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8、《将相和》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个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赞扬了蔺相如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扬了两人爱国的好思想。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认识过渡句,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它语文能力。 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
1、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2、搞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四、教时安排:三课时 五、课型:精读课文
六、课前准备:课件、布置学生预习
课前预习:
1、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理解课后第4题中带点的词; 2、按“预习”弄清题意,给课文分段,起小标题; 3、再读课文,思考课后第1题。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沥青课文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并且从人物语言动作中体会人
1
物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纠正课题读音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由“和”词语,然后引出课文题目。(板书“和”) 2、让生读课文题目,纠正“将相”读音。 3、全班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新词,聊课文内容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2、认读词语指名认读。
3、课文中“将、相”分别指的是谁?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三个小故事题目用课件展示。 三、学习新课
板块一:找准矛盾焦点,形成探究主题
1、题目是《将相和》,既然是和,那肯定有不和的时候,由不和引出廉颇说的话。 2、生读文,找到第十六自然段廉颇说的话,指名读。 3、你知道廉颇为什么这么说吗?(指名回答)
4、课件出示句子,生自由练读后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5、教师小结:蔺相如只是耍嘴皮子吗?(板书:嘴?) 板块二:紧扣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
1、学习“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在相关自然找出这个故事。
2、请生自由读1-10自然段,找到描写蔺相如面见秦王说的话做上记号。 (生自由读文,找出这些话:课件出示)
3、课件出示第一句话,问:你觉得璧有毛病吗?你能找到相关的证据吗? (体会“无价之宝”成语的含义。)
(1)既然是无价之宝,蔺相如为何这么说,这么说是是不是在撒谎?(生结合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2)从中可以看出怎样的蔺相如,指名学生上黑板写词:机智、聪明
(3)指导朗读:让我们机智聪明地读出这句话:“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4、让我们接着交流你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
2
(1)学生拿出自学小提示:第二句蔺相如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理“直”在哪里?请大家默读2到8自然段,划出重点句,组织好语言。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2名) (3)讨论交流: 蔺相如真的撞吗?
“撞”字看出了蔺相如怎么样?(勇敢无畏,才智过人)指名学生上黑板板书。 (4)课件出示:引读:蔺相如大大方方地说——(指名读) (5)讨论交流:蔺相如难道不怕秦王杀他吗?(相机指导)
(6)导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蔺相如已经摸透了秦王的心理,知道秦王不会杀他,所以才会大大方方地说——(齐读)
(7)你们读出一个怎样的蔺相如来?(不畏强暴、机智勇敢)指名黑板上板书
5、让我们静下心来想想:蔺相如决定接受赵王让他带璧入秦的使命时,他心里有把握吗?请大家读书,找出文中的句子来。
“我愿意带着这块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A、指名读后自由读。
B、你们又读出一个怎样的蔺相如来?(交流:“自信、胸有成竹”,相机指名学生板书) 6、总结提升:蔺相如机智巧妙的夺回了和氏璧,他用他的罪和秦王针锋相对,难道只是耍耍嘴皮子吗?(板书) 四、小结
1、同学们,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上立了大功,官职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两人不和,最后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二人和好,塑造了大智大勇,宽容大度的蔺相如和知错就改的廉颇,二人和好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二人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后面的故事更精彩呢!这就是《史记》给我们带来的精彩人物,课后,你可以走进《史记》,来认识更多这样的人……
2、后面的精彩故事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探讨了在“完璧归赵”故事中,蔺相如并不是“就靠一张嘴”被封为上大夫,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