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看懂《易经》的奥秘

教你看懂《易经》的奥秘

教你看懂《易经》的奥秘《易经》的构成及内容《易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是历代易学家争论的地方,据文字记载,在时间上经历了夏、商、周、春秋。在成书的过程上,她由《连山易》、《归藏易》、到目前的《周易》。据说《连山易》、《归藏易》早已失传,这三种《易》的差别仅仅在于六十四种卦的起点不同,即卦序的差异,而无本质的差异。为了能够理解《易经》,就要知道《易经》是如何构成的,现今的《易经》,是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六十四个卦象、卦名;二是卦辞和爻辞;三是注语解说(古人读《易》的心得)。古人将一、二合称为《易经》,三称为《易传》,后世人将经与传的合本统称为《周易》。对《易经》成书有杰出贡献的两个人不得不提:一个是西周时期的周武王,他对《易经》的贡献是给出了一套完整的卦辞及爻辞(准确说从周文王开始为《易经》加卦辞及爻辞,至周武王结束,客观上二人的贡献更像是补充、完善了卦辞及爻辞)。从这一时期开始,《易经》被后人称作《周易》。这种说法被易学大家们所普遍接受。一个是东周时期也就是春秋时期的孔圣人。他给出了以《系辞》为代表的多种版本的心得体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十翼”(事实上对于十翼的作者同样存在很大的争议),为后人认识《易经》提供了方便。八八六十四卦为《易经》的内

容,卦辞与爻辞是对《易经》的文字表述,《易传》部分即包括《系辞》在内的十翼为注解,应不属于《易经》的内容。客观上讲关于《易经》的所有说法,有些是有考古为依据,有些是通过并不完整、并不权威的文字记载为例证,但都由于其局限性存在牵强的感觉,好在不管如何,《易经》的内容本身确严谨、完整,可供人类来研究、应用的,这一点则是属于人类的幸运,可以说已经足够了。至于《易经》那些悬而未决、似是而非的疑问,应该交给专业研究《易经》出处以及演变过程的史学家们来操心,因为这决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所能为之事。用文字对《易》的叙述为(文字对于《易》的描述不属于《易经》内容):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变(排列组合)为六十四卦,每卦有其特定的卦辞及爻辞。上图为完整的六十四卦全息图,这个排列方式为阴阳互生,与后面介绍的天圆地方图顺序相一致(同样符合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理论)。由于《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一直被争论,《易经》大家们会根据自己应用的需要及理解而变换其排列顺序,事实上《易经》的出现应用是第一需要,为了应用起来更方便因而在排列以及组合应用方式上同样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应该不足为怪。孔子用文字将《易》描述为:“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并没有提无极。“无极”一词据说是老子在其《道经》第二十八章首

次提出。而宋代学者周敦颐则将其与《易》结合在一起,他在《太极图说》中这样描述的:“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太极本无极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后来的学者对此番表达的解释为太极是指有色有像包含万类的大宇宙,无极是推动这个大宇宙运动的变化规律,规律是看不见的故曰无极。但无极并不是一无所有,其精髓是阴阳五行这个二五之精。准确的说“无极”是无所不及,而太极是太过极化。《易经》的象表达,无极(应视为无极球体): 太极的准确叫法应为太极球: 上图是观者在正面观察得到的像,如果视角不变的话,太极的极化现象变化如下图:由此图可以看出对待任何事物的观察必须要多角度,否则会出现以偏概全的误差。认识事物的极致应为全息性观察,但作为人类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所以《易经》告诉人类认识事物的角度要从十个方面来进行(这十个观察点应以10个不同的角度均匀的分布在球面上)。极化的极端表象(这一过程不能视为阶段仅是极化过程): 太极的极化结果产生了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四象与两仪的分别组合):至此《易经》完成了一生二、二生三的过程。以后的过程为三生万物,即六十四卦。 《易经》与中华方块字 《易经》最初出现在中华不是偶然的,她是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