分首先意味着权利的领域变成权力的边界,意味着国家权力不得任意侵入公民权利的领地,“权利乃国家权力止步之处”,这就在消极的意义上构成了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它使得国家权力不可能是全能的、为所欲为的,它在行使中必须尊重公民权利的完整与独立存在。为此,必须分配给社会领域广泛的权利,以增强抗衡权力的强度;必须优化权利的内容和结构,建立和健全与权力结构相平衡的权利体系;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权利救济的机制,提高公民的普遍权利意识。

(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根据人民主权原则,国家和政府的产生必须经过社会成员的授权,是公民为了更好实现自己的整体利益才把自己的一部分权利让渡出来,组成政府,以便让政府执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来为自己利益服务。政府权力本身并无独立意义和终极价值,它既然产生于社会权利,也就必须以社会权利为其终极目的和归宿。这就从根本上构成了社会权利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具体来说,一是政府是由公民运用自己的选举权利定期选举出来的,政府的公共权力也是由公民在这种选举过程中通过授权的方式而获得的,而如果这个政府不能很好地实现其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使命,公民又可以运用自己的罢免权利剥夺其公共权力,这就从权力的来源上对权力做了强有力的约束。二是公民在授权和组织政府之后也不会放弃对政府的监督和控制,他们还可以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中保留给社会的诸种权利,比如游行示威、批评建议乃至复决创制等权利来继续对政府权力的运行施加影响。有必要指出的是,公民对权力的委托,并不等于公民对权力的丧失。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始终掌握着国家的主权。正因为如此,公民可以而且应当时刻以主权者的身份,关注政府对治权的行使情况,并利用撤销决定、制止行为、否决议案等制约手段监督和影响政府的行为。再加上前面所讲的选举权利和罢免权利这两个杀手锏,使得政府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恪尽职守而不能越雷池一步。

(3)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之相抗衡,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就象卢梭指出的那样,“人民的力量只有集中起来才能行动,如果分散开来,它就会消灭,正如洒在地面上的火药的作用,只能是星星点点地燃烧罢了。”因此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一般来讲是各种政治社团)、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在这里特别是新闻舆论被公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地监督和防止权力腐化的“第四种权力”,新闻媒体一手握威力无边的传播利器,一手执公民言论自由的坚厚盾牌,对权力主体采取紧迫盯人式的监督,虽然它本身

供参考不具有法定制裁力,但却具有进行社会动员和号召的实际能力,因此舆论监督对权力主体是一种无形然而有效的约束。通过组织的建立和新闻媒介的作用,公民权利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作用获得了强有力的物质载体支持,进一步形成了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张力。

(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具体来讲,首先,在权力的来源上,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权力以及中央与地方两个层次的权力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公民的授权,这无疑能增强其在各自权力地位上的平等性与监督过程中的独立性,因为既然都来自于公民的授权,自然就不存在应该向对方意志屈服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权力牵制、相互监督时享有充分的政治合法性支持。其次,在权力的利益立场上,也使得权力主体之间有着监督制约对方的内在驱动力,各个权力主体会考虑到自己的权力若要继续存在就必须继续服从公民的要求、满足公民的利益需要从而得到公民的继续信任和授权,这对于横向分权的三权机关是如此,对于纵向分权的中央与地方机关也是同样如此。因此,各个权力机关之间的彼此警惕、相互牵制并不是出自道德上的良知,而是出自主动履行监督职责、竞相满足公民期望从而存续自我权力的动机,恰恰是这一点给各个权力主体之间的权力监督制约注入了永续不绝的动力源泉。

供参考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