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为学生准备:支架(八个小木块)、木板、多种物品(十二面体、圆柱形橡皮、小球、立方体、小六棱柱、装有水的圆柱形小药瓶、铅笔)、活动记录表。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在课前对实验器材进行选择和调试,包括斜面的光滑程度,斜面的坡度,测试物品的材料、大小、轻重、表面光滑程度等,以保证在各探索活动环节获得最佳结果,达成教学目标。

一、聚焦

1. 呈现三幅能明显看出斜坡特点并代表了三种运动情况的图片(如教科书第9页图片),提问:我们周围有很多斜坡,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点?请个别学生回答,并引导得出:斜坡是一端高一端低。

2. 提问:你们看到过物体在斜坡上运动吗?是怎样运动的?请个别学生回答,引导得出:物体在斜坡上,可能静止不动,可能会滑动,也可能会滚动。

教师板画三种情况。

静止不动 滑动 滚动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图片入手,目的在于滚动让他们联系生活,发现斜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并能归纳斜坡的特点。对三种运动情况进行简单交流,为后续学习做好判断和交流的铺垫。

二、探索

活动一 小立方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1. 搭一搭。

出示材料(木板、四个小木块),提问:我们怎样利用这些物体来搭一个斜面?请一名学生上台操作,然后教师提出建议:小木块横放叠加,与木板的接触点应在木板的前端,越靠前越好,保证斜面的稳定。

2. 猜一猜。

出示一个小立方体,让学生预测:如果将这个立方体放到斜面上,它可能会怎么运动?教师将学生预测的情况在记录表相应的格子里画“√”。

3. 做一做。

26

请一名学生上台尝试做一做,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强调操作要求:(1)立方体放在斜面的顶端,轻轻松手,不用外力推;(2)立方体尽量放在斜面顶端的中间位置。

4. 记一记。

带领学生采用画“√”的方式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记录。

预设:有可能会出现先滑动一下后静止的情况,要指导学生将两种情况都记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操作和讲解,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如何搭一个斜坡,如何规范地将立方体放在斜坡上,如何记录立方体的运动情况等进行指导,为学生后续自主操作和记录做好准备。在猜测环节,用图示表示三种不同情况,其目的是让学生有一个更具象的理解。

活动二 小球与小六棱柱在斜面上的运动

1. 学生按照同样的实验方法,分组观察并记录圆形小球、小六棱柱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 汇报交流。

(1)请一个小组上台展示他们的记录表并交流汇报。 (2)其他小组补充发现。

(3)小结:①小球——滚动。②小六棱柱——与放置方式有关,会出现“滚动” “滑动” “滚一段后滑动” “滑一段后静止”等多种情况。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探究小球与六棱柱在斜面上的运动,其中小六棱柱由于放置方式不同,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教学过程中,不对放置方式做统一规定,是希望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能有所发现。

活动三 观察更多物体的运动

1. 利用同样的方法,分组观察十二面体、铅笔、圆柱形橡皮、小药瓶等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并记录。

2. 汇报交流。

预设:十二面体——滑动、滚动或者滚动后滑动;圆形铅笔——滚动;三角形铅笔——滑动或者滚动;圆柱形橡皮——滚动或者滑动;小药瓶——滚动或者滑动。

3. 小结: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放置方式不同,有

27

些物体也会出现不同的运动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更多不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探索发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及影响因素。

活动四 研讨物体形状与运动情况的关系

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认为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关系吗?

预设:有关系,但具体什么关系归纳起来有一点困难。 小结: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设计意图:基于实验结果研讨物体的形状与其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之间的关系。只要求学生能够在基于实验观察的基础上,以实例为支撑,表达自己的发现即可。

三、拓展

1. 提问:如果将斜面坡度逐渐变高(从四个小木块到六个小木块,甚至到八个小木块),再将刚才这些物体分别放在斜面上端,它们会怎样运动?

2. 学生分组先预测后实验。

3. 交流和小结:当坡度增大后,部分物体的运动情况会改变,比如,原本静止在斜面上的小方块,会变为滑动;原本运动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会变快。

设计意图:通过增大斜面坡度,学生发现斜面上物体的运动速度会发生变化,就自然而然地引向了下两节课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研究。同时也激发学生课外继续研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的兴趣。

【板书设计】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三种运动情况:

静止不动 滑动 滚动

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关系。

28

有些物体,放置方式不同,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会不同。 增大坡度:静止—运动;运动变快。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记录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不同的运动情况。 活动记录使用说明:

限于篇幅,学生活动手册中没有安排本课内容,但为了便于学生记录现象,可以设计如下记录表。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在相应的格子中画“√”。如果一个物体出现多种运动情况,那么,在多个格子中画“√”。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记录表

三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画“√”表示) 物体 小立方体 小球 小六棱柱 预测 滑动 滚动 静止(不动) 实验 滑动 滚动 静止(不动)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画“√”表示) 物体 预测 实验 (形状) 滑动 滚动 静止(不动) 滑动 滚动 静止(不动)

29

第五课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教材简介】

三年级下册的“物体的运动”单元共有8课,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内容包括: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三方面展开(第1~6课);设计制作(第7课);综合应用(第8课)。

本课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第5课。聚焦板块的“各种物体运动的快慢不一样,怎样来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呢?”,指明了本课研究的主题。探索部分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观察六种动物奔跑100米所需时间的图表,将动物按照运动的快慢排列名次;第二个活动是在两条相同的轨道上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第三个活动是在同一条轨道上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研讨板块“怎样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这一问题需要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物体运动相同距离时,如何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运动的快慢。拓展板块,讨论如何选择数据,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处理数据的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在第4课“观察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活动时,已经发现了物体在斜面上会静止不动、滑动或滚动,也会留意到斜面上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对于运动的快慢,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体育活动和生活的经验,如有的物体运动得比较快,有的物体运动得很慢;得出:物体运动有快有慢。他们面对限定相同距离或者相同 时间条件下的具体情境时,绝大多数学生能准确判断谁快谁慢。再如同样跑 100米,用时少的同学跑得快,用时多的同学跑得慢……但是他们有时会习惯于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臆测不同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所以需要学习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使思考更全面、表述更严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3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