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如何在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实践动手能力

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学校和家长应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等重视。如今社会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后将寸步难行。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劳动技能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便适应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劳动技能;动手能力;教学方法

由于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升学率成了人们判定一所学校好坏的最直观标准,这就造成了学校的教学重心只放在升学考试的几门课上的这种现象。课余时间,家长又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来对学生进行文化课的补习。学校家庭这两大方面均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至于现在很多孩子自理能力极差,离开家便无所适从,无法应对生活,这种情况令人堪忧。

所以我们要通过改变传统劳动技术课的授课方法,转变原有观念,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思想转变

1.1加强师资培训

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挑选几位老师进行培训,使其做专职的劳动技术课老师。以往,很多劳动技术课的老师是临时代班的,这会导致课程安排不稳定,教学内容不专业等各种问题。所以,要使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有所提升,调整师资队伍是第一步。要对选定的老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实行评分考核制度,以此来提高教师素质,然后建立教学研究小组,方便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学的经验方法,学习教学大纲,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劳动技能课程也可以借鉴其他课程的教学流程,使其规范化。总之,要从教师开始转变对该课程的态度。

1.2改变学生和家长的固有认识

劳动技术,对于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学生来说,感觉好像十分遥远。很多孩子在家长有意无意的纵容中,产生了自己只要学习就好,不需要劳动的错误思想。这些年,关于家长到学校帮助孩子做值日的新闻报道更是屡见不鲜。这些情况都使得孩子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并且关于劳动的意识相当淡薄。

但是,如今的社会环境,所需要的不再是只有成绩好的高分低能的孩子。所以,我们要

1

改变学生的固有认识——觉得劳动技术课不涉及考试排名,是一门不重要的课程。只有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劳动技术的重要性,让他们感受到劳动技术对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才能提升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关注度,进而有兴趣去学习、掌握课上所教授的知识。 2.课程的选择和安排

2.1贴近学生生活

一直以来,劳动技能课都有相应的教材。但是由于教材编写要适应各地的情况,所以编写内容涵盖面很广,且涉及深浅不一。这就需要老师根据自身所处的条件和实际情况来选择和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由浅入深,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接受。

比如,可以安排一些植物栽培的课程,并且把栽好的植物放在班级的窗台上,由学生自己亲自打理、照顾;或者通过安排烹饪课程,从各种厨房用具的使用讲起,加以营养搭配方面的知识来进行教学,从劳动中获得更多生活的小常识小窍门等等。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会跃跃欲试,自己动手。

2.2激发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我们要选择学生喜欢、感兴趣的内容,将其糅合在教学内容之中。设计新颖的教学环节来刺激学生求新求趣的心理,这样便能提高学生的配合程度,使其主动地投入到课程中来。

例如,在缝纫课上,可以让学生缝制自己喜欢图案的小布偶,或者在针织课上,鼓励学生给家长朋友织一条围巾。这些操作内容并不复杂,但是,将生活和兴趣融入其中,就使得简单的手工课里充满了乐趣与感情,寓教于乐,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3结合其他学科

劳动技术课以实践操作为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配合其他课程来安排自己的教学计划,这样做使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但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比如,可以结合物理电路的相关课程安排小家电维修的授课内容,这样降低理论的授课时间,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可以动手操作;还可以结合生物课程,将同学分组,让其根据所学到的知识,自己配制营养液做些无土栽培的试验。这样通过实践来深化相关课程的知识点,可谓一举两得。

这种方法使所谓不考试的课程和考试的课程发生联系,让学生家长更直观的感觉劳动技术课程并非耽误学习时间,而是有益于学生的成长,从而更加配合课程的安排。这可以给学生起一个心理助推作用。

2

2.4教学保障

劳动技能课一直存在却得不到重视,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不够系统和完善的教学条件以及不健全的保障机制。很多教材上写到的内容,因为操作环境不允许或是材料不完备、设备不齐全,只能是老师简单讲讲,学生草草听听,然后就算完成教学内容。这种情况间接的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做好教学条件相应的保障工作,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操作工具尽可能由校方提供,以防出现学生自己忘带工具而影响教学的情况。齐全完备的设施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动手锻炼的机会。 3.教学方向

3.1改变教育模式

传统的劳动技术课的授课方式都是“老师做,学生看”。这种方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并且由于场地的限制,老师的示范通常只有前排的同学可以清楚的看到,而看不到的同学便可能因为没看清过程而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遇见困难,如果再不能及时得到老师的指导,就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其动手实践的积极性。

所以,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首先要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导,让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将操作步骤放大、放慢,让他们自己根据提示,一步一步进行操作,达到目的。这样的方法可以极大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并且在操作成功之后产生满足感,能够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3.2培养发散思维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要设计好教学流程,循循善诱,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分析,然后动手操作来验证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

例如,福建某中学的花卉造型课上,老师是这样设计他的课程的:先拿出作品图片给学生欣赏,然后根据图片提出问题并引导其回答。比如“这种花卉为什么要采用这种造型?”,“它还可以做出怎样的造型?”等等,由此将花卉的结构特点向学生讲清楚,之后,启发学生利用植物特殊的生长特性,我们可以做怎样不同的造型等等。通过这样一步步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中来。

3.3创建自评机制

老师在课前准备一份自评表,让学生在开始操作前,写出自己的预期值,在操作结束之后,再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打分,写出自己最满意的部分和需要改进的部分。通过自评,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自己动手能力的现状,从而有针对性的对自己进行调整,对不够完善的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