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学案及答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一框 法不可违 导学案

八年级思品 课型:新课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规则意识和法律观念,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守法观念。 能力目标:明确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能够判断辨别身边的违法活动与行为,自觉遵章守法。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能区分三大违法行为,知道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二、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

探究二:

材料一19岁的肖某因在歌舞厅起哄、打闹,被公安机关拘留10天,罚款500元。 材料二中学生刘某发现照相馆未经自己同意擅自将自己的艺术照放大后,放在橱窗展览,以招揽顾客。

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违法行为分别是何种违法行为?有何共同特点? 2.面对类似违法行为,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做?

[课后拓展]

我国刑法中与未成年人相关的规定

不满14周岁的儿童犯罪,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等危害性比较严重的罪行,应该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实施是刑法规定的任何犯罪行为,都应负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谨遵法律要求,积极预防违法犯罪,学会运用法律维护权益,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依法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

[课内探究]

探究一:

案例一吴某的小卖店被盗,便到派出所报案称系邻居王某所为,吴某还对许多人说:“王某偷了我店里的东西,派出所正在处理,没几天王某就会被逮捕。”经派出所调查,排除了王某作案的可能性,但吴某仍坚持说是王某作的案。

1.请问吴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案例二学生小创因多次未完成作业,且还撒谎,被其母用答帚打成重伤。

2.其母亲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案例三中学生王某无心学习,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合伙绑架一名幼儿园的小朋友,并打电话威胁其家人不给三十万元钱就撕票。

3.王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框 预防犯罪 导学案

八年级思品 课型:新课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能力目标:提高对刑法和犯罪的认识。能够辨别犯罪行为,认清不良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 知识目标:知道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知道刑法的含义及分类,青少年要预防犯罪、自觉守法。

二、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

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谨遵法律要求,积极预防违法犯罪,学会运用法律维护权益,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依法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

第 1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内探究]

[课前预习]

探究活动一:

未满18周岁的学生阿斌等三人,因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平时在学校不认真学习,常与社会上的闲散青年交往,沉迷网络游戏。为了获得上网的费用,他们在某茶馆附近多次对路过的行人持刀抢劫。人民法院依法分别判处三人有期徒刑二年零三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20190元。

1. 阿斌等三人的持刀抢劫行为属于哪一种性质的行为?请结合材料写出你的判断理由。 2.为避免类似案件的发生,请你分别向学校和同龄人提几点建议。

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谨遵法律要求,积极预防违法犯罪,学会运用法律维护权益,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依法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

[课内探究]

探究活动一:

小周是小区保安。一天,他为抓抢劫犯罪嫌疑人,被摩托车撞伤,他忍住剧痛将犯罪嫌疑人制服,将其交给民警。因此,他被授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观点一:小周的做法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观点二:如果他在与歹徒搏斗时把歹徒打伤了,就不会获得光荣称号了。 请你对这两个观点发表看法。

探究活动二:

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 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开始时,他还觉得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摘到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然持刀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中就作案3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陈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为避免类似的行为发生,我们应该怎样做?

[课后拓展]

探究活动二:

一天,初中生小林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歹徒正持刀抢劫。他心想:“作为未成年人,要懂得自我保护;同歹徒作斗争是大人的事,与我无关。”于是,小林悄然离开。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小林的想法进行辨析。

[课后拓展]

依法维权 子浩路过一家照相馆,看见自己拍的照片挂在了照相馆的玻璃上,老板并未征求过他的同意。子浩与其交涉未果,经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依法获得了照相馆老板的赔偿,维护了自己的权利。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生活中遇到权利受侵害的事情,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汉书·董仲舒传》 普通的玉石,不经雕琢就显不出其华美的色彩和花纹;人不学习,就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学习,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吸收,又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是人生的艺术享受。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三框 善用法律 导学案

八年级思品 课型:新课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一、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依法维权意识,树立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观念。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与人打交道,能够在面对违法犯罪时,勇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 知识目标:明白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懂得青少年面对违法犯罪时,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一目之罗,不可以得鸟。——《淮南子·说林训》 一个网眼的罗网是捕不到鸟的。

比喻对贤人无礼,得不到贤人的支持,个人再能干也将一事无成。

第一框 探究一

1.吴某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2.其母的行为属于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

二、导学过程

第 2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

不负刑事责任。小周的行为符合法律的规定,是可以获得“见义勇为”称号的。 探究二

①“作为未成年人,要懂得自我保护”的想法是正确的。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犯罪。因 此,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②“同歹徒作斗争是大人的事,与我无关”的想法是错误的。只有人人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坏人坏事才会减少,社会正气才能得到弘扬。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不仅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探究二

1.一般违法行为。共同特点是,社会危害性比较轻,触犯了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我们要认识到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第二框

探究一

1.属于犯罪行为。因为阿斌等人多次持刀抢劫的行为符合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2.学校:①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纪律教育和法治教育。②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③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教育未成年人。 同龄人:①树立法律意识,遵纪守法。②加强道德修

养,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拒绝不良诱惑。③防微杜渐,正视错误,勇于改过。探究二 要点

陈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很多犯罪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从违法行为到犯罪的轨迹。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我们要杜绝不良行为。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第三框 探究一

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小周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

第 3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