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4 用人之道

14.74 用人之道

一、用人原则 “有才有德,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在儒家思想里,用人过程的首要原则是:取仕之道,当以德为先,其次经术,其次政事,其次艺能。这些理论强调了“德”的重要性。上到治理国家,下到管理一个企业,一个英明、智慧的管理者,用人时考验一个人“德”是何等的重要!今天偶尔有空,翻看了几眼书柜里沉睡已久的《资治通鉴》,更是佩服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司马光的真知灼见,他引用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晋国的智宣子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果说:“智瑶有超越他人的五项长处,才艺双全,能写善辩,坚毅果敢。虽然如此但很不仁厚。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长处而行不义之事,谁能何他相处?立智瑶,晋氏宗族一定灭亡。”智宣子去世,智瑶当政,在兰台宴饮,席间戏弄侮辱韩康子,之后无缘无辜强索韩,魏,赵领地,最后,三国联军,智家族人全部诛灭。司马光写了这段精彩的评论: 二、用人标准—德才兼备。

德是第一位。德是人之根本,有德无才,谓之缺才,如若用此人不会毁你大业,无大的建树,那叫缺才,你只能量其才而用之,况且才干,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积累可以逐步提高的;有才无德,谓之缺德。如若用此人,即使小用,也犹如堤坝之蚁穴,危险啊。你给以多大的权力能够鋳就多大的错误。德的培养不易,它受内外因影响,比如自小家庭教育,环境熏陶等等。所以,缺才之人可以量才使用,并且有可塑性;缺德之人不可取,给多大的权犯多大的罪。

三、马云的用人之道

“中国企业很少说使命感、价值观、理想、共同目标,而国外企业讲的最多的就是使命感和价值观。”马云说,谁都知道现在的阿里巴巴公司,有一个汇聚世界精英的团队,但是,平时我们在用人上,“精英”却不是首选,甚至连第二都排不上。我们选的是对公司的价值观有认同感的人。 “我觉得人才进入我们这公司以后,必须要认同我们的文化,认同我们一个理想。只要他不认同我们公司的目标――阿里巴巴要做80年――或者认为,最好80年上市以后,大家分手就走。算了,这些人就不应该让他进来。 ”马云十分肯定地认为,“进我们公司有一个月的专门培训,从第一天起,我们说的就是共同的价值观、团队精神。我们要告诉刚来的员工,所有的人都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人在一起,做件不平凡的事。如果你认为你是‘精英’,请你离开我们。

” 马云举例说,在阿里巴巴公司的平时考核中,业绩很好,价值观特别差,也就是,每年销售可以卖得特别高,但是他根本不讲究团队精神,不讲究质量服务。这些人我们叫“野狗”,杀!我们毫不手软,杀掉他。因为,这些人会对团队造成伤害是非常大的。当然,对那些价值观很好:人特别热情,特别善良,特别友好,但就是业绩永远好不起来,也就是我们称之为“小白兔”的人,我们也要杀。毕竟我们是公司,不是救济中心。不过,“小白兔”在离开公司三个月后,还是有机会再进阿里巴巴,只要他能把业绩搞上,而“野狗”就没有这个机会了。成就百年老店:“领导者应该是一位好‘老师’! 马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止一次说,好的企业领导者一定是个“好老师”,阿里巴巴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也与他是个老师出身有关。“平时,我就爱去帮助别人。跟其它老师一样,当老师的时候,我就希望我的学生成为全校最好的学生,希望我的学生,在社会上真正有用,并超过我。我这次从福州回杭州的时候,阿里巴巴可能就有1400多名员工了,其中,起码有500―600人已超过了我。也就是说,我在阿里巴巴并不是最好的,但我肯定是最乐意教人的。所以在阿里巴巴,与其说我是个首度执行官的话,不如说是个‘首度教育官’。具体地说,每位员工来公司的时候,第一堂课就是我为他们上的。

马云在回答记者“你认为这世上缺乏人才吗?”的提问时,就十分肯定地说,“不!”记者认为,马云的意思可能就是:这世上并不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发现人才的眼睛。 马云认为,

一个企业最大的财富之一也是员工。阿里巴巴也始终把“员工、客户”看作公司最不能忘的两件事。所以他提出,“把钱存在员工身上”的理念。他说“我们认为与其把钱存在银行,不如把钱投在员工身上,我们坚信员工不成长,企业是不会成长。” 四、金算盘 “赶走”亲戚

杨春刚开始创业时没有资金,用自己的亲戚亲属朋友起步成本低、工资低,没什么怨言。创业阶段杨春夫人在金算盘公司里,还有杨春夫人的妹夫,一个堂弟和一些其他的亲戚。自己在国有企业受过“关系”的刺激,使杨春认识到关系对企业发展的一些障碍,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步步开始将自己的亲戚往外“赶”。“现在公司基本上没有太多亲戚,我爱人也出去了,只有我的弟弟还在里面。”

