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斌,政治学,课程,讲解,考研,笔记,课件,讲义第十二章政治参与

第十二章 政治参与 第一节 政治参与的涵义 一、政治参与的涵义

对政治参与的定义,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1. 政治参与是合法的行为。 2. 政治参与是自愿的行为。 3. 政治参与包括政治态度。

综上所述,对于政治参与的认识,有些概念要窄些,仅把政治参与看成是合法的或自动的行为;有些概念要宽些,把人的政治态度也包括在政治参与之内。 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政治参与的主体是一般公民,是公民自下而上影响政治的过程。 第二,政治参与是一种活动而不包括态度。 第三,政治参与是旨在影响政府决定的活动。

为了影响政府的决定,政治参与的方式是多样的,既可以以支持的方式,也可以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在有时候甚至以非法的暴力方式出现。 第四,如前所述,政治参与不仅包括行动者本人自动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而且包括行动者受他人动员而发生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第十二章 政治参与 第一节 政治参与的涵义 二、政治参与的限度

政治参与的扩大和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很多政治学家都给予参与予极高的评价,但也不是没有主张限制政治参与的。

一些学者和政治家认为,广泛的参政不仅不可能,而且也不足取,不必担心政治冷漠对政治制度有什么危险;相反,一定程度的政治冷漠更有利于政治制度的运作。这是因为:

1. 鼓励那些对政治不熟悉、没有兴趣的人参与政治,对社会并没什么好处。 2. 坚持认为每个公民都要参与政治的观点,只是对民主的忠诚情感代替了对民主的理性判断。

3. 即使在最理想的政治条件下,一些选民也不会具有进行复杂政治判断所需要的实际政治知识。

4. 广泛的政治活动,从某些方面判断是可取的,但也有不利因素。太活跃的团体会妨碍统治者去做他们最有能力做的事情,公共议事日程被扭曲了。 上述观点基本上代表了精英民主主义或政治保守主义的民主观,而多元民主主义者对政治冷漠深感不安。

1. 那些没有参与政治的人没有被合适地被代表,政府就不是建立在最广泛的民意基础之上。

2. 广泛的政治冷漠给那些为所欲为的人提供了更多控制政府的机会。 3. 参与政治是最好的提高公民判断水平的工具。

4. 广泛的不关心政治,既是政治制度软弱的表现,又是政治制度软弱的根源。

第十二章 政治参与 第一节 政治参与的涵义

三、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

根据各国的政治实践,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有投票、选举、主动接触、政治结社等。

1. 投票

投票作为政治参与的方式,目的有二:一是选举政治官员,二是进行全民公决以决定重大国事。投票只是很间接的传达了选民对候选人的喜好,因此,投票是控制政府的迟钝而有力的工具。这种参与方式不需要多少主动性,投票的时间和地点总是按部就班的呈现在公民面前。 2.选举

选举是由一系列政治活动组成的,诸如组织协调、宣传动员,投票只是选举活动的最后阶段。选举是诸多政治参与方式中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大的政治活动,其作用一方面与投票相同,即评判政府和政治官员;另一方面,选举过程训练了政治积极分子的政治才能,提高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 3.主动接触

公民个人因为自己的特殊利益而主动与政治官员接触,陈述自己所关心的问题,这种参与被称为公民的主动接触,因为公民单独行动,决定参与的目标和内容,因此是一种主动精神的参与。“来信访问”是一种重要的主动接触参与活动。 4.结社活动

现代宪法一般都赋予公民结社活动的自由。在政治参与意义上,结社活动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参加政党的政治社团,二是以团体或组织的方式去解决社会或政治问题。在西方,集团参与的作用很大,它能把公民的利益与压力结合在一

起,促使政府制定有利于该团体的政策,因为集团参与所带来的冲击比选举、投票更加明显。

我们经常看到的另一种集团参与方式就是非正规集团活动。这类活动常见的方式有抗议示威、罢工以及其他非暴力的但剧烈而直接的压力,这是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参与活动;这种活动最后的性质如何,取决于具体的政治环境和示威者的行动。

关于参与机制,现代和传统政治体系之间的最基本的差别是政治参与的范围,因而政党是现代政治的独特机构。

第十二章 政治参与 第二节 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一、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1. 社会经济发展 人们普遍相信,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主要政治差别,在于政治参与的规模和程度。

第一,在一个社会中政治参与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各种组织和协会成倍地增加以及大量的人参加这些团体。

第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社会群体之间造成了某种紧张关系。 第四,经济发展需要和促使政府扩大其职能。

第五,社会经济的发展通常是通过民族——国家的发展来实现的,因此,个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