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汉字解说词

最古老的一支骨笛距今八千年以上。紧接着,贾湖村又有更重大 的发现。在一片龟甲上,发现了与甲骨文极其相似的刻划符号。如果 这就是汉字,中国的汉字史将界定在 8000年以前。它刻划的方式、 刻划的位置与它象形的这种方法都跟后来的甲骨文比较接近的。

可是

它时间隔得太远,这已经到了公元前六千多年了,和后来的甲骨文反 而没有一个联系。目前这种问题只能作为一个科学上的疑案,

以后有

待于新的发现。散发光泽的珠串或许曾属于一位美丽的姑娘、 古老的 占卜用具与殷商的龟甲占卜似乎有着某种联系, 光滑的石箭、祭祀工 具上模糊的符号??…这些都让人去想象八千年前生活在这个湖泊旁的 部落,他们拥有怎样的文化?又为什么在 6000年前没有了他们的遗 迹?专家推断,贾湖文化可能在6000年前的一场水患中消失或者迁 移。黑场中国大概在一万年以前进入新石器时代, 的精美,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对远古先民的想象。

当一切化为尘土,吟游的诗人老去,是什么能将英雄的故事继续 传唱,将部落的往事留存下来。生产力的发展,使考古学家们认为应 该有文字的出现,但在已知的出土文物中,大多是单一的符号。人们 期望能有进一步的发现。

4000年前,山东半岛的某个部落。有人拿起一块已经碎掉的瓦片, 在上面刻下了十一个符号。这个人是谁,为什么刻下这些符号,刻写 的内容又是什么?答案已经无人知晓,4000年后,一支考古队在数 米深的地层中发现了它。1991年1月,工作人员在清洗后的陶片上 誊写编号,突然,他发现了一些很奇怪的图案,便立刻找到当时考古 队的负责

史前文明出土文物

人栾丰实。在薄薄的陶片上,人们看到了那十一个连续书写 的神秘符号。它们,是文字吗?因为发现于山东邹平丁公村,它被称 为丁公陶文。两年的谨慎调查和研究后,陶文的公布轰动了整个文字 学界。4000多年前,是谁刻写了这块陶片,刻写的内容又是什么? 历史研究所的张政烺老先生看了以后特别兴奋, 而且他夫人看了以后 说,她当时看第二排上面有一个字。她说这不是个

猴”嘛。日本一个

学者考证后认为是一封信。当时田昌五先生建议把它叫成 陶书”不 是陶文,陶书”它是讲了一件事或者讲了一件东西。很多学者对丁 公陶文进行解释,但没有统一的认识。而且,陶片上符号的书写方式 似乎与已知的甲骨文有着形态上的不同。 这个刻划的时候,是用尖锐 的石器来刻划的,是连续的,这种做法就和后来我们看到的一般的字 有所不同。所以有的人认为,这种文字是文字,是一种没有被继承下 来的文字。 我们探讨中国文字起源的时候,并不意味着仅仅是汉字起源问题, 它可能还包括了非华夏系统的一些族群所使用的文字系统。

因为上古

的族群是多样的,如果我们承认这一点的话,我们必须承认当时的文 字也是多元的。丁公陶文出土于龙山文化晚期的遗址。龙山文化,是 古代东夷部族创造的一个重要文化阶段, 它以黑陶为主要特征,代表 了当时制陶业的顶峰。

中国上古时代存在着夏族、夷族等多个部族,他们在相互的交往 与征战中逐渐融合。那么中国文字在起源发展的过程中, 是否也经历 了这样一个多元融合的过程呢?汉字仅仅是一种文字, 在古代的时候, 特别是远古时期,作为今天我们中国境内是不是还出现过其他的文字, 这个问

题是有争论。在不断的交流过程当中,趋同性不断加强,最后 形成了中华古代文化、中华古代文明的这样一个过程。很可能文字也 是这样一个过程。

就我们中国这么多人口、这么大的地理范围来说,古代的文字出 现得这么少、种类出现这么少,在世界上是很特殊的。《尚书 多士》 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意思是说,商人在灭夏时已 经有了记事典册,记载了 殷革夏命”的历史。甲骨文中屡见 册”典” 二字,字形像串好的许多竹简和双手捧着简册。因此是否可以推测, 在殷革夏命的夏桀、商汤时代,已经有了文字。也就是说商代、夏代 也有文字,有文字记载的,可是我们没有发掘到,没有发掘到不等于 没有。有典有册,意味着当时至少要有初步的文字体系,只有零散、 个别的字符是无法进入应用时期。

