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

我是桦川县第四中学的语文教师刘丹,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手段、说教学过程设计、说教后反思五个部分实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过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简介:

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

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水平目标:

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升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水平。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使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由以上目标我指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实行全面概括。

二、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水平分析

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所以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三、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水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个点,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我做以适当的点拨。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使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水平。

本课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本单元说明文的教学是在前一单元基础上实行的,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所以,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使用的语言的特点。 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