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活血行气延胡索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活血行气延胡索

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 的干燥块茎。又名:元胡、玄胡、延胡、元胡索、玄胡索。原植物延胡索多为栽培,主产于浙江,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亦有引种栽培。

本品药材性状:呈不规则的扁球形,直径0.5~1.5c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顶端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常有疙瘩状凸起或稍凹陷呈脐状。质硬而脆,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

本品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功能:活血,行气,止痛。中医临床用于胸胁、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延胡索具有催眠,保护心脏,扩张血管,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溃疡,松弛肌肉作用,对肠管、对内分泌有影响,并有一定的镇吐和降低体温等作用。

延胡索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唐·陈藏器《本草拾遗》。至宋《开宝本草》作为新增药,记有“生奚国。根如半夏,色黄”。唐慎微所撰《证类本草》中引《海药本草》云:“生奚国,从安东道来。”在现存的宋以前本草中,均未见有延胡索原植物形态图或药材形态图,

这就对确定延胡索在宋以前的用药正品带来一定困难。对“生奚国,从安东道来”的记述,武建国等考证认为,在唐代“奚国”所辖地区即今辽宁、内蒙古、河北交界之地域;“安东道”实际指隶属于河北道北部的安东都护府所辖地域,包括今辽宁省及朝鲜、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地区的一部分。

按我国东北地区产有延胡索多种,以块茎断面的色泽可分为色黄与色白两个类型。色黄的是以齿瓣延胡索为代表;色白的是以东北延胡索和全叶延胡索为代表。故早期本草之延胡索品种当以块茎断面色黄者为正,即指齿瓣延胡索而言。自唐至明八百余年,一直将其列为本草地道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直至今日,仍在东北局部地区继续使用。

延胡索不同用药品种的记载首次出现于《本草品汇精要》(1505)之中。在“产地”一项中仍袭《海药本草》旧说,但在“道地”一项下则注“镇江为佳”。镇江在明代即是指当今江苏镇江市附近地区。书中记有“春生苗,作蔓延,被郊野,或园圃间多有,其根如半夏而色黄”。说明此时在江南已有延胡索的栽培品种,并有较好的疗效。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处于野生品种与栽培品种共同使用的阶段,并逐渐形成了以江苏茅山为中心的大片种植地区,之后逐步延伸到浙江一带。至明末清初,大约经过了150余年的广泛临床实践,人

们逐渐形成了茅山栽培延胡索疗效最佳的共识,又经历了约200年直到清代中期,主产于江浙的栽培延胡索品种在临床应用中已在全国处于主导地位。

关于延胡索的学名问题,长期存在混乱。曾有Corydalis ternata;C. bulbusa;C. ambigua等名称,20世纪70年代初王文采教授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一书中,将浙江延胡索订名为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以后周荣汉等根据对延胡索的实验和观察,认为浙江延胡索是齿瓣延胡索的一个变型,订名为C. turtschaninovii Bess. f. yanhusuo Y. H. Chou et C. C. Hsu,此拉丁学名为1977年版及1985年版中国药典所采纳。后来连文琰等从本草考证、植物形态、地理分布、化学成分的比较,认为浙江延胡索与齿瓣延胡索有明显的不同,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索虽有相同之处,但其它成分仍有较大的区别。故认为浙江栽培延胡索在植物分类上应是单独的一个种,而不是齿瓣延胡索的一个变型。1990年版中国药典已接受了这一意见,对延胡索的学名进行了相应的修改。通过考察,可以认为1990年版中国药典所收载的延胡索正品C. yanhusuo W. T. Wang即是历史上药材新兴品种的典型实例,亦是中药发展史中栽培品优于野生品的早期例证之一。目前在开发延胡索药用资源时,齿瓣延胡索应是首选品种。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从各种延胡索植物或全草中分得45个以上的生物碱。其中有d-紫堇碱(即延胡索碱、延胡索甲素)、dl-四氢巴马亭(即 dl-四氢掌叶防己碱、延胡索乙素)、原阿片碱(即延胡索丙素)、l-四氢黄连碱(即延胡索丁素)、dl-四氢黄连碱(即延胡索戊素)、l-四氢非洲防己碱(即l-四氢左伦胺碱、延胡索己素)、d-紫堇鳞茎碱(即延胡索庚素)、d-海罂粟碱(即延胡索壬素、癸素)、α-别隐品碱(即延胡索寅素)、去氢紫堇碱(即去氢延胡索甲素)、紫堇单酚碱、去氢延胡索胺、非洲防己碱、元胡宁、狮足草碱、掌叶防己碱、比枯枯灵碱及黄连碱等。

延胡索乙素主要存在于延胡索、齿瓣延胡索及夏天无中。含量以夏天无最高,延胡索及齿瓣延胡索其次。夏天无日本也做元胡药用。其它各种元胡及土元胡除不含延胡索乙素外,其余成分与延胡索大体相似。有些地区也把野生元胡作为正品药用。由于一般元胡均含紫堇碱等,因而有些品种用总碱作药理实验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从定量结果看出,这些元胡中生物碱含量较小,故不可相互混用。

中医认为元胡“治一身上下诸痛,对妇女病有良效”。药理实验也证明元胡所含生物碱中延胡索乙素、紫堇碱、海罂粟碱、非洲防己碱等有不同程度的镇痛、镇静、兴奋子宫的作用。从镇痛深度及维持时间看,紫堇碱与延胡索乙素相当,海罂粟碱效果为其一半。由于各

种生物碱的药理作用及含量均不相同,在评价商品质量时应综合考虑各有效成分的作用。

刘守金等报道,延胡索地下变态茎在形态构造与形态发生发育规律等方面均与鳞茎特征吻合。因为鳞茎肉质膨大部分是鳞叶,芽包于鳞叶中,鳞叶表面没有节或芽眼和芽。而与块茎特征完全不符,块茎是地下茎直接膨大而形成的,形态和构造与正常茎相似,表面有节和许多芽眼,芽从节或芽眼处发出,显然延胡索药用部位不具此类特征。因此,建议将延胡索药用部位改为鳞茎,药材鉴定应按鳞茎特征进行。

刘梅等以延胡索乙素和原阿片碱对照品为参照,应用HPLC指纹图谱可用于夏天无和延胡索药材及其注射剂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肖宁等报道,各地的延胡索生物碱含量以浙江东阳产的居高。产地调查发现,现今药农的种植方法为,选取当年个大、形美、色优的块茎留种,留待播种季节时撒播,成熟后一起收为延胡索药材。故药材中有一年生和二年生延胡索,丰收时比例可达30:1。在新鲜时,两者极易区分:一年生的块茎直径5~15mm,表面无网纹,而二年生的块茎直径20mm以上,表面可见较明显的网状细纹。一年生延胡索的生物碱含量普遍要比二年生高出近10个百分点(p<0.001)。商品药材中应剔除二年生的块茎。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