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仓

1、豆粕1409

郑州商品交易所菜粕期货1409合约在临近交割前,上演疯狂暴跌行情,仅仅8月份以来暴跌三百余点,如果从6月中旬算起下跌更是达到六百余点,跌幅逾20%,多头投资者迅速遭到血洗。作为农产品期货品种,菜粕期货从三月份至今行情出现暴涨暴跌且幅度极大。由于现货库存高企,做空的油厂准备大量现货等待交割,投机资金借势打压,市场形成空逼多的架势。

形成原因:

从三月下旬开始,菜粕价格一路狂飙,中储粮将临储菜粕实行统一销售统一定价,且指导价格普遍在3000元/吨以上,投机多头一路拉涨,直到五月期价一度创出新高3118元/吨。菜粕涨幅远超豆粕,导致豆菜粕价差一度缩小至480元/吨。此时水产饲料需求才刚刚启动,不少饲料企业因为菜粕价格昂贵,开始修改饲料配方,水产料中菜粕比例从40%甚至更高,普遍下调至20%以下。需求低于预期,现货库存高企,交割热情高涨,菜粕价格又被彻底打回原形。 总结:成功

在期货市场上,多逼空的行情容易上演,空逼多的行情却比较少见。因为多逼空从理论上讲,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就可以完成,而空逼多不仅要有资金还要有足够的现货库存作为最终的实物交割。目前菜粕主力空头一方面在期货盘上大力打压,逼迫多头选择平仓离场甚至倒戈,另一方面在油厂积极组织货源,借助当前市场需求低等利空因素,在临近交割月前将多头彻底打败。

2、甲醇1501(走势见框内)

盘面数据显示,甲醇1501合约近期走势一波三折。10月下跌7%与其他化工品走势相近,整个11月反弹4%,表现相对较强,12月初期价一度反弹至2797元/吨高位,之后又一路下行,截至昨日白天收盘已跌至1896元/吨,期间跌幅高达32%。

形成原因:

多头主力是国内某大型甲醇贸易商,对手盘是几家有现货背景的投资公司,空头里有些还是期货行业内大佬。该贸易商很早就开始抄底做多,出现亏损后不愿砍仓便想到了逼仓。原本还是挺成功,整个11月份1501合约逆势走强,但此后原油暴跌,空头大量介入,加之交易所增加空头套保额度,情势便急转直下。

总结:失败

该贸易商操作上存在较大问问题,第一,在石油大跌形势下逆势拉升过于激进。其次时间太早,给了空头在现货市场补货的机会。第三,交易所临时发文增加交割库,多头占领交割库逼仓计划彻底失败。

3、胶合板1405

2014年3-4月,胶合板近月1405合约累计涨幅达16.8%,主因是现货市场中能够符合交割品级的货物较少,投机资金做多热情高涨。

形成原因:

由于临近交割月,而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胶合板交割标准太严格,目前注册仓单数量较少,多头借机利用资金软逼仓空头。大商所胶合板期货交割品质量标准完全依照国标制定,而且国标已推行多年,但国内胶合板行业一直对胶合板现货生产厂家产品大部分不能满足交割等级。

总结:成功

4、塑料1405-(走势见框内)

1405 合约保持强势上涨势头,4月上涨近1000多元,上涨幅度近10%。

形成原因:

2014年第一季度的农膜生产与薄膜生产都处于良性发展状态。虽然薄膜级原料今年价格整体偏高,甚至个别牌号处于近5年内的同期最高点,但此价格并未大面积抑制下游采购。按订单采购成为今年支撑LLDPE价格的重要因素。成本刚性向下游终端用户传导使得市场未发生较大范围的抵触情绪。农膜加工方面,日光膜进入淡季开机率极低,地膜生产正在延续,开机率偏高。特定功能膜开机率维持在低位运行。3月份区域装置停车检修,现货市场货源出现紧张。 原油库存方面,从EIA公布的数据来看,2014年一季度的原油库存量出现一定的下滑表现,这也是侧面支撑油价走强的原油之一。另外欧美地区宏观经济数据的转好也使得市场对能源类的后市更为看好。

总结:成功

期货历史上的十大恶性逼仓

1、最著名的逼仓典型——327国债

国债期货最早由上海证券交易于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推出,只向证券商自营开放,后来才向公众开放。进入一九九年、一九九五年达到其鼎盛期。也在其鼎盛期出现两个风险事件,“314”、 “ 327”国债期货事件,最引人注目的是“327”事件,有关当事人至今还在押中

随“327”国债贴息消息明朗及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财政部新债发行量消息公开,全国各地国债期货市场出现向上突破行情,上证所327合约空方主力在封盘失败后蓄意违规,十六点二十二分开始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将价格打压至147.50元收盘,327合约暴跌3.8元,当日开仓多头全线爆仓。事后有关方面宣布这个时段交易无效,并将蓄意违规者管金生逮捕入狱。国债期货严重透支交易是期货市场违规操纵最极端表现,是对整个市场的愚弄,为市场各方不难容忍,有关人员为此失出了沉重代价。

助长327事件发生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两条:

一、泛用保证金制度,国债期货收取的保证金率仅为1%,过低的保证金助长了投机气氛也使每日无负债制度难于维持,市场结算风险骤然增大。 二、国债市场不具备开发期货品种的条件,市场化程度不够,没有利率市场化使期货成为竞猜贴补率的游戏,价格发现套期保值无从谈起。327事件直接触发监管者的神经,整个市场掀起加强风险管理之风,各项制度措施纷纷出台。

2. 顺势逼仓典型——粳米事件

粳米事件发生于一九九四年七月至十月间。当时粳米期货在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市场双方围绕国家宏观平抑粮价与自然灾害影响认识不同产生了严重的判断分歧,双方持仓不断扩大,出现期货价格上涨和多逼空迹象。 其间交易所出台过停市、限制持仓、强制性减仓等措施,但无法抑制因灾情加重带来的粮价上涨,当然交易所较宽松的最高价限制也助长了期价上涨。与其前采取措施带来的回落价相比,八月份粳米期货价格大多上涨200元/吨,以9503合约为例已上涨2400元/吨,而这年春节前后价格不过1900元/吨而已。九月初有关部门召开一系列平抑粮价会议,粳米期货曾出现价格连续四天跌板行情来,但上海粮交所公布缩小涨跌停板额至10元及取消最高限价消息下,粳米期价又出现连续涨停板现象。十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暂停粳米期货请示,粳米期价终于停盘,随即退出历史舞台。

粳米期货逼仓表面上看有基本面支持如灾情加重带来减产预期,但这种观点在当时并不得到认同,人们看到的是一种不切实际的预期上涨心理,这种心理助涨期货价也助涨了现货价,为了抑制这种心理漫延保持粮价在宏观调控下的稳定,有关方面采取关停措施。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