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跟踪检测 |基础达标练|

1.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汉朝在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变化。汉高祖刘邦做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的一个退步。这里的退步指的是( )

A.推恩令 C.三公九卿制

B.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解析:选B 西汉初年实施的郡国并行制,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大封诸侯王,以巩固统治,最终却导致了严峻的王国问题,故B项正确;A项是汉武帝时期推行的制度,C项是秦始皇创立的,D项是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均排除。

2.“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汉武帝的这一举措意在( ) A.重用近侍强化皇权 C.提高内臣执政水平

B.使内外朝权力平衡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解析:选A 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在中央设置中朝,由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削弱外朝的权力,故A项正确;B、C两项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题干涉及的是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

3.下表是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的统计分类表

官僚贵族子弟 69.6% 由表可以推知,汉代察举制( ) A.致使富豪入仕艰难 C.削弱了世卿世禄制

B.忽略了身份界限 D.体现出公平公正原则 富豪 6% 平民 15.7% 贫民 8.7% 解析:选A 从材料可以看出,富豪被举荐孝廉的比例非常低,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的特点可以看出,并没有忽略身份,故B项错误;从材料看不出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削弱,故C项错误;察举制度并不能体现出公平公正的原则,故D项错误。

4.黄仁宇认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从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隋唐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

A.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 B.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 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 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

解析:选A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是政治制度的发展,它三分相权,分工明确,同时又相互牵制,故A项正确;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是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上的创新,不是综合,故B项排除;在秦朝三公九卿制中就明确了部门的职权划分,这不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变动,故

1

C项排除;打击士族门阀势力的是科举制,不是三省六部制,故D项排除。

5.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先生曾说:“中国古代的体制,不在长期停滞,妙在最富有弹性。”那么最能体现这种冲破世袭特权,官僚高度流动的弹性的制度是( )

A.确立三省六部制 C.创立中央集权制

B.确立王位世袭制 D.开创科举制度

解析:选D 根据材料“冲破世袭特权,官僚高度流动的弹性”可知,考查的是封建社会的选官制度。按照才能选官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故选D项。

6.《旧唐书》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这一现象发生在( )

A.西汉末年 C.唐朝后期

B.南北朝时期 D.北宋中期

解析:选C 材料说明藩镇割据势力强大,威胁到中央集权,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出现在唐朝后期,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没有藩镇割据,排除。

7.据记载,宋太祖诏令,凡诸州支度经费外,所有金帛都送中央。宋太祖这一诏令( ) A.是分割宰相行政权的体现 B.是商业税收迅速增加的反映 C.有利于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D.促使财政收入保持长期稳定

解析:选C 材料反映的是宋太祖收地方财权的措施,不是削弱宰相的财政权力,故A项错误;材料与商业税增加无关,故B项错误;将地方的财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故C项正确;材料的措施不能保持财政收入的长期稳定,只能削弱地方财权,故D项错误。

8.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表明宋代( )

A.皇权渐趋衰弱 C.君主专制加强

B.地方权力削弱 D.监察制度完善

解析:选C 宋代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表明宋代相权的削弱,君主专制加强,故A项错误,C项正确;二府三司制是中央官制,不是地方官制,故B项错误;宋代负责监察的是提点刑狱司,故D项排除。

9.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经传承与创新,其中,“元承宋制”在中央机构的表现为( )

A.中书省与行省制 C.枢密院与宣政院

B.中书省与枢密院 D.中书省与宣政院

解析:选B 行省制从元朝开始实行,故A项错误;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掌

2

管行政,枢密院掌管军权,三司掌握财政,元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和枢密院,故B项正确;宣政院从元朝开始实行,故C、D两项错误。

10.“毋庸讳言,统治者的初衷确实是‘为了军事控制’,但是谁曾料到……却引出绵延至明清及近代的中央集权新模式。”材料议论的是( )

A.郡县制 C.巡检司

B.推恩令 D.行省制

解析:选D 郡县制是为了统治百姓,而不是为了军事控制,故A项错误;汉朝的推恩令也不是为了军事控制,故B项错误;巡检司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故C项错误;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度,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军事控制,后来形成了地方管理制度,成为中国省制的开端,故D项正确。

|能力提升练|

11.根据文献记载,安徽六安在西汉时为六安国封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历五代,王莽时绝。由此可知( )

A.地方势力遭到削弱 C.莽新政权废除分封

B.地方管理实行双轨制 D.汉武帝开始推行新政

解析:选A 据材料“安徽六安由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可知汉武帝时期,诸侯王异地做官,这样有利于减少与地方的联系,地方割据势力遭到削弱,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削弱地方割据势力,而未涉及到除分封制之外的地方行政制度,故B项错误;据材料“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历五代,王莽时绝”可知,以少子庆为六安王的统治在王莽新政期间被废除,而非废除分封,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诸侯异地为官,并非强调开始推行新政,故D项错误。

12.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魏晋文学家左思曾在《咏史》中写道:“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这意在批判( )

A.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B.征辟制 D.科举制

解析:选C 从材料“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可以分析得出,此时由门第高的世家大族把持了政治仕途,有才华的人士因为出身低微,不能受到重用。这种制度是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以门第出身作为主要选官标准,故C项正确;A、B两项是在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重视品德和才能;D项是在隋唐时期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注重才能。

13.唐代三省以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序分工;北宋前期的中枢部门则在其管辖权限内实现了决策、执行一体化。这一变化( )

A.避免了决策失误 C.削弱了宰相职权

B.有利于权力制衡 D.提高了行政效率

解析:选D 材料中的变化无法真正实现“避免”失误,只能减少而已,故A项错误;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