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物体运动路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类;第二个活动,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内击球的趣味性活动中,认识到物体的运动按运动路线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第三个活动,预测、交流、观察和画出小球在桌面滚动时和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这个活动是对活动2的提升——从单一到综合。拓展板块,通过判断更多物体的运动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运动更多的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结合。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会对物体的运动路线进行初步描述,但表述采用的是生活词汇,如直的、转弯的、扭来扭去的,还不会用直线、曲线、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这样的词汇来描述。另外,学生还不擅长运用从具象到抽象、从单一到综合的思维模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他们往往只关注物体的个体特征,不习惯将物体抽象为一个质点来考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够用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 2. 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 科学态度目标
1. 乐于探究物体的运动形式。 2.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
3. 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 难点: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直线轨道、曲线轨道、蓝色小球、红色小球、桶或筐、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21
一、聚焦
1. 出示马路上车辆行驶的图片。提问:马路上有很多车在行驶,这些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
2. 学生观察、交流。
3. 小结:汽车的运动路线,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
设计意图:呈现学生的前概念,聚焦本课主题,引出探索板块中对于更多物体的运动路线的观察和描述。
二、探索 活动一 比一比
1. 呈现探索活动1的五张照片(过山车、老鹰飞、打台球、苹果落地、垂直电梯和自动扶梯)。问:你们能描述图中的过山车、老鹰、台球、垂直电梯和自动扶梯、掉落的苹果的运动路线吗?
2. 小组讨论。 3. 全班交流。
4. 小结:台球、苹果、垂直电梯、自动扶梯这样的运动路线是直线,过山车、老鹰飞这样的运动路线是曲线。
设计意图:通过对一些物体运动路线的描述,将物体的运动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为后续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判断打下基础。
活动二 画一画
1. 呈现一个蓝色球和一个红色球。问:你能用蓝色球击中红色球吗? 预设:请一两名学生尝试,发现很难击中。
2. 问: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做到百发百中?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讲解要求:将蓝色球和红色球放于轨道的两端,用蓝色球去撞击红色球,并且在活动手册上画出蓝色球的运动路线。
3. 学生分组活动。 4. 汇报交流。
预设1:利用轨道设置了运动路线后,能百发百中。
预设2: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中,蓝色球的运动路线分别是直线和曲线。 5. 小结:在直线轨道内运动的小球,运动路线是直线,它在做直线运动;在曲线轨道内运动的小球,路线是曲线,它在做曲线运动。
22
设计意图:在纸上画一画小球在轨道内的运动路线,旨在让学生对物体运动路线的认识从具象到抽象;利用宽度刚好允许小球通过的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可供学生画运动路线时参考,降低学生在纸上画出运动路线的难度。
活动三 判一判
1. 问:用手将小球沿着桌面推出。当小球在桌面上滚动时,它的运动路线是怎样的?当小球冲出桌面后,它的运动路线又是怎样的?
2.(1)学生在记录单上画出自己的猜测。
(2)全班交流,将学生的几种不同猜测呈现在黑板上。
3.(1)谈话:究竟是怎样的运动路线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这个实验。请小组合理分工,重复实验,仔细观察,并在记录单上画出小球的运动路线。
(2)分组实验。
(3)展示汇报:将多个小组的记录单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比较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结果,比较小组之间的实验结果。
4. 小结:小球在桌面上滚动时做直线运动,冲出桌面后做曲线运动。 预设:学生可能还会发现不同小组之间画的曲线弯曲程度不同,因为本单元不涉及运动和力,如果学生询问原因,教师可以简单告知是和推小球的力度有关,不做过度展开。
设计意图:脱离轨道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是对前面所学的提升。同时,小球运动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结合,是用综合思维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
三、拓展
1. 呈现小朋友滑滑梯、荡秋千、坐过山车的图,判断它们的运动形式。
2. 小结:物体的运动有的是直线运动,有的是曲线运动,有的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相结合的。
3. 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和判断更多物体的运动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更多物体的运动形式,引导学生认识物体运动更多的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结合。 【板书设计】
23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路线
直线 曲线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从具象到抽象、从单一到综合地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课的活动手册共两项内容。
第1项内容用于探索活动2的记录,用线条和箭头画出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内蓝色小球的运动路线。
第2项内容用于探索活动3的记录,用线条和箭头画出小球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这项内容要分两次填写,先在左边画自己的猜测,实验后再在右边画观察到的现象。
第四课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教材简析】
三年级下册的“物体的运动”单元共有8课,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内
24
容包括: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三方面展开(第1~6课);设计制作(第7课);综合应用(第8课)。
本课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第4课。聚焦板块,通过配图激活学生真实生活经验:有的物体在斜面上会滑动,有的会滚动,也有静止现象。探索板块,先搭建一个斜面,再观察小立方体、小球、小六棱柱及其他更多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研讨板块,是对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且讨论“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关系吗?”。拓展板块,通过增加坡度的高度,发现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相应改变。 【学生分析】
对于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学生生活中有很多相关经验,如滑滑梯上人体的滑动,山坡上石块的滚动,斜坡上车轮的滚动等。但在斜面上有些物体是静止的,这种情况学生会留意得比较少,所以小立方体在斜面上是静止的这一现象会出乎学生的意料。对“增高斜面,物体在斜面的运动会变快”这一现象,大部分学生是有认知的,但却没有进行过有目的的系统观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2. 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科学探究目标
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
1. 关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
3. 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利用材料,搭建坡度不同、稳定牢固的斜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描述、比较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难点:发现物体的形状等因素与其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关。 【教学准备】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