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土壤学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土壤是历史自然体,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具有生命力、生产力的疏松而不均匀的聚积体,是地球系统的组成部分和调控环境质量的中心要素。 2、土壤背景值

反映了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下土壤中元素的基本信息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环境科学的一项基本数据和重要的科学信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

3、土壤环境容量

指一定环境单元和一定时限内,土壤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能保证土壤质量,又不产生次生污染时所能容纳的污染物最大负荷量。 4、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5、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用每千克土壤的一价离子的里摩尔数表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即CEC 是指土壤胶体所能吸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其数值以每千克土壤中含有各种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来表示,即mol/kg。】 6、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生物多样性四个层次。

7、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8、同晶置换

矿物形成时,性质相近的元素,在矿物晶格中互相替换而不破坏晶体结构的现象。

9、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会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及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意义。 10、土壤缓冲性能

在自然条件下,土壤pH值不因土壤酸碱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剧烈的变化,而是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土壤这种特殊的抵抗能力,称为缓冲性。

11、土壤容重

单位容积的土体(包括粒间空隙)的烘干重。 12、土壤自净作用

土壤自净作用是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污染物浓度降低甚至消失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地球表面五大圈层分别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和生物圈 2、影响土壤酸碱度的因素:

酸性类型:(1)活性酸(2)潜在酸 影响因素:(一)土壤胶体类型和性质①土壤胶体的极限PH值②土壤胶体上酸基的解离常数K对PH值的影响(二)土壤盐基饱和度(三)土壤空气中的CO2的分压(四)土壤水分含量(五)土壤氧化还原条件 酸性的调节:通常以施用石灰或石灰粉来调节改良。沿海地区可以用蚌壳灰、草木灰,它们既是良好的钾肥,同时也起中和酸性的作用;沿海的咸酸田在采用淡水洗盐的同时,也能把一些酸性物质除掉。 土壤碱性的调节:(1)施用有机肥料(2)施用硫磺、硫化铁及废硫酸或黑矾(FeSO4)。 3、放射性核素污染主要由四个评价指标:

放射性活度、放射性粒子的能量、吸收剂量以及放射性核素的物理半衰期t1/2 4、土壤污染物包括哪些

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土壤生物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 5、生物多样性包含:

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观体现,遗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6、根据存在状态可以将土壤水分为: 气态水、固态水、液态水。 7、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 指标:交换性H+与AL3+的饱和度

因素:气候、地形、母质、植被、人类耕作活动。

三、简述题

1.简述土壤圈的功能。

① 对生物圈 ② 对大气圈 ③ 对水圈 ④ 对岩石圈

2.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分为那些类组?分别简述其一般特性。 高岭组:水铝片和硅氧片相间重叠组成的1:1型矿物。 蒙蛭组:2:1型膨胀性矿物。 水化云母组:2:1型非膨胀性矿物。

绿泥石组:具有2:1:1型结晶层结构、同晶置换较普遍和颗粒较小等特征。 氧化物组:其电荷的产生都不是通过同晶置换获得的,而是由于质子化和表面羟基中H+的离解。

3.简述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性。

① 对环境的影响:土壤碳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有着很大影响。

② 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土壤中各种有机化合物影响黏粒矿物的组合、土粒的聚集状态离子移动、土壤持水量、通气性和盐基交换等各种性质。 ③

4.简述土壤退化类型。

① 地沙化和荒漠化。②土地盐碱化。③水土流失。④土壤污染。⑤土壤肥力下降

5.简述土壤有机质各组分的转化

动植物残体的转化;腐殖质组分的转化;微生物生物量的转化。 6.简述土壤有机碳分解与转化的影响因素

主要受外源有机物的化学组成、土壤水分条件、温度、质地和土壤PH等因素影响。

7.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有哪些?简述其优缺点。

主要有客土、翻土、热处理、淋洗、固化和填埋等。 ① ② ③ ④

8.简述超富集植物的特点。

是指对重金属的吸收量超过一般植物100倍以上的植物,积累Cr,Co,Ni,Cu,Pb含量一般在110mg/L,积累Mn,Zn含量一般在10mg/L(干重)以上。 超富集植物应同时具备以下3个基本特征:植物吸收的重金属大部分分布在地上部,即具有较高的地上部/根浓度比率;体内某一元素浓度大于一定的临界值(是普通植物在同一生长条件下的100倍);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上能正常生长,不会出现重金属毒害现象。

9.简述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其主要组成。

来源:主要来源于动植物及微生物的残体。 含量:有机质的含量在不同土壤中差异很大。

主要组成:主要元素组成是C、O、H和N;主要化合物组成是类木质素和蛋白质。

10.简要说明土壤有效水的范围及其影响因素。

土壤萎蔫系数为土壤有效水下限,田间持水量为土壤有效水的上限。 有效水在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水断裂量之间,土壤中水分容易被植物吸收;当土壤含水量低于毛管断裂量,植物根系吸水困难。 11.简述土壤生物污染的来源。

土壤生物污染,biological pollution of soil,病原体和带病等有害生物种群从外界侵入土壤,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引起土壤质量下降的现象。有害生物种群来源是用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施肥、生活污水、垃圾、医院含有病原体的污水和工业废水(作农田灌溉或作为底泥施肥),以及病畜尸体处理不当等。通过上述主要途径把含有大量传染性细菌、病毒、虫卵带人土壤,引起植物体各种细菌性病原体病害,进而引起人体患有各种细菌性和病毒性的疾病,威胁人类生存。

12.土壤中H+离子来源有哪些?简述土壤酸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水的解离、H2CO3的解离、有机和无机酸的解离、酸雨。

互相关系:土壤潜在酸是与固相有关的全部滴定酸,大小等于交换酸与非交换酸之和。 补充:土壤 中H+的来源。由 CO2引起(土壤空气、有机质分解、植物根 系和微生物呼吸);土壤有机体的分解产生有机酸,硫化细 菌和硝化细菌还可产生硫酸和硝酸;生理酸性肥料(硫酸铵 、硫酸钾等)。

四、论述题

1.论述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生态效应及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