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最新教育资料

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智力开发、个性培养和家庭教育方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父母教育方式直接作用于亲子互动过程,对儿童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三年级初始,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在一、二年级成绩一直很好,甚至常考满分,可到了三年级成绩直线下降。的确,三年级教师授课量很大,家庭作业较一、二年级明显增加,学生的压力感明显。而三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要使学生顺利的完成这个过渡过程,除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之外,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帮助。故本研究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为学校工作和家庭养育提供建议和指导。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以南昌市某小学三年级中随机整群抽取其中一个班级51名学生为对象,年龄为9-10岁。

2.方法。采用岳冬梅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调查[1]。问卷是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佩瑞斯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问卷为4点计分法,1=从不,4=总是。由于目前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故计算时删除

量表中的“偏爱被试”因子,父亲教养方式的5个因素分别为:“情感温暖和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教养方式的4个因素分别为:“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干涉和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得分越高,表明父母在某个因子上行为表现越多。

发放问卷51份,回收有效问卷49份,收回有效率为96.1%。其中男生27名,女生22名。学习成绩为期末全校统考语文与数学成绩的平均分。

3.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录入数据,统计方法是描述性统计、配对t检验、2个独立样本t检验。 二、 结果

1.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得分情况。由表1可见,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均较高(均数分别为51.7和54.2),其次母亲的过干涉与过保护(均数分别为34.7)。

2.不同性别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比较。男女生对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的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

3.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小学生期末考试的平均分为86.8±9.78,最高分99分,最低分51分。 由于成绩呈偏态分布,故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与学习成绩均呈正相关,即父母越关心孩子,孩子的成绩越好。父亲过分干涉与学习成绩均呈负相关,即父亲越干涉孩子,孩子的成绩越差。(见表3)

三、讨论

1.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子女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以血缘和亲情为纽带的家庭应该是很温馨的,但是在从平时工作观察发现,家对某些儿童意味着港湾,对某些儿童则意味着樊笼,而对某些儿童却意味着战场。从本次调查结果可见,虽然全班学生感受到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较多,但是也有学生给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的评分仅为30和35,父亲严厉程度评分高达39分。可见,这些学生感受到父母的温暖是有限的。因此,建议教师在工作中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帮助家长认识到关心温暖的教养方式对于儿童成长的益处,指导家长尝试改变对待儿童的态度。

本研究中发现,母亲的过保护和干涉得分较高,这可能是由于中华传统文化导致父母性别角色的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严父慈母”的文化模式依然占据重要地位。母亲对子女教养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要比父亲多,她们经常给子女以鼓励与赏识,给子女更多的情感温暖,同时,她们又为了不使孩子受到伤害,过分地给予了保护。

本次调查发现,家长对男女生的教养方式无统计学差异,这与国内的研究不一致。国内有的研究表明不同性别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男生比女生更多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