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作者:

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9年第21期

1、曾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建筑大师

2019年5月16日,被誉为“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

他的作品享誉世界。他曾经登上《时代》杂志封面,也曾出现在美国总统肯尼迪、法国总统密特朗、首次访美的邓小平身旁。他65岁生日宴会的举办地点是人民大会堂,主办人是当时中国的两位副总理。

贝聿铭花了一个世纪的时间,把自己设计的建筑“种”在4个大洲、10个国家的土地上。在美国,他喝红酒、吃西餐,也读《论语》《老子》《孙子兵法》。他用工整的小楷给家人写信,还永远记得日本入侵满洲里和上海的年份。

; 贝聿铭的一生,正如他对建筑与生命的感悟一样: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2、青年时期的贝聿铭

1917年4月26日,祖籍苏州的贝聿铭出生于广州。贝氏是苏州望族,贝聿铭的祖父贝哉安是上海银行创办人之一。10岁时,由于其父贝祖诒担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主管的工作,贝聿铭随之搬至上海生活学习。

当时的上海开放程度高,有着最新的建筑、最新的潮流,他隐约看到了未来的开始。捷克籍建筑师乌达克设计的上海花园酒店是贝聿铭当时最喜欢的建筑之一,楼高24层,庄重豪华。外滩一幢幢西方建筑,以及越建越高的国际饭店,更是吸引了贝聿铭浓厚的兴趣,他开始想要成为一名建筑师。

; 1935年,18岁的贝聿铭远赴重洋,他没有依照父亲期望的那样学习金融,而是就读美国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但他自认绘图技术不及同学,故转投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建筑工程。二战爆发,贝聿铭在美国空军服役三年后,出于对德国包豪斯学派先驱格罗皮乌斯的敬仰及对哈佛大学的兴趣,贝聿铭进入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成为格罗皮乌斯的研究生,因成绩优秀,未毕业就被聘为讲师。 3、一生得奖无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贝聿铭一生一共完成了至少170个项目的设计和50个总体规划的设计,所获奖项大大小小不计其数,包括美国建筑学会金奖、法国建筑学院金奖、美国总统自由奖章等等。 1983年,66岁的贝聿铭被授予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审团对这位善用光线、空间和几何图形的大师的评价是:“他创造了本世纪最美丽的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

; 2010年,93岁的贝聿铭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奖。这是建筑业最有声望的奖项之一,是对一个建筑师一生工作的褒奖。

; 提名贝聿铭的评选委员会委员、英国建筑师戴维·阿德迦耶表示,贝聿铭是他那样的年轻建筑师的榜样。他说:“在我开始研究建筑的时候,贝聿铭已经是‘巨人中的巨人’。他的作品举重若轻,风格鲜明,将复杂和矛盾的要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4、设计肯尼迪图书馆让他一夜名扬四海

1963年10月,时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他的母校哈佛大学亲自为他的总统图书馆选定了约0.8公顷的场地,包括建成一个档案馆、博物馆、教育中心以及办公室。不料,一个月后,肯尼迪遇刺身亡。

; 这一变故迅速推进了图书馆项目的进程。在确定了最终3名候选者并进行了拜访后,1964年12月13日,肯尼迪家族正式宣布由贝聿铭来负责肯尼迪纪念图书馆。消息一出,贝聿铭一夜之间名扬四海。

; 贝聿铭给肯尼迪遗孀杰奎琳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杰奎琳的顾问沃尔顿回忆说:“他并不是最时髦、最出名的建筑师……他完全依靠着自己的能力成长起来。” 5、“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里,卢浮宫将排在首位”

1983年,66歲的贝聿铭接到了他生命中一位重要人物——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的邀请,成为卢浮宫项目的总建筑师。

法国文化都市计划前部长埃米尔·比亚西尼在做准备工作时,问询了欧洲15座主要博物馆的馆长“如果要扩建博物馆,首选的建筑师会是谁”,结果有14位提到了贝聿铭,而密特朗也属意于他。密特朗曾告诉贝聿铭,他喜欢贝聿铭的作品是因为贝聿铭在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项目中将新与旧完美地结合。

1982年10月,在画家赵无极的引荐下,比亚西尼在巴黎与贝聿铭见面。当他提及卢浮宫项目时,贝聿铭礼貌微笑之下流露出惊讶:“重修卢浮宫?当然,如果是重修卢浮宫的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贝聿铭认为卢浮宫关乎建筑,但更是对一个文明的表达。1989年,古稀之年的贝聿铭称,“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里,卢浮宫将排在首位。”做出这样的排名,来自他付出的巨大心血,“卢浮宫的设计案是一生中难得再有的挑战”,从头到尾,卢浮宫的设计共花了15年的时间。其中,获得法国主流的认可就花了18个月。而在接下这个项目之前,贝聿铭还用了数月时间参观了解卢浮宫。

“真正的历史挑战肯定是卢浮宫。”贝聿铭说,“在美国,我很难感受到历史的存在,就连美国国家美术馆项目中的国家广场,也只有200年的历史。卢浮宫则不同,我了解了它背后的历史,这是我受到反对意见围攻时,仍能坚持己见的力量。”

12世纪时卢浮宫曾是一座城堡,直到拿破仑时代,卢浮宫才真正成了公共博物馆,但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功能的需要。这成为贝聿铭扩建卢浮宫的目标。

最终,贝聿铭采用了普通的几何图形、透光的玻璃材料,不仅可以折射出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能为地下设施提供良好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美术馆的难题。而在争议声中贝聿铭也从一流设计师蜕变成为现代主义大师。

贝聿铭发现卢浮宫旧皇宫长长的翼楼将整个建筑“撕裂”得四分五裂,“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整体规划——如何整合卢浮宫。”贝聿铭表示。在卢浮宫博物馆的大规模翻修和重组项目中,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被定为主入口。计划一出,媒体大斥“绝对不能接受”。 贝聿铭表示玻璃金字塔看上去像是一个闪亮的钻石一般,而法国历史古迹最高委员会则认为它“很丑,像很便宜的假钻石”。此外,金字塔还被指责代表了古埃及的死亡象征,贝聿铭解释称“石头金字塔与玻璃金字塔毫无关系,前者为死人而建,后者则为活人而造”。

同时,几乎所有人都主张开发卢浮宫的地下空间,贝聿铭觉得,如果中庭没有通透的金字塔,那地下的部分看起来就和地铁站相差无几。

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对言论逐渐被公众一致的赞誉所取代。通过金字塔,游客可以进入卢浮宫周围三个馆,穿透金字塔的光则可进入地下两层空间。 卢浮宫项目取得巨大成功。 6、“小女儿”在苏州

继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和北京中银总部等项目之后,2006年开幕的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在故乡中国的又一件作品。在贝聿铭所有的作品中,苏州博物馆可能是规模最小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选址在苏州的历史城区,紧邻拙政园,规划上有诸多限制。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