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展示汇报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在展示汇报中的运用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传承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的老的教学模式。我们理解的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样”活动,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了,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性丧失了。这些原因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无生机,课堂效率低,严重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符和新课程理念,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任集中心校的陶恒彦校长,带领着我们进行了课程改革。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等。新课程理念更强调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的参与教学过程,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孩子们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由于角色相同,地位平等,因而无拘无束,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提高,自身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当他们自己或小组成功时,他们会无比喜悦。通过小组学习活动,他们学会了互相纠正、补充、帮助;学会了 要互相合作,树立小组的荣誉感。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发生功效,关键在于我们每位教师怎样操作。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过程如下: 一、教师提出学习任务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 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中主动提出的问题。

1

二、形成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而言,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6人分组可以采取马蹄形排座,8人分组可采用双排课桌前后相邻,等等。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的意愿职能作为参考。

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交流,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 三、小组内成员分工

1、将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十分重要。 2、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小组成员之间要合理分工,明确指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纪录员、汇报员各一名。

四、小组内成员协商讨论,教师参与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同时,教师也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

2

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五、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开展评价活动

开展评价时注意: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组织学生分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详细强调一下小组分工的工作。 在分组之前,老师首先要向学生讲解综合实践活动课分组意义、方法和要求。 (一)、分组的意义:未来是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许多“高技术”任务都不是一个人单打独奏能完成的,它需要许多人,甚至是许多团体的共同努力,才能成功。而现在的大多数中学生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缺少团队精神。通过分组活动的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同学们和谐相处、合作共事的意识和能力,为每名学生的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分组的方法和要求:1、学生主要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组成了五至六人的活动小组,教师对组内成员过多或单个人的组进行适度地调整,当然,这要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微调;2、各组以自己的方式选出组长,起出组名;3、对组长的要求:组长要有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要有领导能力,带领全组成员一道学习研究,协调组内成员的关系,有领导艺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组可以根据组内活动的情况更换或*换当组长,使大家都有锻炼的机会;4、对组员的要求:组内成员要服从组长的安排,支持组长的工作,把自己融合在组内成员之中,使小组成为一个整体,学会合作,参与学习研究的全过程,学会分享共同研究的成果和成功带来的喜悦。例:你看他们开始选组长了,大多数组的同学们都很快地选好了组长,可是有的小组却怎么也选不出来,一会儿利用“石头、剪子、布”的方法,一会儿又利用“手心手背”的方法,一会儿又“举手”选举,甚至“无记名投票”,折腾了快一节课了,最后终于选出了小组长,接着就是一阵掌声。由此可见,同学们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组长产生了,还没有组名呐,同学们又开始大声地讨论起来,起组名可是个大事,它关系到我们小组今后地发展,你听他们还真有点迷信。名字起好了,有的叫胜利组,有的叫幻想组,他们起的名字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