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

10、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最基本方法有( )。

A、内含扩大再生产 B、外延扩大再生产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11、超额剩余价值是( )。

A、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由于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

D、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E、企业中存在的一种暂时现象 12、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要以个别资本增大为前提,个别资本增大的途径是( )。

A、资本积累 B、资本积聚 C、资本集中 D、银行贷款 E、兼并小资本

13、剩余价值经过各个剥削集团的分割,转化为( )。 A、产业利润 B、商业利润 C、银行利润 D、利息 E、地租

14、资本积累( )。

A、是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B、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财富 C、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D、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E、源泉是剩余价值 15、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

A、生产时间的长短 B、流通时间的长短 C、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D、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 E、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16、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对资本价值增殖的影响表现是( )。

A、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B、剩余价值率的降低

C、年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D、预付资本量的增加 E、预付资本量的节省

17、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是( )。

A、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空间上的并存性 B、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时间上的继起性

C、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D、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E、产业资本完成三种职能

18、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通过( )。

A、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交换 B、各地区之间的交换 C、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 D、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 E、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19、资本主义国家政权采取是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国家的( )分别由三个权力主体独立行使

A、立法权 B、行政权 C、司法权 D、人权 E、统治权

20、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 )。

A、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 B、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C、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特定形式和环节之一

D、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一般规律的思想理论和观念 E、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和要求

16 / 22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一、单项选择题

1、垄断的形成是( )。

A、生产集中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B、自由竞争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C、资本集中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D、资本集聚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2、二战后垄断组织主要形式是( )。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混合联合企业 3、垄断利润是( )。

A、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 B、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全部利润

C、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 D、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4、垄断价格是指( )。

A、按商品价值制定的价格 B、按商品生产价格制定的价格

C、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平均利润的价格 D、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垄断利润的价格 5、金融资本是( )。

A、垄断的银行资本 B、垄断的工业资本; C、垄断的产业资本

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相互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 6、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对国民经济统治的基本方式是( )。

A、人事参与 B、人事进入 C、进入制 D、参与制 7、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 )。 A、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B、建立政策咨询机构等方式来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

C、掌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 D、左右国家的内政外交及社会生活

8、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B、凯恩斯理论被广泛理解和运用的结果

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作用加强的结果 D、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结果 9、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是( )。

A、国际卡特儿 B、国际辛迪加 C、国际托拉斯 D、国际康采恩 10、有关关税贸易政策多边协定的国际组织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关税同盟 11、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

A、资源配置国际化 B、国际贸易自由化 C、 科学技术现代化 D、各国货币一体化 12、经济全球化在制度上和组织形式上的体现是( )。

A、国际政治一体化 B、国际经济一体化 C、 国内经济一体化 D、国内政治一体化

13、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 )。 A、经济与合作组织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7 / 22

C、欧洲联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14、国际垄断组织和国际垄断同盟对世界经济的调节,从本质上是为了维护( )。 A、各自国家全体人民的利益 B、各自国家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C、参与国全体人民的利益 D、参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 1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 )。

A、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 B、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

C、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D、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直接的物质前提

参考答案:

1、A 2、D 3、C 4、D 5、D 6、D 7、A 8、A 9、A 10、C 11、A 12、B 13、C 14、B 15、A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垄断的条件下竞争的形式有( )。

A、非垄断企业之间竞争 B、 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D、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 E、垄断组织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

2、金融资本形成的途径是( )。

A、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相互渗透 B、垄断的工业资本自己建立银行

C、垄断的银行资本创办新企业 D、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互派人员兼任要职

E、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融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 3、垄断是 ( )。

A、帝国主义经济的实质 B、帝国主义经济的基础 C、帝国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 D、生产集中的必然结果 E、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4、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输出的特点有( )。 A、跨国公司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之间存在大量的相互投资

C、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主要投向于自然资源开发部门和铁路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之间的投资主要投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

E、私人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非常迅速

5、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有( )。 A、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比例关系 B、调节国民经济产业结构 C、调节劳资关系 D、“反危机”和保持经济增长 E、防止通货膨胀和保证“充分就业”

6、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主要方式有( )。 A、实施宏观财政支出 B、实施宏观货币政策 C、实施社会福利政策 D、采用法律和行政手段 E、实行“经济计划化”

7、经济全球化本质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 )。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金融的全球化 D、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E、分工的全球化

8、跨国公司( )。

A、是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大型垄断企业

B、从事生产、销售和金融等各种活动 C、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 D、是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E、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18 / 22

9、所谓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指 ( )。

A、联合国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 E、经济与合作组织(经合组织)

10、发展中国家的特征有( )。

A、生产力水平低,科技教育落后 B、经济结构的二元性

C、经济成分比较复杂 D、经济发展有依附性 E、极力争夺世界市场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迅速发展是由于( )。 A、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 C、争取国际垄断地位的需要 D、资本输出的需要 E、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需要

12、二次世界大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或集团化的组织形式有( )。 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 C、共同市场 D、经济同盟 E、互惠贸易协定

13、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有( )。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B、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C、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D、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E、政治制度的变化

14、法人资本所有制( )。

A、是法人股东化的产物 B、是国家资本所有制 C、各类法人取代个人或家族股东成为企业的主要出资人 D、形式有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和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 E、是一种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 1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有( )。

A、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B、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 C、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D、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E、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空想平均主义的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 4、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改良的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 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 5、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19 / 22

A、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 6、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7、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D、国家政权问题 8、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9、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1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参考答案:

1、B 2、C 3、A 4、B 5、D 6、D 7、A 8、D 9、C 10、D 二、不定项选择题

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C、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E、找到了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2、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E、实行计划经济 3、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 )。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 B、历史传统不同 C、指导思想不同 D、地域环境不同 E、经济制度不同

4、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 )。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C、帝国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E、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特例

5、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 )。

A、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 B、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入社会主义 C、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 D、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

20 / 2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