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子宫肌收缩力 B.腹肌收缩力 C.膈肌收缩力 D.坐骨海绵体肌收缩力E.肛提肌收缩力
【答案】:D
【解析】:产力是指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腹肌及膈肌收缩力[统称腹压]和肛提肌收缩力。子宫收缩力为分娩的主要力量,贯穿于整个分娩过程中,使子宫颈口开大,迫使胎儿下降娩出。腹肌、膈肌和肛提肌在第二产程时起辅助作用。
13.女28岁,宫内孕第一胎,关于妊娠期子宫下段的变化,描述错误的是
A.子宫下段来自非孕期的子宫峡部 B.子宫下段是在临产后才形成的
C.临产后子宫下段为被动扩张部分 D.子宫下段为软产道的一部分
E.生理性缩复环位于子宫上、下段之间
【答案】:B
【解析】:子宫下段由非孕期时长约1cm的子宫峡部伸展形成,子宫峡部在妊娠12周时已成为子宫腔的一部分,到妊娠末期逐渐被拉长形成子宫下段。临产后的规律宫缩进一步使子宫下段拉长达7~10cm,肌壁变薄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子宫上段的肌层越来越厚,子宫下段被牵拉而伸展变薄,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形成一环状隆起处,称为生理缩复环。
14.女28岁,第一胎40周阴道分娩,胎儿娩出后,新生儿Apgar评分,评分依据错误的是
A.心率 B.呼吸 C.体温
D.皮肤颜色 E.喉反射
【答案】:C 【解析】:新生儿娩出后,采用Apgar评分法判断新生儿有无窒息或窒息的程度。以出生后1分钟时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五项体征为依据,每项0~2分,满分10分。8~10分为正常新生儿。4~7分为轻度窒息,需积极处理,如吸氧、插管吸痰等。0~3分为重度窒息,需紧急抢救,如气管插管、脐静脉给药或气管内给药等。
15.女33岁,第一胎39周临产,潜伏期延长,使用缩宫素正确的是
A.穴位注射5U B.肌内注射10U C.鼻黏膜给药5U D.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E.大剂量静脉推注
【答案】:D
【解析】:第一产程,如果宫缩不好时,无头盆不称时,可以点滴稀释的催产素。 16.女25岁,第一胎37周临产,正常分娩机制中俯屈是胎头遇到阻力以枕额径转为
A.双顶径 B.枕颏径 C.枕下前囟径D.双肩径 E.双颞径
【答案】:C
【解析】:在正常分娩时,胎头在下降过程中,遇到肛提肌阻力发生进一步俯屈,使枕额径转为枕下前囟径,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
17.25岁,初孕妇,孕36+2周,规律宫缩6h,阴道流水2小时入院,查宫口开大5cm,试纸由红色变为蓝色,胎头尚未入盆,以下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A.温肥皂水灌肠 B.每4h观察一次宫缩 C.每4h听一次胎心
D.注意观察羊水的性状E.让产妇沐浴
【答案】:D
【解析】:孕39+2周,规律宫缩6h,阴道流水2小时入院,查宫口开大5cm,试纸由红色变为蓝色,胎头尚未入盆,考虑为胎膜早破,应嘱病人卧床休息,先露为固定者禁起床、灌肠,注意观察盐水性状,随时观察宫缩,破膜时立即听胎心,5min后复听。
18.患者,女性,怀孕9个月,宫口已开,急诊入院,住院处护士应首先做的护理工作是
A.办理入院手续 B.进行卫生处置 C.用平车送入产科D.通知住院医师 E.立即给孕妇吸氧
【答案】:C
【解析】:孕妇宫口已开,应立即用平车送入产科。
孕妇,27岁,第1胎,孕期检查情况正常。因临产入院待产。现临产4小时。检查:血压正常,宫缩持续30秒,间歇4~5分钟,胎心140次/分;肛查宫口开大2cm,未破膜,头先露在坐骨棘水平。 19.此时护理措施,不正确的为
A.给予半流质饮食 B.创造温馨待产环境 C.劝导产妇绝对卧床休息
D.指导产妇排尿1次/4小时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