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社会工作技巧的案例 华东师范大学社工教学资料

主的真诚、尊重和无条件接纳。如:在她求助时我们给她倒了杯水;在听案主述说时,身体稍微前倾,保持一定频率的目光接触,在她抽泣后递出纸巾。一般来说,很多人在朋友或亲人哭泣时会马上给纸巾表示安慰,但这一做法我们认为对于一个需要情感抒发的案主来说,情绪的宣泄应该是首位的,所以我们会选择在其停止抽泣后才递出纸巾。除了面谈之外,我们还采用了电话跟进的方式,一周至少通话一次。一方面跟进情况,另一方面则表达我们对案主的关注和情感的支持。

其次,在帮助案主处理前夫和房子的事情方面,我们运用了理性情绪疗法。在处理案主与前夫家人的关系方面,我们一直试图说服她接触前夫的家人。但她一直坚持认为其家人是不会理会此事的,与他们接触是浪费时间。我们没有采用传统的“辩论”方式批驳她不理性的想法,而是灵活运用了SWOR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帮助其分析境况,包括她现实解决问题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困难是什么,解决的机会和面临失败的威胁,充分尊重案主自决的原则。

后来,案主没有用逃避或者报警的方式来结束与前夫的纠缠关系。案主知道前夫母亲从湖北来到深圳宝安前夫弟弟处休养,案主趁机将事情先跟前夫的弟弟说明了,表示同意拿出换房后剩余的一部分钱10万元,作为日后前夫的生活费和治疗费,要求前夫家人将其接走。我们鼓励案主说服前夫的弟弟去做其母亲的思想工作并讨论了具体的可行方案。经过几次商谈后,双方都作出了一些让步,最终事情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七、反思

1、第一次面谈时,我们运用倾听的方式满足了案主倾诉的欲望,让其得到了较充分的情感宣泄。但对于引导案主表达自己的求助需求时显得不足,虽然案主得到了倾诉的满足,但她牵扯到太多与解决此案无关的内容。这导致我们在面谈时用过多的精力去讨论无关紧要的内容,如前夫的得病经过、前夫与案主怎样离婚等等。

2、从客观方面来说,缺乏独立的个案工作室让我们与案主的交谈收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由于我们的办公点是在社区工作站,这让案主感觉我们就是工作站的工作人员,难免在第一次面谈时难以转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谈话方式。到了第二次面谈时,我们再次重申并解释了社工的身份和工作职责,得到她进一步的信任。

3、在跟进的方式上,我们采取不定期面谈、定期电话跟进的方

式来适应案主的生活节奏,同时我们主动通过电话联系,让案主感受到自己的境况是有人关注的,自己不是一个人在面对所有的问题。在结案后,案主也曾为此表示过感谢,说社工的关注给了她很大的支持和鼓励,让她有勇气去思考自己的处境,面对自己的问题。 4、在处理此案的过程中,我们由于时间和经验的限制,忽略了案主孩子对于父母离婚、家庭暴力的感受,另一方面则是案主不认为孩子有面谈的必要,所以我们只能作罢。

http://course.ecnu.edu.cn/s/470/t/1223/28/9d/info141469.htm

个案社会工作技巧的案例二

发布日期:2016-03-19

案例二:残疾人家庭困扰辅导个案 一、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陈先生 性别:男 年龄:55岁 社工姓名:马恒珠 二、个案来源及接案原因 来源:残联专委(阿芳)介绍 接案原因:案主有家庭困扰 三、个案背景

案主三级肢体残疾,左脚因淋巴发炎没有及时治疗而致残。初中文凭,能用普通话与社工交流。案主一家四口,一儿一女,案主和女儿的关系较好,女儿过节的时候有时会来看案主。

案主与妻子分居已有两年,分居有三大原因: 1.案主有打麻将的习惯,类似赌博。

2.案主被谣言找小姐,妻子听信谣言,不能原谅他对婚姻和家庭的如此背叛。

3.案主拖欠工人工资,引发案主与妻子激烈的争吵,争吵中案主儿子将案主踢伤。案主自尊心强,分居到与社工接触之前,从未主动与家人联系,他提到去年春节 他妻子居然打电话叫他一起吃年夜饭,但是他感觉妻子是可怜他,他狠狠的拒绝了,从此不再联络,偶尔碰面面也不说话。案主人际关系不错,常和朋友喝茶,聊天,打麻将。

