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总量均增加3.6%。长江上、中、下游3个区中,上游地区两次成果接近,中、下游地区本次降水、地表水资源量及水资源总量均增加,尤其是下游地区增加幅度较大,降水增加5.6%,地表水资源量增加12.3%。 5 水质现状 5.1 水化学特征
长江流域矿化度低,水质较好,平均浓度值为50~500mg/L,从上游向下游呈递减趋势,长江源头为高矿化度水区,大于500mg/L;东南部及汉江上游为低矿化度区域,小于200mg/L,长江口的江苏、上海受潮汐影响,矿化度略高,为200~500mg/L。长江水体总硬度小于250mg/L,是软水区域,水质较好。河水总硬度随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地带性分布规律亦与矿化度相同。长江水化学类型以#######HCO -3 、Ca 2+ 为主体,总体天然水化学仍良好。 5.2 水质污染
长江流域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废污水排放量日趋增大,水质污染日趋严重。
2000年长江点污染源废污水排放量为298.4亿m 3 ,占全国的40%,其中工业废水(不包括火核电工业)排放量为215.9亿m 3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82.5亿m 3 。长江流域污径比为3%,可见废污水排放对长江整体水质存在一定影响,流域内太湖水系各河流水质受废污水排放影响较大,其污径比最高达33%。
据对代表性河段水质的评价,全年期有16.6%(劣于Ⅲ类水)的评价河段受到污染。水资源二级区中太湖水系污染最为严重,劣于Ⅲ类水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84.4%,其次为湖口以下干流,污染项目主要为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汞和石油类超标在参评河流中所占比例也较大。长江流域河流水质汛期略好于非汛期。
以蓄水量统计,全年有7.1%蓄水量劣于Ⅲ类水,各水资源二级区所评价的水库中,岷沱江、宜宾至宜昌的水库水质状况较差。高锰酸盐指数、COD、氨氮、挥发酚是水库的主要超标项目。
在评价的52个湖泊中,全年有16.7%的湖泊面积受到污染,水资源二级区中,金沙江石鼓以下、宜昌至湖口的湖泊水质较差,其中尤以昆明滇池、武汉墨水湖等城市内湖污染最为严重。
6 水资源评价
6.1 水资源量时空分布不均且年际年内变化较大
长江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降水在地域上的最大变幅达4.8倍;径流达9.8倍;单位面积水资源量鄱阳湖水系和洞庭湖水系分别为94.6万m 3 和79.5万m 3 ,而金沙江石鼓以上仅有19.3万m 3 ,最大与最小相差3.9倍。
受季风气候影响,长江水资源量的年际变化较大,且出现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的情况,给水资源开发利用造成一定困难。降水年际变幅达1.3~2.5倍,以湖口以下干流最大;径流年际变幅达1.5~12.8倍,以太湖水系最大。长江降水量和河川径流量的60%~80%集中在汛期,长江干流上游比下游、北岸比南岸集中程度更高,年内分配不均匀性比较显著。 6.2 人均、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不多,且分布不均
长江是我国水资源丰沛地区之一,水资源总量为9960亿m 3 ,居全国第1位,占全国的35%以上,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246m 3 ,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量为56万m 3 /km 2 ,约为全国平均值的2倍,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000m 3 。长江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均处于较低水平,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30%。长江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分布极不均匀,上游的金沙江石鼓以上地广、人少,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达到60855m 3 ,而下游的太湖水系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456m 3 ,只有长江区平均水平的1/5。 6.3 近20年水资源量有所增加,地区间差异较大
近20a来,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长江水资源量有所增加。比较1956~1979年与1980~2000年两个时段水文系列,降水增加2.5%,水面蒸发量减少9.5%,而地表水资源量增加7.2%,其中长江下游水量增加尤为显著,降水增加8.1%,水面蒸发量减少10.6%,地表水资源量增加了20.7%。各水资源分区之间差异较大,水资源二级区中太湖水系、湖口以下干流、鄱阳湖水系、宜昌至湖口地表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增加10%以上,嘉陵江、汉江地表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有所减少。 6.4 湖库营养状态趋于恶化,水污染有加重趋势
在评价河长中,优于Ⅲ类水河长占83.4%,总体水质较好,Ⅴ、劣Ⅴ类水河长只占9.6%,主要位于干流及主要支流中下游和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太湖流域近80%的评价河长水质为Ⅲ类,长江湖口以下干流近30%评价河长水质为Ⅲ类,水污染有恶化的趋势。在评价的161个水库中,贫营养库容只占0.1%,中营养达97.4%;51个代表性湖泊中,无贫营养湖泊,中营养湖泊占63.0%,富营养湖泊占37.0%。长江区的水库、湖泊有向富营养湖库转化的趋势,富营养状态趋于恶化。
长江虽然水量丰富,但水资源质量不容乐观,部分地区水污染仍然很严重,因此,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改善水质,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杨远东.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长江志通讯.1987,(3). [2]秦佩英.太湖流域水资源.水文,1990,(3):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