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结题报告

金沙路小学《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文本比较老旧;《群文阅读》与教材内容关联不大,选文相对高、深、难;《平行阅读》一个单元一本,一本里面又分三到四组,还是有些繁杂。

根据课题实验方案和阶段计划的安排, 2013年,我们课题组教师广泛搜集、筛选,博采众长,最后选择了252篇文质兼美、富有时代气息的课外文章,分三至六年级上下册共八册编排,取名《群文》。这一套读本,单元主题与语文教材完全同步,所选文本与教材均一一对应,或表现手法上有关联,或同一主题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主题,完全针对了我们课题研究的侧重点。每一篇文章的末尾辅以一至两个导读性的问题,为学生群文阅读提供了物质基础,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具体见附表)。

2.?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怎么读?

(1)?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主要课型,可以归纳为?单元导读?、?迁移训练??拓展广读?、?主题收获?等。

①单元导读:

将每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定为单元导学课,目的是通过浏览初读、整体感知,引领学生把握单元的主题和每篇课文的侧重点。课堂的流程为:谈话导入——阅读概览(自由朗读整组课文,自学生字词语,了解每篇课文的大意。)——主题提炼(抓住每篇课文的关键,提炼整组课文的主题)——总结全课。

②迁移训练:

以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为主,以写法或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自读课文或课外文章(即我们编写的《群文》教材)为辅,放手让学生运用在范文读议课中获取的规律去自学,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A.互文印证法:

阅读某篇文章,找出与此相关的文章来参考、印证,从而达到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案例: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含蓄凝炼,寓意深刻,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来赞美在新疆扎根落户的建设者,热情歌颂他们不畏艰苦创业的精神。本课的教学难

11 金沙路小学《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方法研究》课题组

金沙路小学《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点之一就是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那么,怎么突破这一难点呢?在这里,“互文印证”就是比较好的方法。

教师朗读课文的第16自然段后。学生讨论:“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作者仅仅是写白杨吗?学生结合树与人的关系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从学生的发言中总结出作者描写白杨树,实际上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这种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表面上写白杨,可真正的目的是写那里的人。白杨的品格,正是边疆建设者的品格。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也正是边疆建设者对孩子们扎根边疆健康成长的期待。

教师接着引导:像这样的写法,在很多作品中都能见到,如《高原红柳》这篇文章。课件出示《高原红柳》片段,指导学生品读感悟。重点体会“为什么想起孔繁森就会想起高原红柳?”“红柳与孔繁森有何相似点?”等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对“借物喻人”这一方法便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这一难点的突破也水到渠成了。

B.比照参读法:

将内容或形式有一定联系的语言文字集中起来,借助求异思维引导学生比照阅读,发现语言文字之间的不同点,形成强烈的感染力,启发思维,加深感悟,开阔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案例:

《闻冠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全诗八句,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等词句体会到诗人因官军队收复失地,祖国统一,可以还乡而欣喜。这种“喜”,对于作者来说,可算是生平第一喜,然而学生仅从这首诗是很难切身体会到的。

让学生对比参读杜甫的另外一首《春望》,问题便迎刃而解。 教学片段: a.品读原著

师:在这首诗中,描写了诗人哪些反常的表现? 生:涕泪满衣裳。 生:漫卷诗书喜欲狂。

师:诗人为什么会这样一反常态呢? 生:因为“剑外忽传收蓟北”。

师:“蓟北”是安史叛军盘踞的地方,蓟北已经收复,就标志着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南,急于结束流浪、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实是天大的喜讯。因为“剑外忽传收蓟北”,妻子儿女昔日的愁云早已烟消云散;因为“剑外忽传收蓟北”,诗人才会胡乱卷起书籍,欣喜若狂。这一切的反常之举,都源于蓟北的收复,源于战争的结束,源于国家的统一!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读出作者欲狂之喜。

b.参读《春望》

师:在战火连天的年代,在国家破碎的时候,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妨来读一读作者的另一首诗——《春望》。

课件出示诗文。

12 金沙路小学《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方法研究》课题组

金沙路小学《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

师:读着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诗人独自一人登高远望,看到的是满眼的萧条。 生:我仿佛看到了诗人忧郁的眼神。 生:我感受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

师:国家正处在危难之中,人民饱受着流离之苦,身处乱世的诗人不禁心痛流泪,让咱们来读全诗。

c.回归原文

师:而今天,当诗人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的时候,竟是高兴得泪如泉涌,洒满衣襟。所以他一改往日的沉郁,而是设想着——

生: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d.总结升华

师:杜甫仅仅是一位满腹经伦的诗人吗? 生:他还是一位爱国的大诗人。

生:他还是一位热爱人民的大诗人。 ??

