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职业道德与法律》最新教案

─慎独,自己独处无人监督时,自觉按照道德准则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个体在道德上的自主性与主动性。

探究活动:杨震拒金

介绍“杨震拒金”,要求同学思考问题:这个故事在什么地方显示了“独”?杨震为什么能做到慎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杨震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这种道德品质与慎独是什么关系?

归纳:①什么是“独”?②为什么要“慎”?③杨震坚持了什么样的信念?④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慎独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可能做到慎独;做到慎独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慎独的意义,掌握慎独的要求。指出:慎独是提升职业道德境界的重要途径,是对道德自觉、自主精神的锻炼与养成;慎独要有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慎独强调在“隐”和“微”上下功夫。

探究活动:在“隐”与“微”上下功夫大讨论。

请一位学生讲故事“小夏捡到笔记本电脑后”,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的“链接”,提出问题:造成“隐”与“微”的原因有哪些?说说我们身边的“隐”与“微”现象。如果小夏将电脑其据为己有,那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理?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点评:在“隐”与“微”处的不同选择是对自己道德境界高低的试金石:做到慎独,将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不能做到慎独,可能会成为进一步堕落的起点。

最后作归纳,强调说明形成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的重要性──有了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才可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三)日日知非,日日改过──省察克治。 探究活动:富兰克林的习惯。

请一位学生朗读教材第58页的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其他学生听并思考并回答问题:富兰克林的做法,对我们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什么启发?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富兰克林的做法,每周改掉一个坏习惯,用生活智慧使自己日趋完美。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9页第2、3节正文,理解省察克治的含义、意义,指出:对照规范,反省检查,找出不足;克服与修正不足,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与习惯;提高道德境界。

探究活动:我们应当怎样省察克治?

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59页的“链接”和名言,围绕“我们应当怎样省察克治”这个

36

问题,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展开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掌握省察克治的方法,指出:学会省察,按照规范反省自身,勇于改过,善于改过。

强化认识几段名言:“1、贵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2、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3、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组织学生朗读、品味、感悟,在品味与感悟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明确慎独与省察克治是中国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

板书:按照规范反省自身,勇于改过,善于改过。

小结:在学生归纳基础上,肯定并激励学生要具有职业道德热情,坚定职业道德信念,积极进行职业道德修养,引导学生注重掌握和运用慎独与省察克治的方法,让职业道德永驻自己的心中。

附:教学设计中补充的素材——小夏捡到笔记本电脑后

某大学大四学生小夏在机场送完好友后,踏上一列磁悬浮赶赴火车站。列车到站后,车上乘客一拥而下,坐在后排的小夏走在最后,突然发现对面座位底下有一个黑包,捡起一看竟是一台笔记本电脑!这时车上已空无一人,由于已经订好了看望同学的火车票,小夏便带着电脑上了火车。第二天回到学校后,小夏立刻将电脑交给学院领导,并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最后在学院及警方协助下,找到了失主。为表彰小夏同学拾金不昧的先进事迹,该大学团委授予小夏同学“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好青年”称号。

二 在职业实践中锤炼

探究活动:王顺友的马班邮路给我们的启示

简要介绍王顺友事迹,引导学生探讨:王顺友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是怎么来的?他的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有哪些?

在学生交流、探讨的基础上,点评、归纳,其中突出五个关键词:养成、职业实践、锤炼、责任感、身体力行,进而引入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职业实践中养成。

引导学生翻阅教材,了解在职业实践中锤炼良好职业道德的三个主要途径。 (一)见贤思齐,向职业道德榜样学习 探究活动:秦冬琦的故事。

37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活动框中的文字及名言,提出问题:秦冬琦是如何很快成为一名优秀服务员的?秦冬琦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在学生探讨、交流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职业道德榜样对人的激励作用,理解人人都可以像秦冬琦一样,通过自觉地向职业道德榜样学习改进自己、提高自己。

探究活动:怎样向职业道德榜样学习?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的“链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到的道德榜样的事迹,并推荐代表回答问题:你向道德榜样学习过吗?结果如何?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61页第一、二节正文和“点评”,归纳学习职业道德榜样的要求,激发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道德榜样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道德榜样,抓住职业道德榜样的精神实质,将学习职业道德榜样落实到自己的职业活动中。指出:正确认识职业道德榜样,将学习落实到职业活动中。

(二)从小处着手,做好每件职业事 探究活动:从小处着手

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61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从小处着手的名言或故事。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要从小处着手?从小处着手与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什么样的关系?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从小处着手与培养良好职业道德之间的关系。指出: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从小处着手,做好每件职业事。

探究活动: “成大事者,应不拘小节”辩论。

组织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62页“链接”和教材关于两节“从小处着手”的正文,对“成大事者,应不拘小节”观点进行辩论。

提出两个辩题:正方──细节决定成败;反方──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在学生辩论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小节”,辩证地看待“大事”与“小节”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理解“从小处着手”的道理以及如何做到从小处着手。

指出:克服眼高手低,从每件小事做起;恪守规范,以负责态度做好每件小事。 强化认识:找出有关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做起的名言: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③在工作中决不要拒绝做小事情,因为大事情是由小事情积成的;④细节决定成败。

组织学生朗读,品味与感悟,汲取其中的精神。

板书:克服眼高手低,从每件小事做起;恪守规范,做好每件小事。 (三)身体力行,在职业实践中养成。

38

探究活动:珍妮与露丝的故事。

请两位学生上台讲珍妮与露丝的故事,其他学生边听边阅读教材第62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提出问题:从职业道德养成的角度看,珍妮与露丝的事例我们什么启示?为了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第63页的最后一节正文和生活中的实际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理解:实现理想和职业道德品质的养成与提高都离不开行动,都体现在自己的道德行为上。指出:实现理想、职业道德品质的养成,都离不开道德行为;身体力行,在职业实践中养成。事业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职业道德,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养成的,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又与他在职业实践中身体力行、在事上磨炼是息息相关的。进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在职业实践中身体力行”、“在事上磨炼”的含义与重要性,理解“身体力行”与“磨炼”贵在坚持。

小结:由学生归纳培养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点明一个人事业成功与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以及养成良好职业道德的方法与途径。

作业:《学习指导》课后习题

附:教学设计中补充的素材——王顺友事迹

王顺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投递员。1985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马班邮路投递工作。22年来,他送邮行程达26万多公里。

王顺友担负的马班邮路,山高路险,气候恶劣,一天要经过几个气候带。他经常露宿荒山岩洞、乱石丛林。他视邮件为生命,从未丢失过一个邮件。为保护邮件,不顾个人安危跳入冰冷河水中抢捞邮件。为了能把信件及时送到群众手中,他宁愿在风雨中多走山路,改道绕行方便沿途群众,从未延误过一个班期,准确率达到100%。

王顺友200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当选为四川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都对王顺友先进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

39

教师备课教案

年 月 日 星期 授课题目 教学目的 及 要 求 教学重点 及 难 点 提 问 内 容 教学方法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授课时数 2 了解规则的作用,了解纪律与法律的主要异同点,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懂得法治与德治要结合起来,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正确认识和理解纪律,认清职业活动中违背规则的危害,知道遵守规则要克服不良心态、涵养高尚道德。 教学重点:做遵纪守法的人。依法治国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纪律与法律的主要异同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复习提问上节课所讲内容 案例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具及参考书 教师教学用书 授课内容:见教案

4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