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山隧道洞口边仰坡施工方案

高黎贡山隧道洞口边仰坡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1、编制依据

(1)高黎贡山隧道进口工区设计施工图纸; (2)本隧道采用的标准、规范、规程等; (3)当地水文、气象及本隧道地质资料; (4)业主对本隧道的质量和工区要求; (5)我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

(6)高黎贡山隧道进口工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编制范围

新建铁路大理至瑞丽线怒江至龙陵段一标段高黎贡山隧道进口,主洞洞口D1K192+302。

第二章工程概况

1、洞口工程简介

(1)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进口采用桩柱式洞门,根据国防及地震设防要求,洞门采用C35钢筋混凝土结构。

1

(2)加强洞门端墙稳定性,在洞门端墙设1#、2#锚固桩,桩心里程D1K192+303.505,1#、2#锚固桩中心距Ⅰ线线路中心线分别为12.95m、12.55m,桩径均为2.5m×3.0m,桩长为25m,施工时,待洞口锚固桩施作完毕且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洞口开挖。

(3)进口D1K192+290.1~D1K192+302段左侧永久边坡以及D1K192+307~D1K192+323仰坡坡面均采用锚杆框架梁防护,其中仰坡锚杆框架梁设置范围为Ⅰ线线路中线左侧48m,右侧24m,锚杆节点间距为4m,锚杆长10m/根。

(4)洞口排水沟与截水沟总长188m,与原有天然冲沟衔接顺畅。采用C25混凝土现浇。 2、工程特点

本隧道洞口进口紧邻怒江特大桥,洞口段为车站隧道,洞口段为浅埋段。坡面为斜坡地带,自然横坡大于60o,斜坡地带地表多为柚木或杂木。坡体表面被松散土体覆盖,基岩零星出露。围岩较差,在开挖施工时易产生边坡失稳,洞口防护十分关键,在进洞前需做好截水沟、锚杆框架梁、锚固桩、挡墙等洞口防护工程。 3、地质概况

高黎贡山隧道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的板块结合带,为青、藏、滇、缅巨形“歹”字形构造西支中段弧形构造带与径向构造带“蜂腰部”南段。工作区内,怒江断裂带(F1)和泸水-瑞丽断

2

裂带(F2)在本工作区北缘紧密挤压成平行索状,往南两断裂带逐渐散开,有南向北转向南东或南西向偏转,呈一帚状形态。两断裂带间三角地带为侵入的花岗岩体,SN转向SW向弧形构造带、SN向构造带及NE构造带组成区内构造体系,形成“A”字型基本构造骨架。

受区域构造影响,本隧区断裂构造发育,性质复杂,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与线路相交有董别断层、大山头断层、下腊勐断层、田头寨-腊勐街断层(与线路相交2次)、推测断层、上马头-帮别断层等7条断层。

第三章具体施工方案

洞口边仰坡坡比为1:1.25,边仰坡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开挖,每层

高度2~3m,开挖后立即打入锚杆、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支护。 1、工期安排

根据高黎贡山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安排,洞口边仰坡防护施工安排如下:

(1) 计划开工时间:2014年10月20日; (2) 计划结束时间:2014年11月10日。 2、施工人员安排

高黎贡山隧道进口工区洞口边仰坡防护施工实行分部项目副经

3

理(赵传军)负责,分部总工程师(张进军)技术负责制。在分部项目经理部负责召开培训班,然后由工程部、安质部向隧道施工队队长、施工员、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操作组总共由40人组成。操作组人员分工见表3-2-1。

表3-2-1 操作组人员分工见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3、截水沟

(1)在高黎贡山隧道边坡坡顶和两侧根据施工设计图纸放出截水沟两侧边线,根据Ⅲ型、Ⅳ型截水沟尺寸开挖基坑。

(2)基坑开挖:开挖到设计标高后,检查基坑尺寸、标高、基底承载力等,符合要求后,立即进行基础混凝土施工;基础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沟壁施工。

(3)截水沟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渗及加固处理,地质不良地段、

4

工种 队长 技术员 安全员 质检员 操作手 电工 作业人员 人数 1 1 1 1 5 1 30 工作内容 负责全面指挥协调 负责现场测量、技术及指导 负责安全生产工作 负责质量检查、验收 按施工工艺操作机械 负责机械设备安装和安全使用 按交底内容进行施工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