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问题 三

的沟通变得更顺利愉快。

4、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外在美促进教学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的外在美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到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重视语言等外在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动之以情情感美

“感人之心,莫先乎情”。每一节课教师都要以饱满的精神,亲切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灵,以“师情”动“生情”,以“师情”激“生情”,师生的情感融洽地交织在一起,投入学习。

儿童的心灵最敏感,他们能准确捕捉到教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教师要以美的语言作为美的品德的载体,深入学生幼小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直观形象音韵美 儿童的思

维是直观的、形象的,他们的注意常常指向那些能引起兴趣的对象。教师的语言音韵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

师除了做到语言准确、语法规范外,还应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做到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充分展示音韵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到审美的愉悦。

在教学中,不但要有优美的范读,精练的讲解,还要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如《小小的船》一文,要让学生通过读,领略诗歌的节奏、音韵美,从而真正去领会作品的内涵。

教师语言的音韵美吸引着学生,直接影响学生理解与享受作品美,决定着学生的语言美。

(3)、充满童趣体态美

体态语,也叫态势语,它包括人们使用口头用语所伴随的手势、眼神、身态、面部表情。有人说:“美是自然的适度”。能烘托、渲染口语的效果。

如《司马光》一课教学中,利用体态语表现司马光砸缸救同伴的动作,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充满童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飞夺泸定桥》一文中,充分利用面部表情,既表现时间的紧急,任务的艰巨、夺桥的迅速以及胜利的喜悦,又能充分体现战争的艰苦,战斗的激烈,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感受英雄人物的壮美之情。

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教师应把自己看作特殊的艺术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用内在美的心灵和外显的美去拨动学生美的心灵,塑造出儿童美的心灵。

总之,教师的外在美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动力。只有把学生的情感和智力因素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和谐、生动、活泼、融洽的课堂氛围,才能切实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