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其中公开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
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1)《政府采购法》的宗旨和原则;(2)政府采购方式;(3)政府采购当事人;(4)政府采购程序和政府采购合同。
5、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帐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它的要点是:(1)财政部门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统一的帐户,各单位在统一帐户下设立分类帐户,实行集中管理,预算外资金不再拨付给各单位分设帐户保存;(2)可以在经批准的预算项目和额度内自行决定所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3)除某些特殊用途外,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资金都要通过国库直接拨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商。
6、“收支两条线”管理是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一项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将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形成完整统一的各级预算,提高法制化管理和监督水平。从收入方面看,主要是收缴分离,规范预算外收入并减少各部门和单位的资金占压;从支出方面看,主要是收支脱钩,即执收单位的收费和罚没收入不再与其支出安排挂钩,单独编制支出预算,交由财政部门审批。
7、分级分税预算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预算体制。它的主要特征在于规范化和法制化,长期相对稳定,地方预算构成名符其实的一级预算主体。综观各国的实践,分级预算体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2)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4)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有纵向调节(或纵向转移)和横向调节(或横向转移)两种形式。(5)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常的调整。
8、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2)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3)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4)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5)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 四、分析题
1、要点:分税制实施以来,运行情况基本良好。但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表现在:(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2)规范收入划分。(3)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重点。(4)推进省(区)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第十四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思考题:
1、如何理解财政收支平衡?
2、阐述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关系。 3、财政赤字债务化的经济效应。 4、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经济效应。
5、运用J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和长期效应。
自测题
一、选择题
1、财政平衡追求的目标是( )。 A、财政收支相等 B、财政收支绝对平衡 C、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D、财政收支全局平衡
2、国家有意识地运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政策是( )。
A、预算赤字 B、决算赤字 C、赤字政策 D、财政政策 3、下列反映经济衰退的是( )。
A、周期性赤字 B、结构性赤字 C、原始赤字 D、基本赤字 4、国家凭借发行货币的垄断权通过发行货币而取得的收入是( )。
A、通货膨胀税 B、铸币税 C、增值税 D、货币税 5、世界各国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式是( )
A、发行国债 B、借款 C、铸币税 D、货币融资 二、简答题
1、简述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
2、运用J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A 4、B 5、A 二、简答题
1、(1)债务融资。(2)货币融资。(P380)
2、(1)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是指由于财政赤字增加了政府支出而挤出了民间支出。 (2)分析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①当债务化融资而没有增加货币供给量时,财政赤字增加了政府支出,同时提高了产出和利率;②在利率没有提高的条件下,由于财政赤字增加了总需求从而扩大了货币供给量。③由于利率的提高排斥了私人或民间投资,减弱了政府支出增加的扩张效应,财政赤字产生了“排斥效应”。(P387-388)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
自测题
一、选择题
1、我国财政政策目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A、物价相对稳定 B、收入的合理分配 C、经济适度增长 D、社会生活质量提高
2、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 )
A、税收的自动稳定性 B、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
C、财政政策目标的自动稳定性 D、财政政策功能的自动稳定性 3、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 )
A、税收 B、公债 C、政府投资 D、公共支出 E、财政补贴
4、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 ) A、扩张性财政政策 B、紧缩性财政政策 C、中性财政政策 D、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5、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
A、再贷款 B、存款准备金制度 C、利率 D、公开市场操作 6、财政政策的外在时滞包括( )
A、决策时滞 B、执行时滞 C、效果时滞 D、认识时滞 二、判断题
1、( )财政政策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而且主要是中央政府。
2、( )国债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种效应上,即:排挤效应,货币效应,收入效应。 3、( )财政汲水政策是对付经济波动的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经济活力。
4、( )紧缩性财政政策等同于赤字财政政策。
5、( )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是减少支出和增加收入。 6、( )税收乘数为负数说明税收增减与国民产出呈同向变动。 三、简答题
1、怎样认识和评价财政政策效应? 2、简述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的区别?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相互配合,如何配合? 2、思考和总结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经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BCD 2、AB 3、ABCDE 4、ABC 5、ABCDE 6、ABC 二、判断题
1、对 2、对 3、对 4、错 5、错 6、错 三、简答题