四、问题分析 (一)理论分析

1、根据人本治疗模式理论,我们认为案主的处境是由案主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案主所处的环境造成的。案中,案主的自我评价是消极的,社工希望通过个案辅导,创造一种积极的环境,促使案主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同时使案主认清事情的原委始末,有利于案主接受和承认自己或者他人的不协调,主观上要求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

2、人本治疗模式理论认为在个案辅导过程中应关注个案辅导关系,社工应促进案主发现和认同自己优势和劣势。

3、人本治疗模式理论认为应重视个案过程,认为人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个案中社工尤其重视案主在个案过程中积极的行为和思想。

(二)案主的优势: 1、案主改变的意愿强烈。

2、案主愿意放下自己承认自己在分居情况中负有的主要责任。 3、案主信任社工,愿意一起探讨达到目标的路径,并积极采取行动。

4、案主身体尚健康,有远见,考虑到以后的生活质量有必要提高。

5、案主宽容儿子犯的错,重亲情,知恩图报。 (三)案主的劣势:

1、性情急躁,希望尽快的看到成效;

2、对残疾的认知有偏差,认为残疾等同与残废;

3、案主自尊心强,不敢承受失败,有时看到有可能失败时就立即放弃。

(四)案主的问题与需求:

1.案主有孤独感。在交谈中他多次提到自己一个人住很孤独。抱怨妻儿不与他在一起生活。

2.生活态度消极。他多次使用“我是个残废的人,什么也做不了”的话语。并把妻儿离开他归因为他残疾而又不能赚大钱。

3.案主担忧晚年生活一个人太困难,在交谈中多次提到,一个人住哪天病死了臭了都没有人知道。

五、协议目标与服务计划

(一)介入总目标:案主与家人有联系,可以彼此串门。 (二)过程目标:

1.让案主习得一些老年人健康生活日常注意事项知识; 2.令案主了解自己困境的形成的具体原因,哪些需要改进;

3.令案主清楚自己的优点,从而更欣赏自己; 4.丰富案主的日常生活。 (三)具体的行动计划 :

1、约定一周会谈一次,在会谈中做出改善或改变等有效行动的决定,并采取行动。

2、走访案主生活的社区,与案主的妻子及儿子或者女儿交谈,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模式。

3、提供中老年人人常生活饮食和作息注意事项,或者促使案主改变一些影响身体健康的陋习。

4、了解案主的兴趣爱好,共同发现丰富生活的方式和途径。 六、服务记录和过程评估

4月11日,14:30-16:30首次见面,地点:案主朋友家里,以会谈的形式了解到案主基本资料,案主三级肢体残疾,抱怨残疾让他一事无成,被妻子遗弃。社工主要用倾听,同理心,以及反映感受、收集资料,鼓励案主改变不良境况,促使其成为服务对象。评估案主的主要需求是提升自信心,改善对生活的消极看法。

4月22日,14:30-16:00正式接案。见面地点案主家里,社工收集中老年人健康生活日常注意小常识,提供给案主。社工用对质、摘要、澄清等技巧了解到案主关于家庭矛盾的更多信息,案主对自己一个人的晚年生活表示出担心。评估案主孤独和担心晚年生活的问题均与他现在的分居生活相关,所以首要目标是改善案主与家人的矛盾,使案主重新获得家人的照顾。和案主约定下次见面,商讨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4月28日,介入。15:00-16:30公明福利院面谈。共同确定服务目标是“案主和妻子可以经常联系,偶尔可以串门”。在服务过程中社工和案主遵守以下原则:(1)主动争取实现目标,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2)真诚,不说慌。(3)有疑问要提出来,尽量不要猜疑,相信彼此。(4)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自己,宽容他人。(5)对自己有积极的认识,了解自己的长处,坦然自处。社工了解到案主家庭矛盾产生的原因基本是由案主犯错或者妻子对他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