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生品社课程教学的高效性实验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品生、品社课程教学的高效性实验研究》

中期报告

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山东省教教研室和德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韩光举老师的正确领导和悉心指导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十二五”研究课题——“小学品生、品社课程教学的高效性实验研究”(简称“高效教学研究”),2012年被审核立项,正式开题进行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在课题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方面收到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从理论层面来看,课堂教学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精神的主渠道。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高效地提高学生素质,成为课堂改革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在现代课堂模式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区,简单问答形成的活跃课堂气氛、没有针对性的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的师生互动等现象并不等同于课堂高效。学生有没有真正的思维拓展、分析问题和行为能力能力有多大提高、课堂核心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才是衡量现代高效课堂的标尺。一堂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没有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只留下了学生的“活动”,就根本无法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和提高学生素质。小学品生、品社课程教学的高效性实验研究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设计。 从实践层面来看,高效课堂是一个综合程度高,关系性较大的概念,课题研究成功,将形成若干有特色的学科教学课堂模式和策略方法。高效课堂是现代化教学的必由之路,高效课堂将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有助于学生更高素质的培养,同时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兴趣。高效课堂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也提高了老师本身的教学素质,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最终实现了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使教和学落在实处。通过课题的研究,还能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改变教学行为方式,发挥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能力。 二、研究目标和基本内容

课题所达的基本目标是:①促进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真正以学生为主体;②彻底改变课堂上的低效互动,避免流于形式的活动,优化课堂时间安排,优化师生关系,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③以研究促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展;④把学生的主动、互动学习能力延伸到课堂外的学生活动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素质。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①如何科学有效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和设置课堂教学环节;②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互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确

保课堂走向优教、优学、优质、高效。③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处理课内外即课前、课中、课后的关系。④如何客观、准确、科学地评估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一节课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超常进步,超常提高。通过实验与研究,力争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一是效率的最大化。即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即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三、研究思路和主要方法 (一)研究思路

立足禹城实际,在以往各项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品生、品社高效教学课题研究,进一步改善全市中小学教学实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创建有禹城特色的品生、品社高效教学理论和实践策略。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活动带动法。 四、研究过程

至2012年4月,品生、品社高效教学研究经过了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的上半部分,所做的工作如下:

准备阶段(2012年6月—2012年8月):调研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现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积累基础资料,确定课题的研究成员,组织理论学习,了解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等,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实施阶段前半部分(2012年9月—2013年4月):依据课题方案,扎扎实实地搞好课题研究。加强理论学习与讨论,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并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多参与集体讨论和专题讲座,使学习的理论更上一层楼。积极开展品生、品社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确定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基本原则、教学观和学生观,及时积累过程性资料,完成阶段目标,及时总结阶段性成果。定期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评比与反馈课题研究的成果。及时形成的实施策略形成文字。及时评估高效课堂的落实情况。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通过问卷调查,及时了解了我市品生、品社教学现状,分析总结了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特征,在研讨的基础上认真撰写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进行了理论研讨。基本策略是“先学一家,融汇百家,发展创新,自成一家”。先集中组织学习李炳亭先生关于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不断充实高效教学理论研究。通过召开专门会议和下发通知,系统总结和学习借鉴省及我市高效教学研究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内容包括有效教学、优质教学专家的有关论述,单元达标教学、合作教学、和谐教学等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及操作模式,等等。

(3)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探索。以高效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本阶段我们初步开展了品生、品社高效教学改革实践。进一步明确了全市品生、品社高效教学研究的三大任务: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优化教学管理方式。通过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和组织专题交流研讨等方式,收集研究资料,掌握实验数据, 交流研究经验,加强过程管理, 摸索高效教学的基本规律,

开展了以优质课、优秀论文评选和“送教下乡”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及时撰写了阶段性研究报告,初步总结了研究成果。 五、主要成果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的要求,2012年6月—2012年8月,确定课题的研究成员,按时调研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现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积累了部分基础性资料,建立了专项档案。2012年9月正式开始课题研究,截至今日已取得明显成效,取得初步成果: 1、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

通过召开会议和下发通知,及时指导各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方案搞好研究,及时下发通知,指导各成员相互交流研讨,集中组织了三次高效课堂理论集中学习活动,学习和研讨有关高效教学研究的理论文章,并通过电子信箱交流了学习心得和学习体会,有效地转变了课题组各成员的教育教学观念,切实推动了课题研究不断深化。

2、 初步明确了品生、品社高效课堂的基本原则

通过研究文献,明确了高效教学的基本原理:一是目标期望原理,二是变量控制原理(影响教学活动的主要教学变量是学生的认知前提、情感前提和教学的质与量),三是反馈矫正原理,四是情感教育原理,五是自主有效原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教学原则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原则、分层发展原则、目标定向原则、情知协调原则、反馈矫正原则、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原则、当堂达标原则、激励创新原则、成功体验原则。总的要求是落实“以学为主”:围绕以学为主设计教学全过程。主要体现以下六项原则,即:教学目标的先进性、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教学主体的互动性、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情境的愉悦性、教学结果的发展性。 3、初步确立了品生、品社高效课堂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品生、品社的教学观主要包含以下要点: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不是纯粹的认知过程,而是师生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交互作用的过程。

品生、品社的学生观主要包含以下要点:学生是独立的人,是有独立人格的、有潜能的、有个别差异的、独特的人,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与现时的条件,几乎都能学会所能学会的东西;学生是发展的人,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与智力因素较好的学生相同或更好的学业成绩。

4、初步明确了品生、品社高效课堂的评价原则

学生方面:想学、会学、学会。教师方面:能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能促使师生、生生多维互动,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一般要达到以下三个要求:一是节奏明快,二是关系融洽 ,三是投入少、产出多。在教师方面,一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二要有活跃的课堂状态,三要有科学的学法指导,四要有适当的激励机制。在学生方面,要体现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要求:在教学目标上要由一维的课堂教学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变,在学生要求上由过分强调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在教学内容上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在教学内容上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在教学活动上由过分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在师生关系上由不够民主、不够和谐向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转变,在教学手段上由不够重视在教学中运用现代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