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在中小学的发展(精)汇编

学习-----好资料

创客教育在中小学的发展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 ”,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尤其是指那些能够利用互联网将自己的各种创意转变为实际产品的人。 创客、创客文化、创客空间与创客教育,是最近一些年异常火热的语汇。今年三月五日,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紧接着,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自此之后,创业、创客、创客文化、创客运动、创客教育等议题开始受到业界、政策制定者、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国内、国外,林林总总的创客空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在大大小小的会议、工作坊、媒体报道中,“创客”的身影随处可见。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的一些中小学,也开始尝试将创客教育引入中小学教学之中。

前些日子,在浙江宁波出席一个学术会议。会议结束之后,得知在宁波创客空间有一场“创业周末”(Startup Weekend )活动。几年前,对这类活动,我也曾有所耳闻,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到现场观摩学习。这次听说有这么个机会,我一下子来了精神。于是,直奔位于宁波高新区的宁波创业空间。

原来,所有的“创业周末”活动都遵循以下基本模式:活动总共54个小时,通常是周五下午报到,周日晚上结束。期间,每个人都可以阐述和分享自己的创业点子(Pitch ),并得到现场参与者的反馈,每个团队都从最好的点子中创立起来,这个过程是一个紧凑的54小时,是商业模式的创立、编程、设计和市场得到验证的过程。活动的最终核心部分是每个团队可在当地企业家领袖面前展示他们创业周末中创建的成果,并且能得到切实诚恳的评判和反馈。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那天的活动非常成功。尽管我只观摩了一个多小时,但是,新颖的形式、良好的组织、创客们的热情和参与、集体机会的力量等,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是啊,随着技术的进步,今天的创业环境已经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发展变化。通过互联网技术、各种开源软硬件以及3D 打印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大地降低了人们创业的边际成本。在国内,在过去几年间,一大批市场化、专业化的新型创业孵化机构开始提供投资、路演、交流、推广、培训、辅导等增值服务,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互联网金融也快速地聚集到这个方面。创业的主体逐渐地由过去的小众转向为大众,有越来越多的“草根”群体加入,其中不乏在校学生,甚至也包括许多中小学生。

美国学者Martinez 和Stager 在他们的著作《创生着学》(Invent to Learn)一书中,系统深入地介绍了创客在学校教育中发展的意义、价值和未来走向。在书中,他们指出,从创客运动中,学校能够学到不少东西,学习者群体运用他们的闲暇时间,去设计、构建他们周遭所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国际教育中的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会议上,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Martinez 发表了一场观点犀利、鼓舞人心的演讲。在演讲中,她说,对于在学校中启动创客空间来说,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创客运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并且到目前为止,已经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免费的、或者是价格低廉的可资利用的工具。对于学校来说,这些工具使得开展创客实践和探索变得更加容易了。创客教育是与创客、创客运动、创客文化,以及今天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形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客教育和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从创新中学(Learning by inventing)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也是与国内外课程改革与发展历程中的强调学科融通及力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理念不谋而合的。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美国朝野为之震惊,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国防教育法案》。在该法案中,美国人认为美国的基础教育出了问题,尤其是科学(Science )、技术(Technology )、工程(Engineer )和数学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Mathmatics )学科,法案倡议加强这些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力求突出STEM 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促使学生的STEM 学科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以便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现实问题。由此,STEM 教育开始得到美国政府和基础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在现行学校教育体系中,总体来说,课程的设置方式是按照学科专业条块划分、彼此各自割裂的。这种处理方法在知识表述和教学的逻辑上有其合理性,但是,这种设置方式导致学生从各门学科中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之间难以建立有意义的联系,这一点也是有目共睹的。

创客教育集从做中学、创新教育、体验教育、基于项目的学习等理念和思想为一体,契合了广大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它融合科学、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欧美国家的很多学校都设置有创客课程,开设创客空间,为学生基于创造的学习提供了环境、资源和机会。而在中国的校园里,也逐渐出现了创客教育的身影。在清华,创意、创新和创业教育被统称为“三创”,而参与“三创”活动的学生都是广义上的清华“创客”。另外,一些中小学,如浙江温州中学、北京景山学校,也分别搭建创客平台并开设了相关课程。

在国内的中小学中,开展创客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师资的问题、硬件软件和学习空间与环境的问题、和现有条块化课程之间的融合问题、评价机制问题等,都可以说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虽然,创客课程以及创客教育的未来还存在很多未知,但有一点是完全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创客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影响着教育的未来。

更多精品文档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