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教学细节再贴近些 - 家校圈 中国移动校讯通新门户

与教学细节再贴近些

江苏省江都市真武小学 季学飞

摘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建构缺乏有效性,究其原因是教学细节与学生实际情况的脱节。具体表现为合作学习缺思考、接受学习忘倾听、知识传授轻实践、资源引进缺实效、达成任务少创意等方面。想做到教学方式的优选,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结合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可操作化的具体目标促进学生自主构建,具体说,是合作学习与比较思考相结合;信息道德与习惯养成相链接;资源引进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任务驱动与统一主题相呼应;评价导向与过程细化相统一。

关键字:自主建构 教学细节 有效性

《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信息知识和能力的主动建构,强化学生信息态度和信息文化的有效内化。”以有效的资源投入,通过技术创新,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是社会的共识,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纲要》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然而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却发现因认识偏差而产生的“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因此有必要对目前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建构的现状作一番扫描与透视。

[镜头一]合作学习缺思考

一位老师教学《剪贴图形》时,让已完成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小组成员。看似合作的热闹下却有不和谐的一面:有“好意”负责的学生直接越庖代俎,接过鼠标自己操作完成所有项目;有些学生拒绝同学好意,但计算机操作不熟,摸了半天,也没有成功。老师要求完成了的小组举了一下手,就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了,受助成员已失去亲自动手的机会。

许多教师只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插入“小组讨论” ,推行 “互相帮助”小组合作的形式有了,小组合作的意义却没有得到体现,问题出在哪儿呢?

[镜头二]接受学习忘倾听

一位青年教师教学《修改图形》时,让一名学生通过投影仪演示彩色橡皮的选取方法。该生虽然演示清楚,但讲解不清。学生从屏幕并不能了解鼠标“右击”操作,所以老师就准备补充说明。而此时学生早已面向自己的电脑,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操作。老师所讲的内容有近半数学生没有听清,彩色橡皮一直没有使用起来。

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集中在操作实践中,更谈不上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示范了。这位教师只好再次安排了一个“自学课本,合作交流”的环节,为此多花费了五六分钟又作一次讲解,试问一周一堂的电脑课有多少五分钟?

[镜头三]知识传授轻实践

一位教师在教学《规范使用计算机》。可是,教师却对学生违反规范的操作不予纠正。于是有学生推拉键盘抽屉太猛,导致键盘导线卡在抽屉滚珠槽里;有学生嫌鼠标不够灵活,光电鼠标也敲得“啪啪”响;开关电脑主机、显示器不按规定顺序;甚至在个别学生的位臵下面还有零食包装袋。

信息技术课虽然强调学生上机动手动脑实践操作,但也有理论知识教学,比如“计算机的组成”“规范使用计算机”等。如果学习的知识不能转化实践行动,那么了解再多的知识的意义何在?

[镜头四]资源引进缺实效

有位教师参加赛课,教学《插入艺术字》,便用课件创设了猪八戒写海报的情境。课件演示又是唐僧师徒取径归来,又是八戒与悟空闲中生事,开起酒楼。然后才是要贴海报,感觉海报字体不好看,悟空帮忙变出“艺术字”导入新课。时间了用不少,情境是创设了,可学生在私底下却已经讨论西游外传的故事了。

丰富课程资源的引进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必要支持。课件制作应是信息技术教师一个强项。就教学效果而言,许多学习资源在课堂上运用缺乏实效。学生经常被丰富的资源、五彩缤纷的画面所吸引,早忘了自己的学习任务?

