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四川旅游知识百问及参考答案剖析

?

2015四川旅游知识百问及参考答案

1.为何成都老百姓习惯将“汉昭烈庙”称作“武侯祠”?

汉昭烈庙本是蜀汉皇帝刘备的陵寝和祀庙,“武侯”则是诸葛亮的封号。他先被刘备赐封为“武乡侯”,后又被刘禅赐封为“忠武侯”。因此,“武侯”成为诸葛亮家喻户晓的代称。以“武侯”取代“昭烈”,其根本原因是在百姓心中,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高风亮节。民国时期,邹鲁有诗曰:“由来功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说清了“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的缘由。 2.蜀献王朱椿与“皇城”、峨眉山有何关联?

朱椿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11个儿子,被封为“献王”,封地为蜀。朱椿来成都之前,派遣大太监康泰宁在成都城内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王府,即后人津津乐道的“皇城”。朱椿对峨眉山的贡献,是让画僧绘制了流传至今的峨眉山全图,客观上对峨眉名扬天下起到了推进作用。 3.武侯祠中的“三绝碑”有哪三绝?(列举两种不同说法)

武侯祠中的三绝碑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诸葛亮的智绝、裴度的文绝和柳公绰的书绝; 另一种是指裴度的文绝、柳公绰的书绝和鲁建的刻绝。 4. 成都武侯祠内“业绍高光”横匾有何寓意?

“业绍高光”横匾位于成都武侯祠内刘备殿前。横匾内容表明了刘备建蜀汉的事业延续了西汉高祖刘邦和东汉光武帝刘秀两位王朝创始人的基业,强调蜀汉政权与两汉王朝一脉相承。 5.武侯祠内的诸葛亮殿为何又称“静远堂”?

“静远”二字出自诸葛亮《诫子书》中“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大意是说,面对欲望,一个不能保持心境宁静的人,决然不会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6.列举四川的名联。(列举不少于5副)

如成都武侯祠内赵藩的“攻心联”、完颜崇实的“刘备墓享殿联”,杜甫草堂内何绍基的“人日对”、顾复初的“大廨联”;宝光寺内何元普的“了犹未了联”;文殊院内方旭的“见了便做联”等。 7.简述蜀中名菜“宫保鸡丁”的来历。

“宫保”是满清王朝设置的一种荣誉官衔,四川总督丁宝桢曾被封为“宫保”。“宫保鸡丁”是 指丁宝桢特别喜爱的一道家常菜,由鸡胸脯、莴苣切成小粒加入油酥花生米爆炒而成,现已成为川菜家常菜的代表作。

8.简述成都“永陵”的考古价值。

成都“永陵”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政权皇帝王建的陵寝。据考证,永陵不但是我国目前所知唯一一座将墓室修建于地表之上的皇帝陵墓,还是国内考古界首次采用现代考古方法进行发掘的皇陵。 9.成都为何有“锦城”、“蓉城”的别称?

成都早在西汉时期就已开始织锦。锦,在当时是朝廷的重要税赋来源。朝廷专设锦官在成都管理织锦业,管理织锦业的衙署被称为“锦官城”,成都因而以“锦城”闻名。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政权皇帝孟昶倡导在成都遍植芙蓉,四十里如锦绣,所以又有“蓉城”之称。 10.唐代“安史之乱”对四川的发展有何影响?

“安史之乱”是指天宝14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唐玄宗李隆基弃都西逃。四川在这次动乱中客观上却出现了进一步的繁荣。一是交通的改进,古金牛道得以修缮和扩建;二是在客观上刺激了经济的繁荣;三是文化繁荣,大量的文人墨客迁徙到四川,带来文化蓬勃发展的局面。

11.简述成都城内“金河”的来历。

金河最早被称为“襟河”,因其穿城斜出,状如衣襟而得名。唐代白敏中担任西川节度使后,下令疏淘淤塞多年的襟河,并改名为“金河”。有了这条河流,城内饮水、消防、排污得以保障,更成为一条运输通道。70年代初,部分河道改建为了地下人防工程,现人民公园还有一小段金河的遗址。 12.三清殿中供奉的“三清”有何象征和含义?

三清殿中供奉的是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即上清、玉清、太清。上清称为灵宝天尊,象征洪元世纪;玉清称作元始天尊,象征混元世纪;太清为道德天尊,象征太初世纪。以道教的观念看,“三清”在时间上代表着三个时期,在修行上代表三个境界。

13.“天府之国”中的“天府”有何寓意?历史上,谁第一次将四川称为“天府”?

“天府”原为周朝时的官职名称,是掌管周天子府库珍宝的官员。后人用来借喻自然条件优越、地势险要、物产丰富的地方。历史上第一次将四川与“天府”一词相提并论的人是三国时期的一代贤相诸葛亮。

14.列举5处四川省内的皇家陵寝,并指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

有王建墓(永陵)、孟知祥墓(和陵)、刘备墓(惠陵)、朱友燻墓、朱悦燫墓等,都为砖石砌筑,其中以王建墓(永陵)最具有代表性。 15.“子规啼血”讲的是什么典故?

