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水准测量实习指导书

《控制测量》 生产性实训项目 二等水准测量实训

项目指导书

二〇〇九年七月

二等水准测量实训项目指导书

1 任务概述

某地占地面积1000余亩,平均海拔73m,地势平坦,便于测量作业。实训内容有:测区踏勘、实地选点、二等水准观测(往返)、外业高差与概略高程表编算、水准网平差计算。 2 测区已有资料 2.1 1:1000地形图; 2.2控制点成果表; 2.3控制点点之记。 3 作业依据

3.1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以下简称规范。 3.2 本实训项目指导书。 4 高程基准与作业方法 4.1 高程基准

本次作业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2 作业方法

4.2.1 根据地形条件沿主干道布设5-8个水准点组成闭合环,并绘制水准点点之记。相邻两水准点之间的水准路线为一测段,相邻的2-3个测段为一区段。

4.2.2 作业开始后的一周内,应每天检验i角,若i角较为稳定时,以后每隔15天检验一次,直到作业结束。

4.2.3 二等水准测量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一条路线的往返测,应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和转点尺乘,沿同一道路进行。

4.2.4 在一个区段内,先进行所有测段的往测(或返测),随后再连续进行该区段的返测(或往测)。同一测段的往测(或返测)与返测(或往测)应分别在上午和下午进行,在日间温度变化不大的阴天和观测条件较好时,若干里程的往返测可同时在上午或下午进行,但不应超过该区段总站数的30%。 4.2.5 观测时间与气象条件要求

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下列情况,不应进行观测: a. 日出后与日落前30分内;

b. 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h内(可根据地区、季节和气象情况,适当增减中午间歇时间);

c. 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 d. 气温突变时;

e. 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 4.2.6 测站观测程序

a. 往测奇数站:后(基)→前(基)→前(辅)→后(辅), b. 往测偶数站:前(基)→后(基)→后(辅)→前(辅); c. 返测奇数站:前(基)→后(基)→后(辅)→前(辅); d. 返测偶数站:后(基)→前(基)→前(辅)→后(辅)。 4.2.7 一测站操作程序(方法)

a. 首先将仪器整平(气泡式水准仪望远镜绕垂直轴旋转时,水准气泡两端影像分离不超过1cm,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气泡位于指标环中央)。

b. 将望远镜对准后视水准标尺,转动倾斜螺旋,使符合气泡观察目镜中的水准气泡符合(气泡两端分离不大于2毫米),照准水准标尺基本分划,读记下丝和上丝读数(直接用望远镜目镜读前三位数,第四位在测微器上直接读取,不估读),计算后视视距(如果视距长度超限,应立即重选测站位置);转动倾斜螺旋,使符合气泡精确符合,转动测微螺旋用楔形平分丝精确照准水准标尺基本分划,读取水准标尺基本分划和测微器读数(如果基本分划小于规定的最小视线高,应立即重新架站)。记录,计算上、下丝读数的中数与基本分划读数之差并判断是否超限。

c. 旋转望远镜照准前视水准标尺,使符合水准气泡两端精确符合,转动测微鼓使楔形丝照准水准标尺基本分划,读取基本分划(基本分划不能小于最小视线高度)和测微器读数并记录。用下丝和上丝照准基本分划进行视距读数,记录并计算前视视距。计算前后视距差并判断是否超限;计算前后视距差的累计差并判断是否超限;计算上、下丝读数的中数与基本分划读数之差并判断是否超限。

d. 用水平微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照准前视水准标尺的辅助分划,使符合水准气泡精确符合,转动测微鼓使楔形丝夹住一根辅助分划线,读记辅助分划和测微器读数,计算前视基本分划和辅助分划之差(基本分划+基辅差-辅助分划),并判断是否超限。

e. 旋转望远镜照准后视水准标尺辅助分划,使符合水准气泡精确符合,转动测微鼓使楔形丝夹住一根辅助分划线,读记辅助分划和测微器读数,计算后视基本分划和辅助分划之差(基本分划+基辅差-辅助分划)并判断是否超限。

说明:偶数站上除观测顺序是“前后后前”外,其它操作、记录、计算、检核步骤都与奇数站上相同。返测奇偶站观测程序与往测偶奇站观测程序相同,具体观测项目与上面相同。 4.2.8 技术要求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