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6. 学生猜测。

7. 讲解:进食时,胸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腹部由10个体节组成,第3、4、5、6节各生1对腹足,为蚕的运动器官;第10节有1对尾足,可用来夹持物体,并固着身体;第8节背面,生有尖形肉质突起,称尾角;在胸部第1节和腹部前8节每节两侧各生有1个黑点是气门,是蚕的呼吸器官。任何生物的身体结构都有维持它生存的功能。

8. 追问: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还有哪些变化? 9. 学生猜测。 10. 学生阅读资料。

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蜕4次皮。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用文字和数据记录蚕的生长变化,并且鼓励学生采用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多种方式进行记录。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观察记录的重要性。本部分内容除了帮助学生了解蚕幼虫的外部特征,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提升观察研究动物外部形态特征的能力。观察记录单意在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蚕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用画图的方法记录下来,这也是研究生物常用的方法。

三、拓展

1.提问:照这样长下去,蚕将会怎样变化? 2.学生猜测。

3.讲解:一般情况下,蚕蜕皮4次后进入5龄蚕,再经过约一个星期的时间,蚕就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躯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为了方便蚕结茧,我们事先要用草梗扎小架子、用纸板做格子房,也可以用小棍搭架子。如果没有及时为蚕搭好结茧场所,它在吐丝的过程中会因中毒而死亡。

设计意图:蚕将会怎样变化?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需要学生在养蚕的过程中细心观察,为接下来蚕吐丝结茧做好准备。本课拓展部分是指导学生为蚕结茧做准备及观察蚕吐丝的过程。蚕吐丝结茧时需要借助外界物体固着吐出的丝。指导学生用纸板做成的小格子,将其放在蚕房中。

66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蚕的身体由短变长、由细变粗,体色由黑色变成白色,身体表面有许多细毛且变得光滑,排出的粪便颗粒越来越大,吃的桑叶也越来越多,这些变化表明我们的蚕在逐渐地长大。蜕皮4次后的5龄蚕,再经过半个月左右,就会结茧变蛹。从蚁蚕开始到结茧变蛹前这个阶段称为蚕的幼虫阶段,是继蚕卵之后蚕生长发育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同学们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蚕是如何结茧的。 【板书设计】

3.蚕长大了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用图画记录我们看到 的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使用说明:可以让学生每天观察 记录,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蚕幼虫的形 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及时记录的习 惯。教师要提醒学生,基于观察到的 事实,画出看到的真实的样子。

67

第四课 蚕变了新模样

【教材简析】

蚕宝宝怎样吐丝结茧?蚕宝宝在茧里会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有什么办法观察到这种现象呢?什么时候进行观察呢?这种观察体验因为蚕的变态而神秘起来。

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特别是蚕变蛹的过程有利于强化对昆虫变态行为的认知。蛹是蚕的另一种形态,蚕吐丝结茧后经过4天左右,就会变成蛹,蚕刚化蛹时,体色是淡黄色的,蛹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经过大约12~15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色时,它就将变成蛾了。学生在观察蛹的身体结构的同时,一定会关注蛹是否还有生命,哪些结构和蚕的幼虫时期相似,哪些是新发育出来的部分,这样的学习和观察活动对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部分包括两个主要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了解蚕变蛹的过程,认识蚕的变态行为。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蚕茧中的蚕蛹,通过画图描述蚕蛹的身体结构,对比蛹和蚕的幼虫的不同和相同,推测蛹将来的变化,意在引导学生了解蛹的生命特征。两个活动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 【学生分析】

对于没有养过蚕的学生,在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新的发现,需要和同学交流,也有很多问题急切地想要知道答案。例如,蚕为什么要结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面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蚕蛹的生命特征,比较蚕蛹和蚕的幼虫的相同和不同,分析哪些器官是新发育出来的,这些学习活动对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68

1. 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2. 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3. 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

2. 能够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3. 会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建议两者之间的关系。 4. 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1. 能坚持长期观察,及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2. 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 3. 真实记录并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4. 在与同学交流过程中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描述蚕茧的特征。观察蚕茧中的蚕蛹,比较蚕蛹与蚕的幼虫的相同和不同。

难点:思考蚕蛹对蚕起到什么作用。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蚕茧、尺子、手电筒、放大镜、小剪刀、电子称、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 谈话:(出示蚕吐丝结茧图片)蚕宝宝长大了,吐丝了,蚕宝宝用蚕丝把自己包裹在里面,形成了蚕茧。在这个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呢?

2. 小组讨论: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3. 提问:根据刚才的讨论,你知道蚕茧吐丝结茧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行为? 4. 提问:即将吐丝的蚕身体缩短,发黄而透明,当蚕吐丝时头胸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结茧的场所。蚕吐丝结茧把自己包裹起来,请大家大胆猜测一下,茧里的蚕宝宝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5. 谈话:同学们进行了自己的猜测,普遍认为蚕宝宝变了新模样,那会是怎

69

样一种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蚕变了新模样》。(板书课题:蚕变了新模样)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既让学生充分交流了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又通过猜测茧中蚕的身体的变化而引出课题。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既对之前蚕的形态作了一些概括,又为本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引发观察兴趣。

二、探索

活动一 观察蚕茧的形态

1. 谈话:(出示蚕茧)猜测蚕宝宝在蚕茧里面有什么变化,首先应对蚕茧进行细致观察,看能否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我们该如何观察蚕茧呢?

2. 提问:看、闻、摸、摇、听、称、量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那这些方法能了解蚕茧的哪些特征呢?

3. 谈话:(出示实验记录单)我们可以从蚕茧的大小、形状、颜色、质量等方面进行研究,各组可以利用手中材料完成对蚕茧的研究。

4. 学生领取材料,观察蚕茧并进行记录。 5. 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1)根据小组完成的实验记录单,介绍观察方法和所得。 (2)各组进行补充说明和质疑。

6. 谈话:蚕茧的形态与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有关系,蚕吐丝结茧时,它的头总是时而抬高,时而垂下,并不停地左右摆动,当茧的一头织好后,它会来个180度大转弯,开始织茧的另一头。蚕茧长约3~4厘米,直径1.7~2.1厘米,蚕茧一般为白色或黄色,有不规则皱纹,并有附着的蚕丝,呈绒毛状。

7. 提问:(出示大小不一样的两个蚕茧)蚕茧的大小为什么会有不同? 8. 小结:如果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喂养方法、精心饲养,所收获的蚕茧就会比较大。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借助科学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如果从收获蚕丝的角度来看,大一些的蚕茧就会多一些蚕丝,从而提高产丝量和生活质量。

活动二 观察蚕蛹的形态

1. 提问: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说说你的猜测,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吗?(这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撕一撕、拉一拉蚕茧,再用小刀划一划,感受蚕茧的结实程度,为后面探究蚕茧的作用打下基础。)

7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