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产品物流交易加工中心项目 - 图文

XX农副产品物流交易加工中心项目

一步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带动作用。

因此,针对当地农产品流通体系现状和国家加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大环境及近期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提出了于芜湖市南陵县某某村拟建芜湖农副产品物流交易加工中心。通过建设与农产品流通相配套的、为农产品交易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资金结算中心和检验检测中心,将先进的农产品信息采集发布系统、电子统一结算方式和农产品批发市场检验检测系统引入芜湖农副产品物流交易加工中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人性化的流通市场。 1.3编制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⑵《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

⑷《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⑸《安徽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⑹《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⑺2007~2010年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⑻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⑼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及现行有关技术经济规范。 1.4研究结论

该项目对芜湖市农业、养殖业、水产、副食带动作用较大。初步估算,项目运营期年成交各类农产品200万吨/年,交易额36亿元。

第6页

XX农副产品物流交易加工中心项目

该项目的建设对优化项目辐射区农产品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物流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可有效辐射安徽全省及周边省市。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办公及电子商务系统进行现代化的新型农产品交易,为农产品供应商提供公平的交易平台和交流场所,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促进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健康发展,带动项目辐射区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省、市关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有关规定和精神要求,项目地理位置优越,符合规划要求。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稳定当地菜价,还能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特别是能提高周边地区农民的收入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本项目虽然自身经济效益较一般,但社会效益良好,具有非常大的投资意义。

第7页

XX农副产品物流交易加工中心项目

第二章 项目提出背景与建设必要性

2.1项目提出背景

芜湖市是安徽省的一个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农业基础条件优越、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自古以来,芜湖市就有“鱼米之乡”之美称。2009年粮食种植面积121842公顷,比上年增加3508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3859公顷,增加464公顷;棉花种植面积7428公顷,减少789公顷。粮食产量84.88万吨,比上年增产2.2%,连续第六年增产;油料产量8.29万吨,增产4.8%;棉花产量7882吨,减产10.7%;蔬菜产量54.55万吨,增产4.6%;肉类产量8.25万吨,增长6.7%;水产品产量9.08万吨,增长3.4%。当年完成造林面积2826公顷。年末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7个,绿色食品认证102个,有机食品认证21个。

特别自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市委、市政府按照十一五确立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实现方式的决策,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引导农民走农业产业化之路,以传统农产品为主,大兴设施塑棚业,开发生态农业,倡导绿色食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已完成了由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变,使农产品品质大大提高,产量稳步增长。迅猛的农产品发展态势使现有农产品服务业的配套设施已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从现状市场看,现有的农产品市场多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规模小、设施落后、管理不配套。农产品流通服务设施的滞后已严重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也影响了农民发展农产品种植业的劲头,近年来的“果难卖”、“菜贱卖”诸多现象,已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为了彻底改变目前制约市场发展的“瓶颈”工程,不断完善规范市场的硬件

第8页

XX农副产品物流交易加工中心项目

设施,建设和配套管理服务软件,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拓展空间,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期“菜篮子”工作的意见》和国家计委《关于编制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规划的通知》精神,结合区域资源发展的实际,经过对市场的实际考察与调研分析、论证,拟申请建设芜湖市农产品交易市场项目,按照“大市场大流通”的宗旨,市场定位为:建立皖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综合物资集散中心;采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实行市场全方位监督监测管理;配备完善的配送方式和配套设施。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1、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国家连续三年出台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农业,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需要批发市场来促进流通,实现价值。构建大型农副产品市场是历史机遇;是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大发展做贡献。

借助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本项目都建设将发挥从基地到消费者的桥梁作用,增强农副产品的市场流通性,变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为市场优势。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基地开通绿色运输通道,降低种植户的中转运输成本,方便农产品流通,引导农民走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政府政策尽快将区域农产品市场做大做强。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如何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关键。所以,最近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今后的工作重心是解决“三农”问题。而农产品市场流通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之一。

第9页

XX农副产品物流交易加工中心项目

农产品流通要求农产品通过深加工提升其附加值。流通过程中的生产性是农产品的最大特性之一。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在深加工方面大有可为。其二则要求不断提高流通环节的流通效率,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物流的重要节点之一,拥有较为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信息收集系统,使其能够更好的整合资源,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因此,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扮演强劲高效的物流供应商方面同样具有良好的竞争力。

3、对“菜篮子工程”发展的作用

项目的建设可以为农产品交易提供更好服务于监管,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农产品企业和农户,增加“菜篮子工程”的农产品;同时项目配套设施的完善,可以加强对农产品的市场信息收集与质量安全监督,保证“菜篮子工程”的农产品质量。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农产品的集散和价格形成,通过一定的农产品储备,调节全市农产品的价格和供求,避免菜价波动起伏太大,积极推动“菜篮子工程”发展。

4、发挥资源优势,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农副产品资源极其丰富。芜湖是鱼米之乡,仅专业蔬菜复种面积38万亩,年产菜量52万吨;水面积36万亩,年水产品产量9万吨。。除本地外,长江三角洲地区大小城市星罗棋布,工业发达、农业较弱,人口稠密、耕地很少,农副产品必然不能自给,需要从外地大量调进。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上来看,长三角是本项目辐射范围圈。同时还可以进行农副产品加工,出口东南亚一带。市场潜力很大,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5、市场消费需求趋势的必然要求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并出现了结构性过剩,我国农产品市场已经进入了由需

第10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