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理论

教育学原理课后思考题

思考题: 评述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理论

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推动社会的改革和发展。

在此基础上,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为: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率、使科学知识再生产、生产新的科学知识。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渐提高,人们研究教育与经济之关系的兴趣日浓,相继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流派。

1. 人力资本理论

1960年,舒尔茨在《人力资本的投资》的演说中指出,传统的古典经济学单纯从自然资源、土地和资金的角度出发,不能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舒尔茨认为,二战以来,一些战败国如西德、日本以及一些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如瑞士、丹麦其经济都高速增长;而一些资源丰裕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却不尽人意。其根本原因在于被人们乃至众多经济学家所忽视了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的不同。舒尔茨进而得出结论:人力资本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原因;一国人力资本存量越大,质量越高,其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同时,人力的取得并非是免费的,它的形成是投资的结果。而且只有那些掌握了知识与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另外,人力资本

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也能改善物质资本的生产效率。对此,舒尔茨采用收益率法测算了美国1929-1957年间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教育投资在经济增长的贡献的比例竞高达33%,这一数据足以证明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在我看来,人力资本理论解释了一些传统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比如资本—收入比率为何随经济增长不断下降;国民收入的增长为何远大于投入的土地等,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与完善。

然而,人力资本理论的许多研究都夸大了人力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理论仅阐述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而忽视了它在经济发展目标实现中的地位,而经济发展又具有比经济增长更为丰富的内容;

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方法也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人力资本理论存在计算上的难点。人力资本理论强调人力资本的大量投入才能保证人力资源质量和经济增长的目标实现。然而,人力资本投入的范围却十分广泛,其产出间接地由人力资本投入到具体的生产实践中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结果中体现出来。因此,要评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目标实现中的贡献率将力不从心。

其次,人力资本理论必然带有某种片面性。因为单纯的人力资本投入不可能成为单独的生产能力,还必须同非人力资本结合起来,才能对生产活动产生影响。因此,把人力资本同非人力资本的作用从这“集体产品”中分离出来,必将夸大或缩小一些因素的作用。

再次,人力资本存在着不稳定性。人力资本的载体是社会中的个

人,其个人的思想、经历和感情都将极大地影响工作的态度和积极性。

现代激励理论早已证明:人力资本的激励水平将极大地影响其存量价值的体现。另外,社会制度、生存环境对人力资本价值体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2. 筛选理论

20世纪7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开始受到怀疑,筛选理论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发起挑战,它认为,教育和生产率之间只是一种间接关系,教育并不能提高个人的生产能力,它只是表示个人能力的一种工具,为雇主选择、识别高能力的雇员,以便把雇员安排在不同的职位上。当雇员开始工作后,其生产率才能表现出来。也就是说,雇员与生产率之间是通过筛选这一过程发生关系的,具有信号作用。该理论出现之后,较好地解释了70年代以来困扰许多国家的文凭问题。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与人力资本理论相融合的趋势。

在我看来,当前舆论界关于毕业生薪酬期望过高,导致就业困难的问题产生诸多热议就与筛选理论有关。

依据筛选理论的假设,教育的信号机制在分割劳动力市场上往往比在均质劳动力市场上更具有价值。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求职者可以自由地选择职业,作为理性人,每一个求职者都期望能获得工资收入高、工作环境好、社会地位高的工作岗位, 但就业市场上的这种工作单位十分有限,必然不能使每个求职者都如愿以偿。因此, 众多求职者之间必将为获得高工资的工作岗位展开激烈的竞争。而对于求职者而言,在现实的就业筛选机制下,通过接受教育并获得学历证书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