讲的是古蜀时期,擅长农业的望帝杜宇治水不力,禅位于鳖灵。鳖灵长于治水但荒疏农业。杜宇逝世后化为子规鸟催促鳖灵“布谷”,直到啼鸣出血,血液滴到地上开出一种鲜花。老百姓听懂了“布谷”的含义,感于杜宇的用心,于是将“子规”称为杜鹃鸟,鸟血浇灌的花称为杜鹃花。人们常用子规啼血这个典故来形容用心良苦。

16.评说四川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故有何来历?

明末清初,四川遭受兵火涂炭,民生一蹶不振,四川人进京赶考、做官多受歧视。德阳罗江人李调元为树立川人信心,列举了司马相如、陈子昂、李白、苏东坡等众多文坛巨匠,表明四川自古以来人文荟萃,川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此语一出,四川人心大快。 17.如何解读“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古人喝茶,既要讲究水质,更要讲究茶质。这两句话,一是指用来自长江江心的泉水(名中泠泉)泡茶,水质极佳;二是直白地道出了蒙顶茶的茶质优异。说明了以当时以蒙顶茶为代表的川茶历史最悠久,产量最大,贡茶地位最高。 18.简述川藏茶马古道的形成原因。

川藏茶马古道的形成是因为“茶马互市”。“茶马互市”是以内地的边茶交换藏区的马匹。因此,茶马古道是一条用以货易货的贸易方式所形成的重要经济、文化交流通道。川藏茶马古道起于雅安经康定到西藏,在明代成为边茶的主要贸易通道,以人背马驮为主要运输方式。 19.红军长征途经四川境内时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列举不少于7项)

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两河口会议、卓克基会议、毛儿盖会议等重大事件。

20.简述九寨沟得名由来以及九寨沟的“六绝”。

九寨沟原名“中羊峒”,由于当地分布着荷叶、树正、则查洼等九个藏族村寨,故改称为九寨沟。九寨沟“六绝”分别是翠海、彩林、雪峰、叠瀑、藏情、蓝冰。 21.羌族在历史不同时期有哪些著名人物?(列举不少于5位)

羌族在历史上的名人首推炎帝,治水英雄大禹更是家喻户晓的羌人代表,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创建者—夏启、三国时期的姜维、建立西夏王朝的李元昊等都是著名的羌族历史人物。 22.历史上著名的两次“唐蕃会盟”是怎么回事?

“唐蕃会盟”在历史上有两次。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41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会盟。第二次发生在公元823年,吐蕃赞普赤德祖赞请唐中宗许以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而会盟。“唐蕃会盟”促进了藏汉两族团结友好的关系。 23.为什么将峨眉山称为“仙山佛国”?

道教认为峨眉山是仙人聚居修身的场所,又是道士修真的地方,所以有“仙山”之称;汉末晋初,峨眉山又逐渐成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普贤菩萨的道场,因而又有“佛国”的美名。现在的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24.佛教寺院中的“三方佛”、“三世佛”有何异同?

三方佛,指药师佛、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它是佛教对空间的一种认识,以东方、现世、西方加以展现;三世佛,指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它是佛教对时间的一种认识,以过去、现在、未来加以展现。

25.简述“四川”得名及“四川省”建制的由来。

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中央在蜀地设益州路、利州路、梓州路、夔州路,统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元灭宋后,改设“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省”。 26.为什么说四川自古以来便是移民迁徙地?(列举各时期移民活动不少于5次)

秦灭六国实行政治移民,六国贵族多被移民四川;汉末发生的军事移民,刘备军队的将士多是外省人;唐末、宋末、元末的移民运动以及清初的“湖广填四川”,四川均是移民重地。特别要提及的是文化移民:中唐李隆基入蜀和抗日战争时期,是文人移民四川的两次大规模活动。 27.新中国历史上的“三线建设”指什么?

建国以后,中央将沿海一带划分为一线;从沈阳、石家庄到武汉为二线;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划为三线。“三线建设”指自1964年起中央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它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发生背景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封锁态势。 28.“自贡”是如何得名的?

自贡名称源于我国最早的一口露天自流盐泉—自流井以及另一口生产贡盐的贡井。当时打盐井以竹筒作为井腔,因方言中卓、竹同音,故竹筒井也被称为“卓筒井”。《中国科技史》主编李约瑟评价它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29.四川旅游资源中,哪些景点与三国历史文化有密集关联?(列举不少于7项)

成都武侯祠;德阳白马关、庞统祠墓;绵阳富乐山、江油关;广元剑门关、昭化古城;南充西山、阆中古城等景点都是三国历史文化的关联地。 30.简述“泸顺起义”的意义。

“泸顺起义”是川军于1926~1927年在泸州龙透关和南充顺庆区栖乐山发动的两次起义。因其指挥者都是刘伯承,且两地的起义有相互呼应,都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独立掌握武装的尝试,因而并称“泸顺”起义。泸顺起义为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积累了宝贵经验。 31.联语“千古文章四大家”中的“四大家”指的是?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