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本题共3小题,9分)

传统中国重视人的主观能动因素,强调官员对民众的约束与塑造作用,因此,政治的 着眼点在“治吏”上,要求官员清正廉明就成了传统政治的核心诉求之一。而西方更着重 于法典与制度的完备与执行,更为相信“法\的约束与规范作用。这就使得传统中国与西 方在''官吏\的定位方面出现非常大的区别。西方的官吏是技术型官僚,以对法制的熟稔 和贯彻为考核依据,局限在公权力领域,官员的私人领域并不影响其公权力领域的职位与 权威。而传统中国既要求官员具备技术型官僚的职能,又要求官员充当万民的表率,即所 谓''青天大老爷'',被西方放置在个人层面的''道德”在传统中国却恰恰是约束的重点。 传统中国的政治理念是“政者,正也”,只有人“正”才能产生清明的政治,所以重视德 性培养和德行考察。如上所述,传统中国对官员的监督,除外在的法律监督外,还从道德 角度进行监督,形成对官员进行风宪纠弹的言官系统。言官系统的制度化及其效用的发挥, 以明代最为典型。

明太祖朱元璋痛恨官吏的贪污腐败,建立了对官员进行监督的常制,监察御史和给事 中合称“科道官”,共一百六七十人,这些人通常被称为“言官”,专职弹劾百司。监察 御史品秩不高,但代表皇帝,可以小制大,以内制外,尤其巡按御史,小事立断,大事奏 裁,很有权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明朝没有宰相之制,都御史直接向皇帝负责,六部、 地方政府和监察御史、给事中不相统属,避免了由于隶属关系而对言官产生行政干涉,保 障了言官职能的有效发挥。言官要起到肃清吏治的作用,由谁来担任言官就是非常慎重的 事情了。朱元璋要求由''贤良方正”之人来充任言官,内存忠厚之心,外振正直之气,政 治上一定要忠君爱国。明成祖朱棣则进一步强调言官要“有学识、通达治\。不仅如此, 明代还要求言官有实际的仕途经历,不是仅凭借书本上的抽象理念来行事,而是能真正切 入实务,不务空言。由于言官的道德劝谏职能,就必然对言官任职资格提出了专业技能之 外的更多要求,首先是任职回避。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父兄现任在京三品大臣, 其子弟为科道言事官者,俱改任别衙门,照例循资外补。\其次对言官出身有资格限制。 明代规定,不能选用胥吏出身者为言官,如果曾犯“奸贪罪名'',也失去获选资格。在选 任程序上,言官比起其他普通官员要严格复杂很多,先要进行察访,调查舆论民情,然后, “或策以时务,或试以章疏,议论正人”,最后拟出名单,供皇帝批准。考核程序也远较 普通官员复杂。

对言官嫁亲的任职资格、选任与考核均如此严格,使得明代的吏治在经历了洪武的严 刑峻法之后走向常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体而言,因为能出现像海瑞这样抬棺死谏 的言官,有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明代吏治的清明程度比其他王朝要好。要做到这一点, 除了对言官自身要求严格之外,对言官也要进行有效保护,不因言获罪是重要的原则。明 代在制度上继承了宋代不杀读书人的传统,言官在社会上有很高声誉和公信力,尽管明代 有言官因言得祸的时候,比如王阳明就是因为上疏申救言官而遭贬谪,但总体上,言官有 人身安全的保障。由于明王朝非常强调从道德情操角度来培养士风,言官尽职尽责,哪怕 是对皇帝也不放过,万历时期言官雒于仁曾批评万历皇帝“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 言官对阁臣的监督也非常有效,严嵩当政时期,有十余位言官前赴后继地弹劾严嵩,即便 遭到严嵩假借皇权进行延杖、除名、贬谪、下狱等打击报复也在所不辞,终于使严嵩父子

1

伏法。言官对地方政治的监督也颇为有效,当明王朝的朝政荒怠时,地方运转基本正常, 言官可谓功不可没。 (节选自《明代言官监督与朝政兴衰》,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对官员的道德要求方面,传统中国将道德作为核心要求,而西方则置道德于个人层 面,不要求官员充当道德的表率。

B. 传统中国政治的着眼点在治吏,重视官员对民众的约束与塑造作用;西方政治的着重 点在法制,强调“法”的约束与规范作用。

C.传统中国的官员是道德型官员,以清正廉明为考核依据;西方的官吏是技术型官僚, 以对法制的贯彻执行为考核依据。

D.传统中国对官员的要求具有公私领域杂糅的特点,个人层面的道德、德行等等会影响 官员公权力领域的职位与权威。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明朝的监察御史、给事中并不隶属于六部和地方政府,从体制上避免了对言官的行政 干涉,保障了言官职能的有效发挥。

B. 明朝选拔言官非常慎重,除了对人选的专业技能有较高要求,还对其政治道德、教育 背景、仕途经历等方面有明确要求。

C. 明朝制度规定,为保证言官发挥职能,父兄在京任三品大臣的,不得担任言官;出身 胥吏、曾犯奸贪的,均不得担任言官。

D. 明朝言官选任程序严格复杂,不但要进行民意调查,还要通过时务策问或章疏测试、 人物品议等方式对人选进行考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中国极其重视官员道德的政治功能,所以对官员的监督具有法律和道德双重维度, 言官须从道德角度监督官员。

