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2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由下表可推知
表一1940—1945年苏联集体农庄劳动日平均实物工资(公斤)
表二1940—1945年集体农庄个人经济谷类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比例变化(公顷)
(注:农庄农户当时分得一块供自己支配的宅旁地。个人经济主要指宅旁地经济) ——据《俄罗斯研究》
A. 社会环境有力地推动了个人经济发展 B.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断削弱 C. 个人经济是农民赖以维持生计的依靠 D. 一战的爆发深刻改变了苏联的经济结构 【答案】C 【解析】 【详解】
图表显示,1940-1945年苏联集体农庄劳动日平均实物工资普遍偏低,而个人经济谷类种植面积占据全国谷类种植面积的极少部分,即集体农庄占据全国农业种植的绝对主体,可见农民单凭实物工资显然无法维持生计,个人经济成为维持生活的依靠。故C项正确;在当时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之下无法有力地推动个人经济的发展。 材料不能反映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断削弱,而且也不符合史实。一战是1914-1918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故排除ABD三项。
2.据史料记载,1917年至1940年间,苏俄(联)有段时间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粮食不断减产,牲畜不断减少,经济结构畸形化趋势明显。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经济濒临崩溃 B. 俄共调整政策,重视发挥商品市场功能 C. 德军全面入侵苏联,卫国战争正式爆发 D. 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国家资源分配不均 【答案】D 【解析】 【详解】
3.1938年苏联政府在一份决议中指出: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给工业、运输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他们常常只工作4—5小时,白白浪费了其余2—3小时的工作时间,国家和人民因此常常每年损失几百万个工作日和几十亿卢布。该决议反映出当时苏联 A. 工人阶级队伍觉悟低下 B. 国民经济呈现衰退景象 C. 工业化的目标难以实现 D. 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初显
【答案】D 【解析】
4.赫鲁晓夫继承了一份可怕的遗产。“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为此,他的农业改革措施是 A. 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B. 组织个体农民,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C. 收购制代替产品义务交售制
D. 建立家庭农场,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
材料中描述的是由于斯大林模式实行僵化农业集体化导致农村民众生活现状,为此赫鲁晓夫从农业改革为突破口,实行粮食收购制代替产品义务交售制,故C项正确。A和D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B是斯大林时期实行农业措施。
5.布哈林说:“托洛茨基主义的思想家天真地认为,每年最大限度地把资金从农业抽调到工业能保证整个工业的最大发展速度。但是,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只有工业在农业迅速增长的基础上达到高涨这样的结合下,我们才能长期地保持最大速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工业发展打破纪录。”这表明他主张 A. 协调工农业发展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推行农业集体化 D. 加快农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
材料中“只有工业在农业迅速增长的基础上达到高涨这样的结合下,我们才能长期地保持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