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1亿有多大》教案

《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猜想、讨论、计算等过程,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经过探究1亿有多大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教学难点: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填空:

1亿相当于( )个亿、( )个千万、( ) 个百万、( )个十万、( )个万、( ) 个千、( )个百、( )个十、( )个一。

师: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数据用“亿”做单位? 揭示课题:一亿有多大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通过谈话引入,简洁明快,直奔主题。] 二、自主探究,培养数感 1、猜一猜。

师:大家眼睛闭着,在大脑里大胆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师生共同猜想)。 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1亿粒米有多少千克?1亿张纸铺在地上面积有多少平方米?1亿……

意见出现分歧后,引导学生进行验证。 2、操作验证。 第一步:确定方案

(1)确立研究的问题——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要想研究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呢?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测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教师继续提问:那\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呢?

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量出10张,100张纸的厚度或1000张纸的厚度。 教师追问:你们为什么不取362张呢?

教师说明: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2)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别取100张,5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厚度,描述活动过程,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第二步:进行实验

分别取100张或1000张纸的高度为基数,分A组和B组进行测量。 (1)让A组的学生取100张纸测量高度,然后推算一亿张纸的高度。 (5)让B组的学生取500张纸测量高度,然后推算一亿张纸的高度。 (3)让B组的学生取1000张纸测量高度,然后推算一亿张纸的高度。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来源: 】 (3)以100张纸为例。

①测量高度:约1厘米。(为了计算方便,预备的纸张要有选择。) ②问:1000张呢?--10厘米 10000张呢?--100厘米--1米

100000张呢?--10米 1000000张呢?--100米 10000000张呢?--1000米 100000000张呢?--10000米 ③推算结果。

一亿张纸的高度是1万米。

问:你们记得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看来,沿着一亿张纸摞起来的小路真的可以登上世界最高峰啊!

(4)以1000张纸为例呢?(方法同100张纸相同) ①测量高度:约9厘米。 ②提问引导。 ③推算结果。

一亿张纸的高度是9000米。

(5)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推算的结果就不同呢?(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选择的基数不同,实验的精确度也会不同。基数越大,误差越小。可让学生思考:如果取1亿张纸来进行测量,还会不会有误差。)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

第三步: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以上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第四步:表达交流 (1)小组交流活动过程。 (2)活动小结。

①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②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第五步:首尾呼应,确认可以登上高峰 第六步:请学生谈感受

[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向他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