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5. 学生汇报展示。

6. 出示往届学生做好的观察记录表、观察日记等图片,丰富学生的记录方式。

设计意图:学习一些观察与记录的技巧与方法。 三、拓展

1.谈话:及时观察记录蚕卵的变化,记录蚕宝宝出生的日期和样子。 2. 要求:课后坚持观察蚕卵的变化并完成长期记录任务。

3. 小结:希望同学们能运用所学知识,科学养蚕,及时记录,争做“养蚕小能手”。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随时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以及激励学生坚持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颜色:淡黄色→紫黑色 蚕卵 大小:小米粒大小 形状:中间凹陷的圆饼状

蚕宝宝“家”的环境特点:干净、通风、适宜温度、无害虫、食物晾干水分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学生活动手册上的内容有两部分,记录蚕卵的样子需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并用文字说明;观察记录蚕卵的变化,可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要求学生准确记录观察时间,采用图示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记录。记录要强调真实呈现观察结果,但画蚕卵时可以适当放大。

56

第二课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2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生命科学领域,单元内容由蚕的繁殖拓展到其他动物繁殖、由蚕的一生拓展到昆虫的一生及更多动物的一生,在此过程中认识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常见的动物类别。

本单元共8课,包括两条线索,第1、3、4、5、6课以蚕为主要研究对象,呈现了蚕的生命周期现象。第2、7、8课,是对蚕卵、蚕的繁殖、蚕的一生认识的延伸,引领学生形成对更多动物的卵、繁殖和动物的一生的认识,从个别到一般,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认识不同类别的动物。

本课是第1课“观察蚕卵活动”的拓展与延伸,也是本单元关于动物繁殖方式的第1课。探索板块由“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卵”以及“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两个主要活动组成。通过这两个活动,了解动物的卵是多种多样的,卵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初步理解卵是动物生命的开端,培养学生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的能力,逐步构建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本课展示了6种常见动物的卵,与蚕卵进行比较观察,重点观察这些卵在形状、颜色、数量、大小和软硬等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从而对动物的卵有一个

57

较全面的认识。本课通过讨论交流来了解动物产卵的地方,是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学生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观察过蜗牛、鱼等常见动物,在此基础上,借助第1课学生对蚕卵的认识,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认识更多动物的卵。三年级的学生除了蚕卵也见过不少其它动物的卵,但是学生对卵的认识更多的来自于它们是人类的食物,其中,最熟悉的应该是鸡卵,也就是鸡蛋。为什么动物的卵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动物为什么要产卵?它对动物自身有什么意义?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可能并没有认真思考过,更没有仔细研究过。

学生通过亲自观察、探究得到新的知识,这样不但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联系学生对实验操作很感兴趣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自主观察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这样有利于教师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共同“亲历科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许多动物都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2. 卵是动物一生的初始阶段,卵孵化发育成小动物。 3. 不同动物的卵外部形态不同,但内部结构基本相似。 4. 鱼等动物的卵外部没有硬壳,鸡等动物的卵外部有硬壳。 5. 鸡卵包括卵壳、卵白、卵黄、气室等结构。

6. 卵壳具有保护卵的作用;卵白为卵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卵黄为卵孵化提供营养物质;气室为卵孵化提供氧气;胚盘发育成小动物,是动物生命的开端。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根据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对卵进行简单分类。 2. 能观察并能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

3. 能根据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

1. 对卵为什么能孵化出小动物有好奇心,对动物卵有探究的兴趣。 2. 能通过研究动物卵体会生命的多样性和可延续性。

58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人类行为能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生长。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动物的卵的特点,了解动物卵是多种多样的,卵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初步理解卵是动物生命的开端。

难点:培养学生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的能力,逐步构建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生鸡蛋、熟鸡蛋、蚕卵、鹌鹑蛋等常见动物的卵,不同动物卵的图片,放大镜,小刀,培养皿等。

教师准备:关于卵的幻灯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 谈话:请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蚕宝宝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蚕卵的图片,介绍许多动物像蚕一样都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2. 小游戏:出示动物的卵及动物的图片,让学生给动物的卵“找妈妈”。 3. 提问:不同的动物的卵一样吗?动物的卵里都有什么呢?

4. 引出课题:带着这两个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板书课题: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贯穿于整课内容,以回忆和游戏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但不要着急让学生回答。目的是将学生的视角由蚕卵拓展到其他更多动物的卵,由此,揭示本节课的课题。

二、探索

活动一 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卵

1. 观察不同动物的卵,与蚕卵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预设:学生发现动物的卵在大小、颜色、数量、形状等方面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中不同动物的卵,并与蚕卵进行比较,知道动物的卵大多是圆形或椭圆形的,但它们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数量、软硬不同,有的卵上还有花纹。

2. 引导学生对动物的卵进行分类。

59

(1)提问:我们怎么给动物的卵分类呢?

(2)教师提示:以卵外是否有硬壳为标准给卵分类,将与蚕卵一样,外面没有硬壳的分为一类;与蚕卵不同,外面有硬壳的分为一类,鼓励学生思考其他分类标准。

(3)学生观察、记录并汇报,教师出示动物卵分类(班级记录表)。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比较动物的卵的异同之后,引导学生利用班级记录表对动物的卵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活动二 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

1. 提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动物的卵里都有什么呢? 2. 出示熟鸡蛋,观察熟鸡蛋的内部结构。

(1)让学生先画一画鸡蛋里面是什么样的,再指导学生将熟鸡蛋纵切开,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完成活动手册第6页“我的课堂活动记录”。

(2)教师提供给学生科学词汇,让学生用蛋黄、蛋白等科学词汇描述鸡蛋的内部结构。

设计意图:鸡蛋是学生很熟悉的事物,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展开研究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而且经常吃鸡蛋的学生对鸡蛋的内部结构也是有感性认识的,用鸡蛋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以往经验。

3. 观察生鸡蛋的内部结构。

(1)谈话:煮熟的鸡蛋内部结构是这样,那么生鸡蛋里面也有这些结构吗? (2)观察、交流:学生观察打开的生鸡蛋,与熟鸡蛋的结构对应观察。 在学生观察生鸡蛋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打开鸡蛋壳,并强调要把生鸡蛋打到培养皿里。

设计意图:通过对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内部结构的对比观察,引导学生知道鸡蛋的内部结构有卵壳、卵壳膜、卵白、卵黄、气室和胚盘,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卵黄上的小白点即胚盘,告诉学生小鸡就是由它发育来的。之后,引导学生观察鸡卵的不同部分结构特点,推测在卵孵化出小宝宝的过程中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三、研讨

1. 学生对鸡蛋的各部分作用进行推测,教师播放小鸡孵化过程的视频资料,学生直接展开小组讨论、集体论证。

2. 提问:鸡蛋的哪一部分将会发育成小鸡?

6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