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陷阱理论与反贫困政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贫困陷阱理论与反贫困政策

作者:李亮亮

来源:《商情》2015年第35期

摘要:近年来,贫困问题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为反贫困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在反贫困问题上的重点和难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这对我国当前的反贫困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贫困 贫困陷阱 扶贫 政策规则 一、引言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摆脱贫困,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仍然任重道远,各国政府虽然采取了大量措施消除贫困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绩效依然不尽如人意。普遍而持续的贫困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客观事实和不得不面对的巨大挑战。事实上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和贫困不断加深的现象广泛并存。新古典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驱动的经济会自发实现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过程,并渐进的实现经济发展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然而现实中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却并未出现主流经济学家的预言。我们将这种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伴随有贫困的进一步加深,甚至是自我强化使得贫困在一定的时间里持续存在的现象称为贫困陷阱。发展中国家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完全、腐败猖獗及国内政策制定的原因,导致了贫困的恶性循环,甚至强化贫困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形成贫困陷阱。 二、贫困陷阱理论 1、贫困的定义

贫困是一种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学等领域,复杂而综合的社会现象。贫困最显著的特征是收入水平低下,教育医疗卫生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最低生存标准。近年来对贫困概念的研究在不断深入,研究贫困的视角也在不断变化。因而要对贫困给出一个全面而准确的定义是相对困难的事。我们在此给出世界银行对贫困的一个描述性概念:贫困是一种人们想逃避的生存状态:贫困意味着饥饿没有栖身之地,缺衣少药没有机会上学,更不知道如何获得知识。贫困是因为缺少清洁的饮用水而导致儿童生病甚至死亡。贫困是失业,害怕面对未来,生命时刻受到威胁的一种状态。贫困就是权力和自由的丧失。 2、贫困的标准

贫困测量有不同的标准。(1)贫困的收入标准。1979年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收入水平的贫困标准为人均年收入200美元(1970为基期)。(2)贫困的营养标准。1979年世界银行提出了贫困的国际营养标准,即每人每天摄入2250卡路里。(3)贫困的人文标准。由于购买力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素决定了维持生存水平的收入标准,且在各个国家甚至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都存在不同的标准,因而发展中国家贫困程度的测量要采用综合标准测量。有学者提出度量一个国家的贫困范围和贫困程度可使用婴儿死亡率、人均寿命、知识和生活体面程度、文盲人数和人均收入的加权平均数来反映。 3、贫困的分类

采取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存贫困和发展贫困。英国经济学家Rowntree和Booth最早提出了绝对贫困的概念,认为人们拥有获得相对财富和服务的权利,当缺乏或失去一定程度的财富和服务或这种能力时被称为绝对贫困,但他们的概念中忽略了人们对社会地位、自我心理和文化修养的需要。相对贫困则是指人们的收入低于一定时期人口平均收入相对比例时被称为相对贫困。这个定义并不是采用固定标准来定义穷人,而是使用整个社会成员的相对收入作为标准来衡量。在实际中通常将低于平均收入水平1/2的人或把收入分布中最后5%占比的人定义为穷人。我们将绝对贫困也称为生存贫困。发展贫困则是指在一个国家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当穷人的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穷人就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用以抵御贫困。当穷人的收入水平低于这一标准时,国家就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扶持、补助穷人,让他们达到发展贫困水平以上,从而缓解和消除贫困。 三、我国扶贫工作的难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扶贫模式。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将生产要素向落后地区转移,向贫困地区输送生产力来消除和缓解贫困。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当贫困人口的发生率低于10%时,市场作用将显得微弱。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消除贫困,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来消除和缓解贫困。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并充分重视建立合理的财富分配制度,走开发式扶贫路线,通过培训贫困人口使其自主摆脱贫困。

2、加强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及科学技术增进扶贫。总体而言,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育程度还很低。儿童入学率很低,教育在扶贫中的作用并未显现和义务教育推广中依然存在严重的问题,医疗卫生事业还相当的落后,国家对贫困地区医疗保障的设计制度安排以及地方病的防治都存在严重的问题。科学技术问题主要集中于科技进步贡献率低、科学技术在贫困地区扩散缓慢无法发挥其生产力的作用。

3、劳务输出问题。在专著《中国劳务输出扶贫研究》中,吴国宝发现1999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量45%和贫困下降率70%的贡献来自劳务输出。这表明劳务输出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近年来,全国出现的农民工潮,很多农民工在城市的打工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也成为贫困地区人们改变生活水平的主要途径。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劳务输出人员的素质培训、技能知识和组织问题,国家的社会保障及居民户籍问题。 四、结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贫困陷阱理论认为贫困能够自我强化,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无法摆脱贫困,这也为政府干预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我们需要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力量来缓解和消除贫困,这要求我们对导致贫困的各个因素进行深入透彻的比较分析,对形成贫困的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从中找出异同并采取恰当的政策措施缓解或消除贫困。只有这样才能在扶贫攻坚中避免“病急乱投医”现象的发生,才能使我国的扶贫事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ADSERA,A.&RAY, D. History and Coordination Failure [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1997.

[2]MURPHY,K.M,SHLEIFER,A&VISHNY,R.W.Why is Rent seeking so Costly to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3.

[3]韩燕燕,祁永寿,等.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理论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07.

[4]赵时亮,高海燕,等.论代际外部性与可持续发展[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5]王艳萍.从发展观的演变看阿马蒂亚森对发展经济学的贡献[J].经济经纬,2005. 基金项目: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性科研项目资助。项目名称:西南民族大学2014年研究生“创新性科研项目”硕士一般项目。项目编号:CX2014SP15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