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保护投资的现状及改革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环境保护投资的现状及改革建议

作者:王小玉;王晓萍

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01期

摘要: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环境保护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而环境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就涉及到环境保护投资的问题。本文从投资总量、企业对环保投入的力度和环保投资运行效率三方面对环保投资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几点改革建议,希望政府能加大对环保的监督力度,提高对企业的环保投资,同时,企业也要自觉地购买高技术的环保设施,把环保作为企业的一部分来对待。这样,不仅可以保护环境,同时人和自然的关系能更加和谐。 Abstract: In the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comes unavoidable issue. However, it requires lots of money, which relates to the matter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from three aspects of total investment, the strength of business investment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efficienc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and then puts forward several proposals for reform, hopes the government can increase the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to improve the enterprise's investment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nwhile, enterprises should also consciously buy high-tec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 trea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part of enterprises. Like this, it can not only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lso mak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more harmonious.

关键词: 环境保护投资;投资主体;投资效率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investment subject;investment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142-02 0引言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保投资则是落实基本国策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我国政府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已注意到环保投资对改善环境质量,保证经济健康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一直致力于不断加大该方面投资力度,并取得良好的成效。面对当前由于环境保护投资效益低,导致其投资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最大限度的拓宽投资渠道、提高环保投资总量将成为整个社会共同承担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1环境保护投资的含义

借鉴经济学中对“投资”的描述,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环境保护投资的含义:它是社会各相关投资主体,本着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使人类生存环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到最有效保护与改善的目的,从社会积累基金及各种补偿基金中,划出一定份额用于环境污染的防治、生态平衡的维护等其它相关活动。环保投资属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固定资产投资,就主体而言,是属于政府引导的政策性投资。 2环境保护投资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环保投资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特点是本应成为引导者的政府成了投资主体,投资的目的仅限于追求环境和社会效益,这些必将导致投资过程中市场调节手段的失效,难以建立起规范的投入产出和成本效益核算机制,这种传统的环境保护投资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将显现出诸多弊端。

2.1 投资总量不足表1主要介绍了我国历年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状况以其占同期全国GDP比例。如表1所示,尽管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量在逐年加大,但其占同期的GDP的比例状况仍然不容乐观。污染治理的投资量不足直接导致我国环境污染情况日趋严重。根据国外环境治理的经验,当污染治理投资量占GDP的1%-1.5%时,环境污染的恶化趋势可能得到基本控制,生存环境的状况大体能够稳定在民众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如果能将污染治理投资提升至GDP的2%-3%,环境质量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世界上环境污染治理较成功的发达国家,污染治理投资通常控制在GDP的2%以上。虽然近三十年间污染治理投资量少,所占GDP的比例偏低的状况有所改善,但同国际水平相比,仍然显出较大差距,难以实现对环境恶化加剧的有效控制和环境质量的不断提升。

2.2 企业对环保投入的力度不够在传统的生产范畴中,环保资金的投入属于额外的支出。对企业来说,治理污染主要目的是为了履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相关义务。如果失去强有力的执法监督,企业将降低甚至取消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因为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都将增加企业经营的成本,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现今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管理制度,企业往往会为了应付阶段性、突击性的达标检查而采取短期治理措施。通过环保检查后,有些企业就将停止污染治理设备,直接将未经处理的污染物排入周边环境,形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处理设备的停运也造成环保投资的浪费。尽管媒体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经常曝光一些企业任意排放污染物,污染周边环境的案例,但最终的曝光效果并不明显。虽然随着公民环境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动增加污染治理投入,树立企业正面形象。但从总体情况来看,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种引导政策对企业污染治理刺激力度仍然偏弱,企业环保投入的积极性仍有待提升。

2.3 环保投资运行效率低下环保资金管理不善,使用不合理,环保资金的挤占、挪用现象普遍。某些地方的环保建设项目盲目上马,缺乏专业的可行性论证,造成环保设施建成后实际使用率低,造成环保资金的极大浪费。由于企业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安装环保设施,大多数的企业都会选择性能较低的环保设施来降低成本,检查结束就停止设施运行,而这些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环保设施对污染物的治理、环境质量的提升难以发挥太大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另一方面,我国的污水、垃圾处理费用征收偏低。污水和垃圾的处理费用低于治污成本,一方面负利润的状况难以维持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大量的治污设备处在闲置状态,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负利润收益无法吸引社会其他资本进入环保产业,不利于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和环保生产率的提高。

3环境保护投资的改革建议

3.1 合理划分各投资主体的环境投资事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合理的环境事权分配状况是:政府主要承担公益性很强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跨地区的污染综合治理以及环境管理与监督;企业承担环境污染的风险,按照“谁污染谁负责”或“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加装处理设备直接削减污染物的排放或提供处理费用补偿环境损失;个人将根据“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有偿的使用或购买环境公共物品或享受环保服务。在政府内部还应明确各级政府的环境事权划分,确定中央、地方政府的投资领域、决策权限和责任,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协调配套的环保投入机制。

3.2 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环境保护是公益事业,其主要特点为投资大,社会效益大,但投资回报率低,很难吸引国内外资金。我们必须建立起规范的投入产出和成本效益核算机制,并辅以优惠政策,提高利润空间,吸引资金的投入。在国际、国内的资本市场上,存在大量的闲散资金,其所有者正在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只要满足其所有者或经营者的赢利预期,他们就会将资金投向环保领域。为了吸引资金,应允许投资公司以一定的比例入注赢利性项目(包括环保技术、产品和咨询等),尤其是一些贷款时间短、借贷数量少、工程规模小、经济效益高的项目。另外,强调资金的集中管理与有偿使用,一方面可以提高环保效益,另一方面还能强化资金使用者树立时间和利息观念,提高环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3.3 切实提高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效率加强环保资金的跟踪管理,规范其专款专用制度,明确相关项目责任人的权利和义务,并且制定、实施严格的处罚制度,项目运行中如出现严重问题,可立即冻结后续项目资金。加强对企业治污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管,建立健全环保设施运行监督管理机制,将对擅自停转环保设施和偷排污染物的企业采取经济上和行政上的严惩,提高企业污染成本。环保部门要经常对周边环境实施污染物排放动态监测,不定期检查,提高环保投资的使用效率。

提升环保设施的技术含量。一方面,加大对环保技术与设备研发的投入,设计并制造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实用技术和相关设备;另一方面,采用税收等调节手段,鼓励企业采用技术含量高、治污效果好的环保设施。

建立合理的垃圾、污水处理价格形成机制。按照“保本微利”原则,适当提高垃圾、污水处理的费用标准,保证治污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形成一定利润空间,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环保产业。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