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工作交流总结

---------------------------------------------------------------范文最新推荐------------------------------------------------------

大学生村官工作交流总结

2月20日,区委组织部召开了一次相城区挂村干部及省聘村官座谈会,会上10名挂村干部和9名省聘村官就自己近阶段的工作做了交流,随后,干部科的几名科长就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他们的几点建议,此次会议让我感触颇深,总结为以下几点: 1、必须树立长期扎根农村的意识。会议开始组织部朱科长就明确跟我们9名省聘村官声明:我们在座的9位是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省市区各个部门都对我们非常的关注,都希望看到我们能在基层有所作为。因此,文件明确规定,我们9人三年内必须在农村工作,不可能像市招、区招的村官一样,可以借调到其他部门。朱科长的一番话,坚定了我们扎根基层的信心,他告诉我们:我们的待遇、编制问题他们干部科会考虑,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农村好好的学习,学习村里老干部、老党员的工作经验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对我们提出了四个一点的希望:即多学一点,多学一点工作方法和与百姓沟通、为百姓做实事的能力;多做一点,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做别人不能做到事,做实实在在的事;多留一点,多留一点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少留一点,少留一点遗憾。

2、增强了自己的服务意识。通过听取10位挂村干部的工作情况介绍,我领悟到了一点,即使他们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几年来,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他们刚进村的时候,同样也跟我们一样面

1 / 17

临着无所事是、不知所措的境地。他们也是从做一些服务性和文书类的工作做起的,特别是一些女干部,他们下基层直接面对百姓的机会也不是很多,但是她们能在办公室里把村里的各项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也是她们的能力所在。因此,我意识到了,刚到村里,不一定要惊天动地、大有作为,什么事情都是从点滴做起的,从别人的助手开始的。

3、转变了自己对村官的认识。村官是个新生名词,什么是村官,村官是不是官,村官究竟应该做什么?这些问题我一直不是很了解。通过此次的交流、沟通,我认识到了我们应该把村官当作事业来做,而不是职业来做;村官不是真正的官,只是平凡村民中的一个,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即便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认知能力,我们想要做好农村工作,必须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甘做“小学生”,虚心向身边的人学习,虚心向群众学习,才能融入群众、融入工作,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

在纪念唐山抗震30周年之际,xx同志来唐山考察时强调“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xx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进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几年来,海北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有经验也有思考,把解决“三农” 问题作为固本强基工程的切入点,把工业引领农业、第三产业促进农业作为新

---------------------------------------------------------------范文最新推荐------------------------------------------------------

农村建设的强有力抓手,围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不断创新思路,不断向前迈进。

海北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几点经验:

一、立足农业,发展农村,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业是基础产业,必须加大力度、下功夫加快农业的发展,这一点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是不容忽视的。第一,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从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入手,积极鼓励和引导养殖业的发展,狠抓养殖业基础建设,政府协调,统一布局,搞好养殖小区规划,简化用地审批手续。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全镇范围内先后建成规模养殖小区13个。利用小额贷款放手发展,XX年利用小额贷款500余万元,全镇畜禽养殖户已达到2839户,其中规模以上的有300余户,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17.5%,在生产过程中有20%的养殖户通过以张庄富兴生态养鸡场、小韩康乐万头养猪场为基地,采取“公司+养殖场+农户”的模式,实行订单生产,解决了农户的生产、技术和销售难题。养殖业的发展已逐步走向规模化,使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脱离出来。第二,在种植业的生产过程中,必须不断加大科技服务力度,不断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以西双和杜庄两个棉业加工企业为轴心,辐射全镇,带动棉花的规模化生产。棉花种植面积占全镇总种植面积的84%。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由政府来进行引导和调控,镇政府正是抓住了这个调控农业经济发展的杠杆,使得全镇农

3 / 17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