这个破损的扁陶壶出土于山西临汾陶寺,人们在陶壶上发现了两 个用朱砂书写的文字。陶寺文化大约在公元前2200年以上一直到公 元前2600年左右,这个时间,从文献记载来说,已经基本上超过了 夏代了。那个文字,没有学者看了之后否认它是个字。这两个字和甲 骨文是完全同一个体系的文字,可以说是今天汉字的祖先。所以从汉 字这个角度讲,我们现在最早能够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左右。

汉字体系的形成,还应有一个记事图画和刻画符号与语音结合、 并由零散的字符逐渐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绝不会短暂,因此有学者 认为,汉字起源的上限无疑应该从夏代初期再往上推移。到夏代,中 国的文化开始统一,如果文化不统一,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文字,而且 这段时间发

展是相当慢的。由于考古证据的缺乏,人们仍然无法解开 中国汉字起源的远古秘密,但在这些已知的线索中,隐隐透露着来自 过去的信息:生长于亚洲东部的先民,用他们的观察和想象创制了文 字,这些线条像是优美的图画、像是炽烈的舞蹈,记录了中国人的故 事,记录了这块大地的文明 文字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由蒙昧走向 文明,由传说时代进入信史时代,文明的发展将以加速度的姿态,在 时间之轴上留下坐标。

[解说词]史说汉字(2):

尘封甲骨

公元前1046年,商朝为周所灭。二十年后,商朝旧臣箕子路过 都城殷时,看到的已是一片麦田。繁华的都城从地平面上消失了,商 朝人大量使用的甲骨随着朝代的灭亡再也无人提起, 而商都的位置再 也无人知晓……

清光绪25年,执掌国子监的大臣王懿荣患了疟疾, 按照中医使用 龙骨”入药。他意外发现从药铺买来的 龙骨”上刻有文字。经过研究, 他认为,这一定是未知的远古时代的文字。那一年,是公元纪年的 1899年。这个著名的故事,最初刊登在1931年北京发行的《华北 日报》上。后来,几乎所有涉及甲骨文发现的书籍都转述过。药店是 在宣武门菜市口的达仁堂,最早来源就是从这篇小文章里来的, 后来 有很多学者也去调查了一下,菜市口有没有这样一个达仁堂,但是菜 市口没有达仁堂药铺。故事的虚实已经无从分辨,但发现甲骨文确实 是王懿荣的

一大功绩,正是他的学识和眼光,使甲骨文在经历三千年 后惊现于世。这些刻有神秘文字的龟甲,记录着一段文明的记忆,而 在探究这些遥远记忆的同时,又有无数人物的悲欢离合,推演着甲骨 学研究的一百余年。

就在甲骨文发现的第二年,八国联军进占北京,王懿荣投井殉国, 悲壮地结束了生命。甲骨文字究竟记载了什么?在发现之初, 很多人 不相信王懿荣的说法。章太炎是研究《说文解字》的,他觉得《说文 解字》里引到的(籀文)应该是中国最古的文字了,不应该再有更古 老的。所以他对甲骨文抱怀疑态度的。他曾经讲(甲骨文)是古董商 人为了谋利益,所以造假造的。而当时的古董商人也隐瞒了甲骨真正 的出土地点,为了保证盈利的渠道,他们确实编造了很多谎言。有的 说汤阴出土,有的说汤阴的羑里出土。有的说卫辉出土,总而言之, 都没人说是安阳西北五里的小屯村出土的,没有。

此时,有一位名叫罗振玉的金石学者,他坚信甲骨所刻是了不起 的历史秘密。在胞弟等人的协助下,他发现甲骨文的实际出土地是河 南安阳县的小屯村。接着,他又在甲骨文字中发现了重要信息。卜辞 里面发现殷王名谥十余,就是商王的名字十多个。所以说他恍悟,这

卜辞的出土地应该就是商朝都城。 殷都,是消失了 3000年的古代都 城。《史记 殷本纪》虽然记载了商朝的历史,但由于缺乏商代的文 字记载,在20世纪初,国际上的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的夏商只是传 说中的王朝。洹河边的小屯村会是3000年前那个繁华的都城吗?有 人说,王国维是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天才学者,他是中国近代著名 史学家。通过对甲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