比照参读《春望》,一喜一悲,两相对照,更好地突出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C.侧面烘托法:

在语文教学中,良好的情境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最佳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投入、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渲染出语文教学中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感知活动主题,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

语文教学中常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有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语言描述情境,让语文课堂更有语文味。运用语言描述情境,通常可以在教师语言中穿插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诗词,达到创设情境的效果。

案例:

《伯牙绝弦》一课,学生品读课文的前半部分(第一至四句)后,学生对伯牙与子期的友情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情感上已经有了初步的共鸣。教师深情地叙说道:

“子期和伯牙因琴相识,相见甚欢,并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见。第二年八月,伯牙千里迢迢赶到汉阳江边,久等不见子期。于是,弹起《高山流水》,仍不见子期。伯牙到处寻觅子期,遇一老者,老人说:“子期去年染病身亡。死前有嘱咐‘请把我葬在江边,此

13 金沙路小学《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方法研究》课题组

金沙路小学《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生不能听到伯牙操琴,让我九泉之下聆听他的琴声!’”知音死了,伯牙的琴还有谁能欣赏得了呢?伯牙悲痛万分,久久伫立在子期墓前,长歌一曲后,把琴摔个粉碎,至死不再弹琴。”

生读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弦绝琴,终身不复鼓。 教师引导: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当时的心境,那就是—— 生:悲!

教师引导: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那就是—— 生:悲痛欲绝!

教师引导:“知音已死,岂一个悲字了得!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再对谁弹,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生再读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弦绝琴,终身不复鼓。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临近顶峰。教师再一次深情叙说:“悲痛欲绝的伯牙摔破自己的瑶琴,并写下一首短歌,来祭奠自己的知音子期,祭奠这一段旷世友情。”在低沉的音乐声中,课件依次出现伯牙为子期写的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入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教师示范朗读后,再由学生和着音乐齐声朗读。

此时此刻,学生完全沉浸在了伯牙痛失知音时的深深悲伤中了,伯牙和子期的友情,也跃然纸上,更入木三分,深深地铭刻在孩子们的心中。

“伯牙摔琴”的故事以及“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再对谁弹,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的诗句和伯牙为子期写的短歌,均与《伯牙绝弦》这篇文章紧密相连,通过这些文字,为课堂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从侧面烘托了课文的主题,使学生更为准备地把握课文的主旨。

③拓展广读:

整个单元的课例学完之后,安排一节拓展广读课。基本做法是:搜集与本单元内容相近的文章,分小组阅读,分享阅读收获,拓展阅读的量,同时教师指导读书方法、阅读做笔记、写好阅读点评、小组交流,并做到了阅读与积累、交流、欣赏、练笔的?四个结合?。

④主题收获:

在本单元结束的最后一节语文课上,安排一节主题收获课。在这节主题收获课上,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分板块展示自己搜集的文章并朗诵精彩的片断,展示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摄影并讲述那感人的故事。这样就把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写作、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

14 金沙路小学《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方法研究》课题组

金沙路小学《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其具体操作步骤为:主题回顾──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主题拓展。具体如下:

第一步是?主题回顾?。旨在简单回顾课内的几篇课文,提炼出这个单元的主题,并以?画知识树?的方法进行呈现。这实际上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达到用简练的语句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第二步是?阅读概览?。学生在回顾课内文章的基础上延伸到课外同步阅读,这同样需要学生对同步阅读中的几篇课文进行整体把握。在课堂上,多数学生都能借助课外填写的?阅读记录表?进行较为准确的概括。

第三步是?片段分享?。这是课堂的主体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开展民主、互动、多元的对话,不仅能让孩子们一同分享到阅读心得,而且营造出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了个体与群体阅读素养。

第四步是?精彩赏析?。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也需要在一两个点上引导学生的思考向纵深发展。

第五步是?主题拓展?。学生有了课内阅读所扎下的根,又有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生发出的枝和叶,必将结出累累的硕果。

(2)单元预习单的实施将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更有利于导读课的开展。 以下是中、高两个年级段预习单的模型:

中年级 高年级 一读,朗读,自学生字词,将课一读,浏览,快速把握体裁、了解课文文读正确,读通顺; 主要内容; 二读,默读,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二读,默读,梳理课文主要内容与脉络三读,默读质疑,对不懂的词语、结构; 句子提出疑问,尝试解决; 三读,找出不理解的词句,自学生字新四读,根据老师提示进行简单的词,赏评精彩句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流程 对比阅读,尝试发现单元主题。 四读,大声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与内容 五读,欣赏积累,摘录赏评并尝利,初步读出情感; 试背诵重点的、精彩的句段。 五读,进行对比阅读,发现课文人文主六实践:根据老师提示适当搜集题与表达方式等的异同点,提炼单元主题。 阅读与课文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六实践,根据主题,提出探究问题,搜相关的书籍材料,适当开展实践活集阅读相关材料书籍,开展相关实践活动。 动。 15 金沙路小学《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方法研究》课题组

年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