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农副产品物流交易加工中心项目
求主导的买方市场。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多元化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对安全、健康、精细等较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空间不断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已逐步由对量的满足转变为对质的追求,形成了购买力增长的现实与潜在市场。本项目建设正是为了适应这种市场消费需求结构发展变化的趋势,满足这一多样化市场需求,并对该种市场需求不断进行引导、扩大与提升。
6、整合物流资源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科研开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建立完善的配套设施,运用电子商务系统,打造信息化交易平台,整合供应链资源,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根据芜湖市商业布局规划,对农产品交易市场进行整体规划,立足安徽,面向全国,通过科学的安排,建立一座现代化、多功能的,集交易、检测、信息发布、农产品深加工、供应链整合、物流配送、运输、仓储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多功能农产品交易市场。从而夺取市场竞争的制高点,逐步向规模化、集成化发展。
第11页
XX农副产品物流交易加工中心项目
第三章 市场需求环境分析
3.1市场趋势与市场机会
芜湖的农副产品产业化发展规划及政策导向:芜湖“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发展需求: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构筑大城市发展格局。
面向华东市场群,建立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让皖江南北的农副产品在此集散,成为上海等地的“菜篮子”、“米袋子”。顺应农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趋势,建设花卉苗木市场。是完善芜湖市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的迫切要求。
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优势特色农副产品基地。以南陵县、芜湖县平原农田为主建设高产优质粮油生产基地,以沿江洲地为主,建设复种面积50万亩优质蔬菜和8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以龙窝湖、奎湖等大水面开发为主建设特种水产品养殖基地,以城乡结合部为主建设苗木花卉基地。以三县丘陵区为主,建立35万亩经济林、中药材生产基地。围绕优质粮油,蔬菜,苗木、水产、畜禽,食用菌等六大产品,整合为六大主导产业,把优势产业做大,把特色产业做强。 3.2市场需求分析与市场定位
根据国内外多种途径预测,2000、2010、2020和2030年,中国人口将增加到13亿人、14.0-14.3亿人、 14.7-15.4亿人和15.3-16.3亿人,进入人口数量最大的时期。这期间尽管会出现耕地减少现象,但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购买力将会成倍增加。用于食物的消费需求将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又据预测资料显示, 2010年、2020年,中国食品需求中仅粮食需求总量就将先后达到5.8亿吨、和7.20
第12页
XX农副产品物流交易加工中心项目
亿吨,其中43%和50% 用作饲料粮,到2020年人均主要食物消费量将达日本的消费水平,主要食物营养水平开始进入富裕阶段。
人民解决温饱问题向小康水平转变的过程,是各类食物人均消费增长最快的历史时期,人均直接消费的口粮已由1985年的253公斤下降到1995年的234公斤。到2000年将下降到213公斤,占粮食总消费量的比重将由1993年的61%下降到55%。与此同时,动物性食物和水果、油、糖 则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这反映中国人民膳食质量的营养水平正在迅速改善。
市场定位:芜湖市农产品交易市场以辐射皖南,融入长三角供应链为市场定位。以上海、南京和杭州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集,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购买力强。安徽沿江及皖南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工业污染相对较少,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农副产品特别是蔬菜、水产品大多已被认定为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水产养殖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安徽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水产养殖成本比江浙沪低。因此,安徽水产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较强的竞争力,广受江浙沪城乡居民欢迎。芜湖市通过芜马宁高速公路已与长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联成一体,交通便捷。芜湖的农副产品目前主要供应上海江桥、江苏南京、江西九江、浙江杭州、河南郑州、福建厦门、福州等地市场,以及安徽的周谷堆市场,另外还有铜陵、马鞍山、宣城、安庆、贵池等地市场;皖南众多的乡镇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