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宗教之佛教

导游基础

第五单元 中国四大宗教

考纲解读

1. 2. 3. 4. 5. 6.

中国宗教的概述及宗教政策。 佛教的创立、发展过程。

佛教在世界的传播路线和中国的主要派系。 佛教教义,经典,供奉对象。

汉语系佛教寺院的主要布局,佛教常用礼仪 佛教名山。

知识点一:中国宗教的概述及宗教政策。

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大致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

信仰藏传佛教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族,裕固族,藏族。

信仰大乘佛教的数民族有白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畲族、纳西族、彝族、羌族、满族、朝鲜族等

信仰上座部佛教的少数民族有傣族,德昂族,阿昌族,佤族等。 信阳东正教的少数民族有俄罗斯族,鄂温克族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对宗教的国家,宗教信仰具有民族性和实物性的特点。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是外来宗教,一经转入,便于中国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宗教。它们和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一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宗教”

一、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存在和发展。

二、中国政府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含义是:

1、 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无神论和有神论的自由。 2、 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国家保护一切在法

律和政策范围内的正常宗教活动。

3、 各宗教一律平等,没有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4、 我国实行政教分离原则。

5、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干涉。

知识点二:佛教的创立、发展过程。

知识点分析:

一、佛教的产生。

创始人:乔答摩.悉达多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孔子时期) 创立地点:古印度

创立历史:佛教形成的佛祖四大圣迹:出生地蓝毗尼花园、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转

法轮地鹿野苑、涅槃地拘尸那伽。

二、佛教的发展。

? 佛教在传承过程中发生分裂,分为改革派大众部佛教、传统派上座部佛教。(公

元前4世纪——公元1世纪中叶)

? 至公元一世纪大众部中产生大乘佛教,把上座部佛教称其为小乘佛教。

大乘佛教认为十方世界都有佛,修行果位分为罗汉,菩萨,佛。该教弘扬“菩萨行”(禹自我解脱与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践行之中)修行最终目的在于成佛。

小乘佛教则认为世上只有一个佛,即释迦牟尼。教义重自我解脱,修行最高果位为罗汉。(公元1世纪——7世纪)

? 后来大乘佛教部分派同婆罗门教相互调和,又产生大乘密教。(7世纪——十

二世纪)

知识点三:佛教在世界的传播路线和中国的主要派系。

一、佛教的传播。

1. 北传佛教

从古印度向北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以大乘佛教为主,也包括密乘佛教。其主要属于汉语,亦汉语系佛教。 2. 南传佛教

从古印度向南,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南亚、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小乘佛教为主。其经典主要属巴利语,亦称巴黎语系佛教。 3. 藏传佛教

主要是印度密乘佛教与藏区苯教融合形成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主要是藏语,亦称藏语系佛教。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1. 汉地佛教

? 佛教经典传入,据传始于西汉哀帝元年(公元前2世纪)“伊存授经” ?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在洛阳建造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寺院

白马寺。

? 北魏文成帝在大同开凿了云冈石窟。 ?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共形成天台宗,三论宗,净土宗,律宗,

禅宗,密宗,华严宗,法相宗。

? 南宋时期,除禅宗,净土宗外,其他各宗已日渐衰微。 ? 元、明时期,出现“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

? 清初时期信奉藏传佛教,除禅宗,净土宗外,其他宗派都衰败了。

? 禅宗是纯粹中国化的佛教。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五祖弘忍创“东山法

门”,是禅宗实际创始人。弘忍之后,禅宗分为以慧能为首的南宗和以神秀为首的北宗, 时称“南能北秀”。

2. 云南上座部佛教。

主要为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佤族信仰。

3.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四个特色:咒术性,对喇嘛的异常尊重,活佛转世的思想和宗教与政治 相结合。

传佛教现有的四大教派:宁玛派(红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格 鲁派(黄教)。加上当地原始宗教苯教(黑教)合称西藏五大教派。

知识点四:佛教教义,经典,供奉对象。

一、教义。

“四谛”是佛教各派共同承认的基本教义。“谛”意为真理或现实。四谛 是苦、集、灭、 道。

苦、集两谛说明人生的本质和形成的原因;灭、道两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 路。

苦谛:人生多种苦恼; 集谛:“五阴聚合说”“十二因缘说”“业报轮回说”; 灭谛:佛教出世间最高理想——涅槃; 道谛:解脱之路“八正道”“六波罗蜜” 佛法之特征:“三法印”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槃寂静。 二、佛教的经典和标记。

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经典,包括经藏(释迦牟尼说法的言论汇集)律藏(佛教戒律和规章制度的汇集)论藏(阐述其思想、理论的汇集)合称三藏经或“大藏经”。大藏经又被称为《甘珠尔》(佛语部)《丹珠尔》(论部)。 佛教的旗帜为卐(或卍),表示吉祥万德。佛教的标志往往以法轮表示。意为催破众生烦恼。

三、佛教供奉的对象。 (一)佛

1. 三身佛

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身。 释迦牟尼佛

(应身,佛为超度众生来到众生之中呈现的化身)

2. 三方佛(横三世佛)

东方净琉璃世纪 药师佛

3. 三世佛(竖三世佛) 过去 燃灯佛

4. 东方三圣 日光菩萨

药师佛

月光菩萨

现在 释迦牟尼

未来 弥勒佛

婆娑世界 释迦牟尼

西方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

毗卢遮那佛

(法身,佛教真理凝聚所成的佛身)

卢舍那佛

(经过休息享有佛国净土之身)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