[镜头五]达成任务少创意

比如,某校青年教师教学《信息的下载》,第一个任务驾轻就熟,进入设定的主页面——学校网页中下载图片,结果许多学生没有通过导航栏目去找照片,为完成所谓的任务下载了按钮图片。第二个任务下载文字,要求学生小组合作,随机进入一个页面下载一段文字,似乎给了学生自由,但实际上学生无所适应,只机械地完成操作步骤,至于下载的内容是什么,根本没关心——许多学生下载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

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课上常用的教学方法,常常配合情境创设。为达教学目标,将课堂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求知的动力,分解了目标,降低了难度。不过有教师在设置任务时缺少细节的关注,有的把教材介绍的操作步骤按部就班地作了“乾坤大挪移”,有的在各个任务之间没有主题贯穿,一堂课显得支离破碎。这怎能指望学生乐于自主建构?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构建的种种枝节问题虽然细小,却让人深思。怎样纠正偏差? 想达成教学手段的优选,必须结合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可操作化的具体目标促进学生自主构建,最终实现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持续发展。

一、合作学习与比较思考相结合

这一节市级信息技术公开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是新教材《修改图形》。

课前师生交流:老师给大家提两个要求,第一,课上如果遇到困难要主动向同学求助。第二,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别人发言,认真思考。

教学活动一:

老师要把各小组“过关斩将”的进度展示出来,哪组最先有同学完成前进一步,哪组所有同学全部完成任务也可以前进一步。

教学活动二: (学生合作,互动热烈。师根据学生活动中的情况设立限制)

可以告诉本组同学操作的步骤,注意:可以运用手势和话语,但不能接触受助同学的键盘和鼠标。

教学活动三:(学生在绘画月亮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方法,a用橡皮一点点擦除;b“选定”多余部分后,将选定内容拖至绘画区外;c执行 “清除选定内容”命令;d执行“剪切”命令……)

师:你来看看哪种方法最适合你,说说理由。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为什么?学生开始热烈交流。

这里教师在上课伊始交待了合作学习的具体步骤——要“请教”,要“倾听”。虽然没有直接举出“合作学习”的大旗,但学生清楚地知道该怎样合作。小组比赛的形式以全组“过关”为目标,使优等生乐于帮助后进生;通过对指导行为的限制,让帮助者和受助者都锻炼了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缜密性;最后让学生在多种选择中思考优选的原则——适合自己和最简便的。至始至终以学生的能力的自主建构为目标,学生热情参与的同时提升了自身信息素养。

二、信息道德与习惯养成相链接

这是一堂常态信息技术课《声音的播放与录制》。因为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只有几台新购置的多媒体电脑,怎样达成教学目标:

活动一:自学播放声音、录制声音的步骤,并在自己电脑上操作练习,重复一两次。 活动二:选择中上等熟练操作的同学演示,师生评议、鼓励为主。

活动三:多数学生练习打字,内容为“录制声音”的步骤,各学习小组轮流上前来操作多媒体电脑,熟练的学生指导,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四:安排学生录制声音,其他学生练打字。

整个活动中,学生打字练习在条不紊地进行,经过了解,该位老师每堂信息技术课都先安排学生练习五分钟打字。这堂课上虽然是以“声音的录制”为重点,但学生普遍又增加了半节课练打字的时间。学生为什么清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这与该教师对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密不可分。有了教师长期的提醒,严格的要求,学生排队进计算机房,学生在机房内动作很轻,关闭电脑后把凳子都轻轻推到原位,列队出门,有礼貌地与教师道别。利用计算机规范使用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正是从细小之处开始的,有效促进了信息道德、信息伦理的内化。

三、资源引进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例如,某教师教学《剪贴图形》,课前播放了动画片《西游记》序幕,营造氛围,课上运用画图软件出示了唐僧、孙悟空师徒的画面。

教师简单讲解创设情境: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路经历千难万险,打败了无数妖魔。 步骤一:“孙悟空”要飞上天到前面探路,让学生学会“选定”,将孙悟空“拖动”之云端上。 步骤二:让孙悟空禀告师傅,发现“选定” 状态是“按不透明方式”的不足,学习认识选择“按透明方式”的作用。

步骤三:妖精来抓唐僧,猪八戒与妖精打斗,被打翻在地,学习“翻转/旋转”命令。 步骤四:变出许多孙悟空团团围住妖精,学习“复制”“粘贴”命令。

该课的学习过程结合“战妖魔,保唐僧”的情境按序展开,层次清晰,讲演结合,灵活多变,所有步骤均依托画图软件,并没有依靠华丽课件。仅通过教师语言描述就设置了情境,分解了任务,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