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3.1《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

《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本节内容重点是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可以结合演示实验,对知识复习概括并从科学与人文两个角度提升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教材利用文本材料例如“指南针与郑和下西洋”说明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通过“地球磁场与古地质学”,使学生了解“地磁异常”的现象。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奥斯特的发现使人们进一步深入了解自然界的相互联系。同时,这段科学史也是科学思维中传统与创新交锋和突破的生动事例,它同时还展示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和时代局限性对创新的羁绊。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电流的磁效应。了解电流磁效应的发现过程,体会奥斯特发现的重要意义。

2、知道磁场的基本特性。了解地球的磁场。

3、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关注磁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4、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 难点:磁场的物质性和基本性质。

突破:在复习初中知识的基础上,首先形成磁场的概念,以与电场类比的形式使学生形成磁场的概念并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极和电流有力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靠磁场发生的。 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演示实验,使学生首先在感官上感知磁场的存在,磁场对磁极作用的存在,以及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存在。在复习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磁场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物质性。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知识。

利用类比法、实验法、比较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类阅读、讨论。并引导学生观察了解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前准备

教学媒体: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铁架台、线圈、干电池、直导线、大磁针、小磁针若干、PPT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知识准备:磁极、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知识。 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学任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生活动:

通过小魔术——干簧管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有关磁现象。通过汉武帝被骗,郑和下西洋的故事,结合古籍记载,带领学生回顾人类对磁铁的认知过程。 教师演示,利用PPT文件展示问题。 2、推进新课 (1)磁现象 教学任务:磁现象 师生活动:

介绍人类对磁现象的认识过程和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研究,其实关于磁性的问题,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关于磁石的记载和描述;到了东汉时代我国就有了“司南”的记载,这是公认的最早的磁性指南的工具。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郑和下西洋是靠的指南针来确定方向, 问题1:天然磁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Fe3O4,永磁体吸引铁、钴、镍等物体的性质叫磁性。

问题2:什么是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铁。

问题3:什么是磁化或着去磁?使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反之为去磁。 问题4:什么是磁极?磁体有几个磁极,如何规定的?磁性最强的区域就是磁极。N和S

(与正、负电荷类比,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寻找磁单极子) 阅读教材得到:磁性、磁体、磁极等概念:(板书)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