1、答:财政政策效应就是财政政策作用的结果,因此,财政政策是否有效关键要看政策执行的结果如何。一般说来,政策实施能达到预期目标即为有效,反之,则为效果不佳或效。如果要判断财政政策是高效还是低效,则不仅要看政策执行结果如何,还要看为达到这个目的而付出的代价,这就牵涉到政策效应问题。
要准确评价某项财政政策的效应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财政政策的作用效果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尽管政策制定者总想寻求最佳的政策效果,但经济运行过程的复杂性往往使得事与愿违。
政府为推行某项政策所付出的研究费用、执行费用和补偿费用可视为该项政策的成本,而某项政策实施后产生后的积极作用则可视为此政策的效益。这样,对政策有效性的评价就可以通过政策成本与政策效用的对比分析来进行。如果成本大于效益,则成本的有效性很低甚至没有,反之,则政策的有效程度很高。此外,由于政策效应也是政策目标值的实现,因此,实现了政策目标值,财政政策就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某项政策的成本是比较好衡量的,只要将研究费用、执行费用和补偿费用以货币单位直接计量、相加即可得到,关键是政策实施所产生的消极影响难以完全用货币计量,政策实施后应给受损者的补偿,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社会效益损失也难以精确计量。因此,财政政策效应评价的关键是在政策效益既定的前提下,确定政策成本最低者为优。
2、答: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虽然都是政府有意识的干预政策,但其区别也是很明显的,第一,汲水政策只是借助公共投资以补偿民间投资的减退,是医治经济萧条的处方,而补偿政策是一种全面的干预政策,它不仅在使经济从萧条走向繁荣中得到应用,而且还可用于经济过度繁荣。第二,汲水政策的实现工具主要是公共投资,而补偿政策的载体不仅包括公共投资,还有所得税、消费税、转移支付、财政补偿等。第三,汲水政策的公共投资不能是超额的,而补偿政策的财政收支可以超额增长。第四,汲水政策的调节对象是民间投资,而补偿政策的调节对象是社会经济的有效需求。 四、论述题
1、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经济政策,它们都有难以独自对经济运行发挥作用,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第一,二者的作用机制不同.财政是国家集中一部分GDP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因而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财政居于主导地位,财政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并对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在分配,银行是国家再分配货币资金的主要渠道,这种对货币资金的再分配,除了收取利息外,并不直接参与GDP的再分配。
第二,二者的作用方向不同,社会消费需求是通过财政支出形成,因而财政在社会消费需求形成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而银行在这方面却无能为力,在个人消费需求方面则受到财政、信贷两方面的影响,在个人所得税完善的条件下,财政对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而银行主要通过工资基金的管理和监督经及现金投放的控制,间接地影响个人消费需求。
第三,二者在膨胀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首先,财政赤字可以扩张需求,财政盈余可以紧缩需求,但财政本身并不具有“创造”需求的能力,惟一能创造需求、创造货币的是银行信贷,其次,银行信贷本身还可以直接通过信贷规模的扩张和收缩来起到扩张和收缩需求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信贷是个扩张和收缩需求的总闸门。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方式。
第一,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松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税收和扩大政府支出规模来增加社会的总需求;松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降低法定准备率降低利息而扩大信贷支出的规模,增加货币的规模。显然,“双松”政策的结果,必然使社会总需求扩大。
第二,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紧的财政政策指通过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规模等,来限制消费与投资,抑制社会总需求;紧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提
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来压缩支出的规模,减少货币的供给。这种政策组合可以有效地制止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但可能带来经济停滞的后果。
第三,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防止经济过旺和抑制通货膨胀;而松的货币政策在于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因此,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就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但货币政策过松也难以制止通货膨胀。
第四,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在于刺激需求,对克服经济萧条较为有效;紧的货币政策可以避免高的通货膨胀率,因此,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是在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但长期运用这种政策组合,会积累起大量的财政赤字。
2、答: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取得的巨大成功,表明宏观调控政策操作的灵活和完善,掌握宏观调控的艺术日趋成熟,在这个方面的成功经验,至少可以概括出以下几条:
(1)刺激需求和改善供给相结合,采取扩大财政支出刺激投资需求的同时,着眼于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注重农业发展和西部大开发。
(2)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相结合,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注重技术革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出口商品技术含量,改变出口商品结构。即不仅促进当前的经济增长,而且从长期着眼于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性”。 (3)刺激需求与调整分配政策结合,特别是提高城镇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大力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扩大国内消费市场,从而逐步建立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机制。
(4)没有奉行凯恩斯主义的实行扩张政策必须减税的教条,而是大力推行“税费改革”,通过清理乱收费、乱摊派减轻企业和居民额外负担。同时,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鼓励投资和消费,促进技术革新和出口。
(5)充分运用财政补贴和财政贴息手段,在扩大财政支出的同时,带动银行贷款的增长,对民间经济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扩散效应。
(6)松中有紧的财政政策与紧中有松的货币政策相配合,运用积极财政政策保证适度的经济增长率,运用稳健的货币政策保证适度的货币供给,发挥“微调”作用,既有利于遏制通货紧缩的趋势,又可以避免通货膨胀的死灰复燃。
(7)准确判断国内外经济形势,并及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措施。比如,这次调整仍是从货币政策开始的,当看到货币政策的效应微弱,果断启动财政政策;开始主要目标是刺激需求,但很快转向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分配政策,注重科技进步和发展教育;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发展,及时调整政策力度,掌握逐步淡出的时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