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考核方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考核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改革思路

2008年5月4日李长春在辽宁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教书育人、育人为本的方针,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李长春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是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能不能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大问题,关系到办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怎样办高等教育的大问题。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社会实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要加强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和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努力实现教学情况明显改善的目标,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根据中央领导的讲话精神,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要求和需要,本着教书育人、育人为本的精神,为了建立以实践应用能力考核为主线的全过程的考核体系,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全面掌握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动态,总结和发现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两个环节中的经验和问题,加强对社会实践环节的考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依据课程建设规划,制定本课程考核方案。

二、考核原则

1、坚持理论知识掌握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在考核过程中要坚持体现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仅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考核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基础知识考核的基础上,以实践能力强弱来衡量学生成绩的高低。在考核方式和考核成绩的构成上都要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成绩和效果,适当扩大实践教学部分的考核力度,注重平时考核和对应用能力的考核。

2、坚持全程化考核原则。即在考核过程中避免期终一张试卷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现象,坚持从始至终全过程进行考核。第一,考核时间的全程化。即在学期学习过程中,从课堂学习的第一天开始直至期终考试结束后的时间内,从考勤到课堂发言、课堂笔记、论文写作、其他实践教学环节、参与期终考试等每一个细小的教学环节都列入考核范围。第二,考核空间的全程化。即在考核空间上不局限于只在课堂上或者教室考场内考核,考核的空间突破传统的教室内考核,既包括实践场所的任务性考核、生活场所的作业考核,还包括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及网上互动教学情况的考核。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及网上互动的情况作为本课程总成绩的附加分。

3、遵循考核规律原则。在坚持上述两点突破性原则基础上还要坚持考核的一般规律原则。第一,全面覆盖原则。即在考核过程中既要在考核内容上全面覆盖整门课程知识要点,又要在考核形式上全面覆盖各种适合于高等教育的考核方式;第二,突出重点原则。即在考核内容方面要突出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重点内容要重点考核,并且在考核成绩方面占有较大的比例;第三,难易度均衡原则。即在试题的难易程度上要保证均衡,既能使学生成绩呈现正态分布,反映出整体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成绩有真实的区分度,反映出个体学生的能力差异。 三、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

(一)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课程的特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考核分为两部分进行:一是理论教学部分的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70%;二是实践教学部分,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30%。所有成绩均以百分制计算。采用课堂考试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开卷考试与网上自测相结合、读书笔记与研究论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二)理论教学部分的考核。理论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与课程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解答相关的理论问题,其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情况,由平时成绩和期终考试成绩(不包括案例分析部分的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及课堂表现等;期终考试采用开卷方式。平时成绩占理论教学考核成绩的20%,考试成绩占80%。 (三)实践教学部分的考核。实践教学,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践教学课题指南,按照指南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进行实践性教学,并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调研活动,撰写调研论文,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关的征文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本学期本课程进行了“我看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活动,并与学校举行的文化周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部分的考核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1.由学生参加相关调研活动后撰写的小论文的成绩,也包括学生参加征文比赛获奖加分。小论文主要是考察学生深入社会,观察社会,应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答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总共占实践教学成绩的60%。小论文的成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成绩记录,根据学生在从事调研活动和撰写论文中所起的作用成绩稍有差异,小组负责人和撰稿人的成绩相对较高,可以比一般小组成员高3-5分。参加征文比赛的学生的成绩根据获奖的等级可以酌情在原考核成绩的基础上增加5-8分。成绩上限以不超过小论文总成绩为限。

2.期终考试中的案例分析成绩。案例分析重在考察学生对所学理论和知识的理解程度及应用其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占实践教学成绩的40%。

3.参与第二课堂和网上互动教学的情况的加分。第二课堂和网上互动教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新课程改革试验的重要部分。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我们将第二课堂参与情况纳入期终总成绩中。考虑到学生参与数量有限,我们将此项目列为附加分,鼓励学生参与,但不做硬性要求,并给予认可。此部分由每班的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参与积极性、次数和实际情况给分,最低1分,最高5分。加分后得分以不超过实践教学总成绩为限。

4.网上自测。为了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有效进行自我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校园网上建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应用能力自测题库,由学生在课余利用计算机进行网上自测,自测题库内容定期更新。这部分不纳入期终成绩中,由学生自愿进行。

(四)具体考核体现方式如下:

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根据课程的特点,在课程总成绩评定中,平时考核占30%,期终考核占70%。第二课堂参与情况为附加分(最高10分)。 1. 平时考核 分数 考勤(包括课堂发占总成绩比例 小论文写作 言加分)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 40分 100分 20% 60分 占总成绩比例 分数分配 总分数 2. 期终考核

30% 期终考核满分100分,其中包括:理论知识考核(理论教学,80分)、应用能力考核(实践教学,20分)。

笔试考核题型:⑴选择题(50分);⑵简答题(30分);⑶案例分析题(10分); ⑷论述题(10分)。 期终试卷结构表: 题型 选择题 简答题 案例分析题 论述题 总计 考查要点 基础知识 重点问题的重点掌握 应用能力 重点问题的理解领会 分数 50分 30分 10分 10分 100分 占总成绩比例 50% 30% 10% 10% 100% 四、学生最终成绩认定

学生最终总成绩=平时成绩+期终成绩+附加成绩

注:平时成绩=考勤成绩+小论文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终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附加成绩,最低分1分,最高分5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