B. 明朝言官虽官阶等级不高但权力很大,直接向皇帝负责,比如巡按御史可对部分小事 情即刻决断,具有很高公信力。

C. 明代的吏治制度化的效果很明显,涌现了一批如海瑞一样的言官抬棺死谏,因而明代 的吏治比其它王朝更为清明。

D. 明朝言官总体上具有人身安全保障,这是他们能尽职尽责,积极发挥对皇帝、阁臣和 地方政治的监督作用的重要原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

平凡的幸福

(俄罗斯)列伊拉?米勒佐耶娃

车驶上大路的时候,穆拉德想趁绿灯亮着的时候,把车开过去,所以就朝着信号灯猛 地向前冲了过去。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就谁也不知道了。卡米拉只感到自己被什么东西重重 地砸了一下,她听到一声玻璃破碎的声音,然后就什么也感觉不到了,也不知道汽车是掉 到排水沟里翻了。

接下来是医院、来来往往的医生和亲人们的哭叫声。还算万幸,一切都过去了。她睁 开双眼时,穆拉德就在身边,拉着她的手,朝她温柔地微笑着。

卡米拉出院后,双方亲友立刻为他们准备婚礼。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非常理想。 期待已久的大喜日子终于到了,他们从举行婚礼的豪华饭店回到自己的房子里,这是穆拉 德父亲送给新婚夫妇的礼物。卡米拉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了。

卡米拉回头看了看,发现自己已经是一个年轻的女人了,她有了三个健康可爱的孩子。 卡米拉的日子过得非常幸福,她所有的梦想都出乎意料地变成了现实。她不是一个普

2

通的家庭妇女,她有自己的工作,而且她工作的地方正是她一直梦想的地方。她唯一要做 的就是感谢命运对她的厚爱!

生活真是太美妙了!卡米拉的心里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穆拉德是个既懂得爱又感情专 一的好丈夫,也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一切都像卡米拉希望的那样。

孩子们在一天天长大,有时候也有一些小问题,有时候问题还很大。但这才是生活, 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健全的生活。卡米拉也明白,在别人眼里,她所谓的这种幸福对 一个女人来说可能是再普通、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她认为自己的幸福一点都不平凡,充 满了神奇,难遇难求,那是上天对她的偏爱。

卡米拉有很多美好动人的经历。丈夫还像从前一样浪漫,他们全家一起把生活过得有 声有色,有滋有味。他们哪儿都去过,什么都看过!

幸福的日子在温馨的家庭生活中和与一大群朋友的亲密交往中飞过。朋友们的聚会、 孩子们的调皮为生活增添了无限色彩。

他们先嫁了女儿,然后两个儿子也结了婚。小儿子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卡米拉又该照 看孙子了。命运真是特别眷顾卡米拉,送给她一大群孙子。卡米拉一次又一次地感谢上帝 对她的恩赐。

明亮的灯光,浓浓的艾蒿的芳香……透过一层薄雾她看见一扇打开的窗户和悬在她身 体上方的一盏明亮的灯,还有一张张正俯在她身上的脸。 “她醒过来了。真是奇迹!” 一个陌生的声音说。

几天后,卡米拉已经能自己从床上坐起来了。这个地方很陌生,周围的人也都不认识。 “穆拉德在哪儿? ”她问,可她的声音她自己都听不出来了,“我的孩子们在哪儿? 我的孙子们呢?我这是在哪儿?你们是谁? ”

终于,来了一个女人,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我的亲人们都哪儿去了? ”卡米拉央求着问。 “我可以把一切都告诉您,”这个女人痛苦地说。“但您一定要坚强……您昏迷了四十 年了。”

“什么? ”

“您睡了四十年了……”

卡米拉沉默了好一会,她觉得即使想再问点什么,她的舌头也不听使唤了。终于,她 还是说出来了: “我丈夫呢?”

那个女人沉思了一会后,声音低低地说:“出车祸时,您还没结婚呢。”

卡米拉像傻了似的,目光落在床头柜的照片上,就是奥利娅在那次聚会上拍的。照片 上是一张张神釆奕奕的脸庞。卡米拉的目光注视着正在幸福地微笑的穆拉德,注视着自己, 注视着已经永远消失了的朋友们。

卡米拉后来打听到,车祸中穆拉德只是受了点轻伤,他等不及卡米拉醒来就和别人结 了婚,搬走了。他现在是否健在,不得而知;但他的家人现在还住在西方的某个国家。 卡米拉一直在思考着自己的这一生,最后她终于明白了: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当她 艰难地把身子挪到镜子前的时候,镜子里出现了一张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的脸。她凝视 着自己的眼睛,企图弄明白上天给予她的这份神奇的、难得的恩赐的意义……命运真是对 她不薄,让她做了一辈子梦。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一开始简单地介绍了车祸发生的情况,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张本,也为下文中叙写 穆拉德在车祸之后离开卡米拉做了铺垫。

B. 作者对卡米拉的梦境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尤其是对穆拉德的“既懂得爱又感情专一” 以及“还像从前一样浪漫”等的描述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