杨春的成熟在于他既能认识到创业时期家族成员的好处,又认识到“举贤不避亲”。杨春认为基于规范管理的家族企业也有自身优势。在法国90%的中小企业都具有家族背景,一个用头脑而不是用权力管理企业的家族倒是优势多多。杨春将家族成员的负面影响降低到很小的程度,让员工觉得自己在金算盘空间不受关系限制。杨春说自己是“用人不避贤,举贤不避亲。”

杨春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有的人看似普普通通,但是品德方面非常好,给他放到一个恰当的层次上去做事,可能会做得很好。杨春认为有前途的员工是那些为人正直,好学习,上进心强的员工。 用人的原则 如果杨春要用一个人,刚开始杨春不会对这个人百分之百地放心,杨春会订一个有原则的空间,这个空间可以足够这个人发挥,只要你在游戏规则下做事情,杨春认为就会100%放心,如果你超出这个范围的话,用人不疑这句话是谈不上的,超出规则之外杨春就会采取一些措施。杨春对分公司管理就这么做,给员工一些计划,一些预算,一些权利,相互探讨,把方向和预算定下来,杨春可以分身去做其他的事情,完全放心让分公司去做。 五、如何用人 1、松下电器

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被日本称为“经营之神”。他在用人方面有其独到的理解。我们可以把他的思想总结为:糊涂用人智慧——70%原则。这种管理思想,是中国“中庸”思想的发展,通过70%原则,在70%的层面上获得均衡,可以有效地处理用人中的矛盾问题。“水至清则无鱼”,也许70%原则能更有效地解决用人中的矛盾。 一、70%原则聘用人才

松下对70分左右的中上等人才较为偏好。这与松下公司的发展有关。松下电器创业之初,公司的名气还不大,它只能吸收三井、住友、三菱等大企业所不要的人成为职员。松下认为,他的事业迅速成长,是这些被视为次级人才的人一手建造出来的成果。 其实,“70分人才”有其独特的优势。 第一,他们一般很容易融入团队。

那种“顶尖”人才才高八斗,高高在上,做事情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看不起下面的人,听不进下面人的意见,于是常常不能很好地融于团队。而“70分人才”就不一样了。他们常常低头思考自己的不足,希望借助团队的力量使自己成长,使自己能够很好地完成主管安排的任务。所以他们能够很好地融入团队。 第二,他们有追逐“顶尖”者的动力。 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当“顶尖”人才正在独孤求败,全靠自我约束寻找前进的动力的时候,“70分人才”正在以““顶尖”者为目标,苦苦地追赶。他们往往有一种与顶尖者较一较劲的心理,这种明确的目标和心理就会产生出强大的动力,去达到顶峰。就象马拉松比赛一样,跑在第一位的选手前面漫漫长路,空无一人,于是他常常回头,看看后面的人在哪里。而第二位的选手就不一样了,他们眼睛死死地盯着第一名,而且还可以在第一名后面避一避风,看到时机成熟,一下超越之。 第三他们心存感激,更加忠诚于公司 主管常常有这样的感觉,“顶尖”人才常常埋怨工作这也不适合,那也不适合,把他培养成一个高层主管,他似乎也并不特别感激你和公司,因为他会认为那是他应该得到的。而70

分的中上等人才就不同,他们认为他们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主管和公司对他们的培养和器重是分不开的。于是他们心存感激,更加忠诚于公司。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个中型民营企业老板,他在招聘的时候,放弃了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而选择了一个自考生。他说,我想要把他培养成公司的销售经理,这两个人都很不错,但我认为把这个自考生培养出来,他会更加忠诚于我们公司。 二、70%原则使用人才 主管在用人的时候,常常有所顾虑,因为不清楚这个人是不是能够胜任这项工作。松下认为,对员工是否能够胜任一项工作的判断,最多只能把握到70%,剩下的30%就只能在他做的时候才能发现。正如谈恋爱与结婚一样,谈恋爱最多也只能了解对方的70%,剩下的30%只能在结婚之后才会慢慢发现。既然如此,主管为什么要为不清楚这位员工是否能够100%胜任这项工作而发愁呢,如果知道这位员工有70%的可能性胜任这项工作,那已经很不错了,就应该让他去做这件事,在做的过程中再去考查剩下的30%。 2、李嘉诚 “如果你任人唯亲的话,那么企业就一定会受到挫败。”这是李嘉诚所信奉的用人之道 3、孔子提出了全面了解一个人的方法和原则:即从一个人日常的言行爱好及情绪等应来考察其人品才能。也就是说要了解这个人在生活中的交往和心性;与谁为友,为人处事的立场、原则和方法,内心涵养的境界,安身立命的态度和评判是非的准则。概括地说就是他的见识、心态、精神决定着他的人品。

4、雄曹操用人之道十六个字概括为: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 5、 用人八句 真心实意,以情感人。推心置腹,以诚待人。 开诚布公,以理服人。言行一致,以信取人。 令行禁止,以法制人。设身处地,以宽容人。 扬人责己,以功归人。论功行赏,以奖励人。 6:王石:尊重员工的离职

员工的去留,万科认为,对主动选择离职的职员,公司应予以理解和尊重,而在经过能力考察和岗位需要后,也允许离开的员工再回来。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