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病理学炎症重点

炎症:动物机体对各种致炎因素及其所引起的损伤产生的防御性反应。基本变化是局部组织细胞的变质、渗出和增生三个过程的综合。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性反应(发热、白细胞增多等)

炎症的原因 (致炎因素).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免疫性因素、机械性因子。

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红肿热痛机能障碍 炎性介质:指在致炎因子的作用下由局部组织细胞释放或在体液中产生的,参与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也称化学介质。可分为外源性炎症介质和内源性炎症介质。内源性包括细胞源性和体液源性。作用:扩张血管;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具有趋化作用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炎症分类:依据炎症局部的病变分为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和增生性炎

变质性炎:特征是炎灶组织细胞变质性变化明显,而炎症的渗出和增生现象轻微,眼观同变性和坏死,镜检实质细胞呈变质性变化。常发于各种实质器官。

渗出性炎:以渗出性变化为主,变形和增生轻微的一类炎症。根据渗出物的性质可分为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和卡他性炎 浆液性炎:以渗出大量浆液为特征,渗出物中蛋白质含量为3~5%,主要是血浆中的白蛋白,球蛋白较少,并有一定量的白细胞和上皮细胞。常发于疏松结缔组织。炎灶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充血其被覆上皮常见变性坏死脱落。浆液积于体腔内或弥漫浸润于疏松结缔组织中,有少量不同类型的炎性细胞浸润。 纤维素性炎:以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为特征。光镜下HE染色呈大量红染得纤维蛋白交织成网状或片状间隙中有中性粒细胞及数量不等的红细胞和坏死的细胞碎屑。纤维素性炎可分为浮膜性炎和固膜性炎。 浮膜性炎常发于粘膜、浆膜和肺脏。特征是沈楚德纤维素形成一层淡黄色、有弹性的膜状物被覆在炎灶表面,易于剥离,剥离后被覆上皮一般仍保留,组织损伤较轻。 固膜性炎:又称纤维素性坏死性炎,常见于黏膜,特征是渗出的纤维素与坏死的黏膜组织牢固的结合在一起,不易剥离,剥离后黏膜组织便形成溃疡。

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大量渗出为特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化脓性炎症形成的不同病变类型:脓肿、蜂窝织炎、表面化脓和积脓。

出血性炎:当炎症灶内的血管壁损伤较重,致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

卡他性炎:特征;有大量渗出液,粘膜损伤较轻。镜检:粘膜上皮坏死脱落,固有层无明显变化,粘膜腺体亢进,杯状细胞分泌大量液体,渗出物主要是粘蛋白、嗜中性白细胞、粘膜脱落上皮。卡他性炎可分为浆液性卡他、粘液性卡他和脓性卡他。

增生性炎:已组织细胞的增生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增生的细胞成分包括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分为一般增生性炎症和特异性增生性炎症。一般..是指由非特异性病原体引起的相同组织增生的一种炎症,分为急性和慢性。特异..是指有某些特异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特异性肉芽组织增生性炎症。

炎症基本病理变化包括炎灶局部组织细胞的变质、渗出和增生三方面

变质:指炎灶局部组织、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和物质代谢障碍。原因:致炎因子的直接损伤作用;炎症应答的副作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变质的病变过程:组织细胞发生损伤,实质细胞发生颗粒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间质细胞发生粘液样变性、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物质代谢发生改变,分解代谢增强。

渗出:指血液中的血浆成分、细胞成分从血管内溢出到炎区中的过程。表现以血管为中心,有血管扩张、血浆的渗出、细胞成分特别是白细胞的渗出。渗出包括血管反应和血液成分渗出俩部分。血管反应:血液流变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升高,炎性水肿,渗出液作用。血液成分渗出:白细胞渗出,炎灶局部组织中炎症细胞增生。

增生:在致炎因子或阻止崩解产物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细胞分裂增殖的现象。增生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修复组织缺损;防止致炎因子的扩散;吞噬、消除致炎因子和病理性产物。 炎性细胞种类及功能:

中性粒细胞:细胞直径9~10微米,核,成熟 分叶;幼稚 杆状。有很强的游走运动能力和吞噬能力;能吞噬细菌、组织碎片、抗原抗体复合物及细小的异物颗粒;中性粒细胞在PH7~7.4的环境中功能最活跃,PH6.6以下开始崩解。出现在炎症的早期(通过此特征可检验病情轻重)急性炎症和化脓性炎症的全过程(炎症时中性粒细胞含有很多酶类)。 嗜酸性白细胞:大小9~12μm,成熟的核多分为俩叶,成卵圆形。主要含有过氧化物酶、碱性蛋白、阳离子蛋白、活性氧以及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等炎症介质。无溶菌酶和吞噬素。功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杀伤寄生虫。在炎症中的作用:出现于变态反应性炎、寄生虫性炎和食盐中毒过程中。

嗜碱性白细胞:直径10~12μm胞核呈不规则的S状。功能和在炎症中的作用:参与Ⅰ型变态反应

单核细胞 :直径15~25μm胞核呈肾形或马蹄形。功能:①具有很强的运动能力和强大的吞噬机能。②可吞噬较大的微生物、异物以及细胞等。③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④产生炎症介质,调控炎症反应。⑤慢性细胞内感染时,单核细胞可变成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噬细胞,成为主要的炎症细胞。在炎症中的作用:①在PH6.8以下时,仍具有活力。②出现在慢性炎症和炎症的晚期。③在一些细胞内寄生菌,如结核杆菌、布氏杆菌、李氏杆菌以及一些病毒感染时,单核巨噬细胞为主要的炎症细胞。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有大、中、小三种,直径分别为5μm、10μm、15μm,成熟的淋巴细胞多为小淋巴细胞。根据来源、功能及淋巴细胞膜表面标志,可把淋巴细胞分成T、B、K、NK等几大类。

在炎症中的作用:一方面杀伤病原体等致炎因子。另一方面通过产生炎症介质调节其它炎症细胞的渗出和功能。一般出现于慢性炎症和炎症的晚期,在病毒性和过敏性炎时,淋巴细胞为主要的炎症细胞。 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一是调节功能,包括辅助性T细胞(辅助B细胞产生体液免疫)、诱导性T细胞(放大某些T细胞介导的效应作用)和抑制性T细胞(抑制免疫反应)。第二是效应功能,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迟发性过敏反应和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等。

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演变为浆细胞。浆细胞胞浆较丰富,核呈圆形,常位于细胞的一侧,核染色质团块沿核膜呈车轮状排列。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K细胞能杀伤被抗体覆盖的靶细胞。

NK细胞是一类无需抗原刺激,也无需抗体参与的杀伤细胞,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