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上海自贸区建设对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祝新亚
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4年第04期
摘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进展顺利,金融改革开放作为自贸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各监管机关和人民银行给予了大力支持,已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些都将给银行业带来重大的机遇和挑战,目前上海地区的银行机构正处于机构建立和业务筹备阶段,制度建设、风险防控、营销推动以及产品创新等方面有序推进,未来上海银行业自贸区业务应进一步加强管理模式、专业化产品、营销模式、服务模式、风控模式等方面的创新。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银行业;创新;建议 一、上海自贸区发展与金融改革开放情况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1]目标是经过两至三年的改革试验,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试验区成立以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已经在法律法规的建立、负面清单的推出、商事登记、境外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安排以及金融配套服务、服务业的开放、政府管理方式等八大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建立了一批新的制度,实行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新口岸管理模式、外商投资企业的备案制、工商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登记制;推行了一批开放措施,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里提及的23个服务行业,目前已有19个行业实现了开放。
“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29日,银监会就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式发文[2],向市场释放了自贸试验区银行监管改革的积极信号。同日,证监会也发布了资本市场支持促进自贸试验区的五项政策措施[3]。保监会也在其发布的《保监会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4]通知中宣布了八项举措,旨在支持自贸试验区试点设立外资健康保险机构。1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意见》[5],就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开放提出30条建议,勾勒出“自贸试验区金改全景图”。目前相关细则正在陆续制定出台之中。 二、自贸区建设对银行业的影响
银行业是中国金融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作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又一重大探索,必然对银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是商业银行将更深层次参与全球化经营。随着自贸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的逐步落实,总部经济效应将愈加显著,航运和现代服务业务蓬勃发展,对外投资规模放大,尤其是对境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市场服务功能的提升,将加快商业银行对全球化客户营销步伐,扩大国际化客户群体外延,提升国际业务整体市场规模,进一步参与客户全球化金融服务体系。
二是人民币国际化将为中资商业银行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范围将成为自贸区金融发展的重点,这将对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巨大的影响。相对外资银行而言,中资银行人民币资金实力雄厚、清算力量强大,可在结算、融资、资金管理等多个领域面向境内外企业提供人民币产品,成为人民币资金市场的做市商和主要的跨境人民币服务银行,并以人民币业务为重点开拓国际客户,增强自身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三是商业银行将很快面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压力。由于自贸区将在利率市场化方面先行先试,自贸区内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将使企业尤其是大型中外资企业议价能力进一步加强,降低融资价格的同时也会提高存款收益要求,同时自贸区的金融市场具有更大的开放性,金融机构之间的跨境竞争将逐步显性化,不同币种的金融产品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套利空间,中资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自主性会受到更大的制约。这些都使传统中资银行以存贷利差收益为主的利润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从而迫使中资银行改变经营模式和结构,寻求更多更新的利润增长点以顺应市场要求。
四是对商业银行产品体系的重构和创新的要求加大。自贸区的产品有别于传统业务,将从服务实体经济出发进行创新和突破,从产品设计的理念、到产品流程以及配套的平台、渠道建设都需要重构和创新。这将从商业银行的顶层设计出发,对产品重新进行梳理、修订、研发、设计从而形成自贸区的产品体系。
五是对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的创新和风险管理提出重大挑战。由于自贸区政策要求对区内或境外机构提供本外币自由汇兑产生的敞口头寸,在区内或境外市场上进行平盘,并基于自身风险管理需要,按规定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衍生工具交易。对于商业银行的金融市场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都带来了挑战,也必将促使商业银行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产品的研究,设计,在把握风险的情况下加强对金融市场产品,如衍生产品、风险管理产品的创新。
总体来看,如果自贸区内企业经营格局良好,服务型贸易转型升级格局乐观,中资银行业的国际业务量提升,具备人民币业务优势的中资银行可能更加受益。如果金融开放力度继续加大,对于外资银行设立约束较少,则可能加剧金融竞争,对商业银行业务很可能会造成较大影响。以香港为例,香港境内中外资银行类机构近百家,过度竞争导致银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低于其他地区银行同业。
三、上海银行业自贸区业务进展
目前,上海银行业在自贸区的机构设立和业务开展情况总体顺利。截至2013年底,已经有包括工、农、中、建、汇丰、东亚等50余家银行再自贸区成立了分行或支行。在产品方面,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先后向相关企业提供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先后向相关企业提供跨境人民币借款服务;交银租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成功完成了自贸区第一单飞机融资租赁和船舶租赁业务。由于自贸区内经济总量有限,相关金融政策相关细则还未出台,上海各商业银行仍普遍处于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各行目前的主要在制度建设、风险防控、营销推动以及产品创新等方面有序推进。 1、制度建设方面
在自贸区业务的风险防控方面,商业银行坚持制度先行,在当前的政策框架下,部分商业银行已经讨论制定各业务条线的制度和措施,确定各业务和产品的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并且将根据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的要求,逐一修订和完善,以第一时间符合各监管部门的要求。 2、营销推动方面
商业银行对已颁布各项自贸区政策文件研究及对自身客户业务需求梳理基础上,明确商业银行自贸区业务营销、管理模式及重点营销版块和业务,推动自贸区业务大发展的整合联动营销格局。以工行为例,已拜访全国近百家企业,介绍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政策,与多家大型企业集团,在现有政策框架体系内,共同探讨在试验区内设立贸易、资金等多种功能平台的可行性方案。
3、产品创新方面
商业银行基于对现有政策及自贸区业务发展趋势的理解,对未来自贸区内的产品体系和服务,着手进行系统化梳理和重构。部分商业银行在把控风险的前提下,根据总体方案及相关政策、制度,围绕市场需求,着手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正在利率市场化定价、流动性管理、金融市场产品等多方面进行设计。目前而言,已经开始的主要是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和对外借款业务。
四、自贸区未来商业银行创新模式展望
随着自贸区建设的推进,境内外资金进一步打通,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将逐步深入,市场对银行提供的创新组合金融产品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自贸区发展定位以及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需要,未来自贸区业务无论从产品体系、制度规范还是服务需求上都会对银行有更多的创新要求。从商业银行角度看,自贸区业务应突出市场化和专业化特点,并积极开展管理机制和经营方式的创新。 1、管理模式的创新
上海金融中心框架下的自贸区业务将承载着诸多深入扩大金融开放的功能,比如进入证券与期货交易场所进行投资和交易;在区内发型大额可转让存单;从境外借入人民币资金等等。这些基本是境内商业银行从未涉足的经营领域,需要专业化的团队来研发和探索,要建立并适应国际通行规则的经营理念和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