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首》教案

《诗四首》教学设计

主备人: 梁映心 复备人: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 题 诗四首 学 情 古诗讲究的是意境美,教学古诗,要着重引导领会诗词的意境没、语言美,收到美的熏教 材 陶和感染。所以,要让学生多读,多背,在读背当中品味其中的意境。 分 析 教 学 .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目 的 .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要 求 .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集体研讨实际课堂意 见 操 作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过程 《归园田居》其三 一、导语设计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习《诗四首》。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现存多首。最能代表他诗歌创作成就的是田园诗。我们先来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三)。 二、指导朗读,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示一些应注意的词语: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要求学生用“”给《归园田居》(其三)一诗划分节奏。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音节划分和意义划分相结合,如“种豆南山下”“晨兴理荒秽”。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要求学生仔细听读,订正不恰当的读音和节奏。 .学生齐读。 三、师生共同赏读《归园田居》 、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意。 .要求学生概述诗意。 逐句解释如下:诗的前四句记给豆田锄草一事。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第四句是说月儿初升之时才荷锄晚归。第五、六句写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第七、八句写沾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意境美。 ()提问: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想像“带月荷锄归”的动人画面。 明确: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夕露沾我衣”,露水调皮而多情,他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 ()提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深层探究 提问: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学生默写《归园田居》(其三) 、拓展《归园田居》(其一) 指导学生自读《登岳阳楼》(其一) .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意。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写景,一”东”一”西”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从” 帘旌”到”夕阳”,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山图.面对这样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诗人不由悲从心来. 颔联中,“ 登临吴书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此句仿杜诗中”吴楚东南” 意境雄伟, 让人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怀古伤今,怎能不让人” 徙倚”在山水之间.在这样美丽的岳阳楼畔,诗人却提不起半点观赏山水的雅兴,仅”徙倚”二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而又未生搬硬套,”万里””三年”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 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杜诗中”无边落木潇潇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 、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赏读《使至塞上》 .诗人及写作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学生大声读诗,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疏通诗句。 单车:使者的代词。李陵《答苏武书》云:“足以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原意是说使者没有带许多人马,只用一辆车就前行了。后世诗文家就把“单车之使”简化为“单车”,作为使者的代词。 属国:是秦汉官名“典属国”的省略,这个官掌管投降归顺的蛮夷部族。因此,“属国”就成为外交官的代词。 居延:古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酒泉一带,在汉代,此地与匈奴接境,“过居延”即“出汉塞,进入胡地”之意。 ()选两位同学概述诗意,其余同学点评。 明确: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出使边塞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觉得自己好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好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自己一路跋涉,看到的沙漠中特有的景色。“萧关逢侯骑”,进了萧关却没有遇见将官。“都护在燕然”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作战呢。总言之,诗歌叙述了作者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边塞奇丽壮阔的景象,也写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诗情画意。 ()学生朗读诗歌。 ()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多媒体显示边塞奇丽风光,帮助学生想像。 选两位同学描述诗中的画面,其余同学点评。 明确:地上随处可见飘飞的蓬草,天空偶尔出现一队北归的大雁。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浑圆、壮丽。 ()名句赏析 提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明确: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